自然联结:拥抱自然,情绪自燃
拥抱大自然,亲近自然可以提升情绪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情绪释放#
1、 阐述定义
你有特别想要亲近自然的想法吗?
你对自然有归属感吗?
你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的【自然联结】水平很高。
有许多研究者从情感角度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最早环境心理学Kals将自然联结定义为对自然的情感依附,包括个体对自然地喜爱,以及出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感、亲密感、同一感;2004年,Mayer和Frantz明确了自然联结的概念,将其描述为人们在情感体验上对自然联结感以及同一感。根据稳定性,可分为特质自然联结和客观自然联结(自然接触)。前者是指人与自然的心理联结,后者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物理互动,这两种联结方式相辅相成,主观联结感强的人更倾向于与自然接触,与自然接触又能促进人与自然的联结。
2、 理论基础
(1) 亲生命假说
人类对自然有着本能的联结需求,就像个体对父母的依恋一样,对自然的依恋被认为是自我认同或自我确定的扩展。1984年美国生物学家Wilsom提出亲生命假说,该理论认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与自然和其它生命相依附的强烈倾向。从进化的角度而言,对自然环境特征具有积极的适应能力能增加人类个体的存活几率。现代人身上仍保留着与自然相联结的内在需要,并且没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消退(Wilson&Massachusetts,1984)。
(2) 环境负荷假设
该假设认为高密度情境的城市环境给个体带来了过多的刺激,使个体接受到的信息量超过了能承受的范围,使个体处于信息超负荷状态,无从应对,进而导致个体处于高压力和高水平的唤醒状态,导致个体采用退避的方式,尽量回避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对求助者苦恼的反应。同时城市超负荷假设认为高密度的刺激会让人处于兴奋的状态,然而当兴奋水平达到或者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超出了其可适应的范围,进而导致个体体验较多的消极情绪(迟毓凯,2009;苏彦捷,2016)。
(3) 注意资源恢复理论
2016年陈晓提出了注意资源恢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人类进化一直是在自然环境中完成的,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和熟悉,因此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的注意,比如观云看树等,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不是刻意使用有意注意(陈晓等,2016)。处在自然环境中有利于个平复心情,减少杂念,恢复其疲惫的精神状态。
(4) 减压理论
根据减压理论, 由于自然环境具有进化益处, 人们暴露在无威胁的自然环境, 会自动激发一系列压力降低的心理生理反应(如降低脉搏、血压、皮质醇, 提高免疫力)。相比建筑环境, 自然环境能降低唤醒水平, 促进心理社会压力的恢复(Hartig et al., 2003)。SRT 主要从神经生理角度来看待自然环境, 因为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生活, 自然元素具有天然的减压作用, 通过降低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来减少身体的压力反应。
在自然环境中, 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自然事物本身, 进而阻断消极的想法, 激发积极的情绪, 身体机能得以自动恢复。Ulrich 特别强调, 自然减压的过程不需要认知资源的参与, 而是人类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不学而能的心理反应:人类对自然的偏好和在自然中的自动减压反应。因此, 该理论也被称为心理进化理论 (苏谦, 辛自强, 2010)。
(5) 社会导航理论
根据“社会导航理论”,成人的抑郁状态传达了恳求帮助的信号, 通过唤起亲密社会伙伴的同情心来获得额外的人际资源。人际关系理论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抑郁个体带来社会支持。
3、 案例分享/相关科普
自然联结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
(1)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日本,有一项名为“森林浴”的活动,让人们到绿色森林里去呼吸新鲜空气、全身心融入大自然,就好像去森林中沐浴一样,而森林浴可以有效帮人们减轻压力,恢复活力,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Tsunetsugu,Park,&Miyazaki,2010)。
2013年Howell等人研究了生命意义与自然联结、幸福感的关系,发现所有关于生命意义的测量与所有关于自然联结的测量均成正相关。著名的环保非盈利组织大卫铃木基金会于2012年发起了一项30×30公益活动,邀请人们每年5月份时,每天花30分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坚持30天。
自然关联性、幸福感和环境关心均显著提升(Nisbet,2014)。Passmore和Howell(201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持续两周的自然干预显著提升了个体的积极情绪、意义感,以及自我和谐动机(Self-concordant Motivation),说明自然干预被个体知觉为内在积极体验,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
此外,在Passmore和Holder最新的研究中,随机安排被试连续两周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或者人造建筑并拍摄照片,并设置无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两周后的测试发现,与建筑组和对照组相比,自然组被试报告的积极情绪和总体联结感(对他人、自然、总体生命)显著提高。
增加自然接触有利于个体减少焦虑,降低血压,促进积极情绪体验;研究表明,相对于没有绿植的房间,休养的病人处于种有绿植的房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恢复时间(陈晓等,2016)。
(2)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比起人造环境,接触自然更能减少个体的认知疲劳,提高其注意力品质(Berto,2005)。拟人化环境宣传同样能有效提升自然关联性。例如,给被试呈现以拟人化方式描述的环保倡议文章或者宣传画时,被试感到更加强烈的自然关联性和环保行为倾向(Tam,Lee,&Chao,2013)。
(3)对行为反应的影响
2014年Zhang等人实验研究发现观看漂亮的自然景物图片能提升个体的亲社会倾向。相对不漂亮的植物,接触漂亮植物的被试会为地震受害者折更多的纸鹤,展现更多的助人行为。同样,国内学者杨盈则指出接触自然促进居民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Zelenski等人研究得出促进合作行为。
4、 个人见解
孔子曾经指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儒家提倡“仁民而爱物”;
道家提倡“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
这些古代先贤们早已经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联结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养养宠物,看看花草;
拥抱自然,情绪自燃!
当你感觉不开心时、当你感觉无处倾诉时,别忙着垂头丧气,看向窗外,联结自然,整个自然都是你的支持和靠山。
网址:自然联结:拥抱自然,情绪自燃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309
相关内容
拥抱自然:大自然的疗愈力量拥抱自然,享受有机生活
和自然进行拥抱,享受户外生活的健康福利!
虹桥天地“拥抱自然生活节”正式开幕
四季养生法:顺应自然,拥抱健康
徒步旅行:心灵的自由与大自然的拥抱
拥抱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焕发心灵的活力!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拥抱自然心情身体双佳呢
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户外运动的乐趣与安全指南
拥抱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