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事件”引公愤!无底线追星背后暴露三大问题
热点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解析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热点讨论#
“倒奶事件”无疑是今年五月初的热门话题。
在5月5日凌晨1点,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5月6日晚,爱奇艺发文为“倒奶视频”事件致歉并提出了三条整改措施:1、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停止录制和直播,节目组继续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2、从即刻起,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3、对于已经购买商家“活动装产品”但未使用的用户,平台和商家共同协商,确保妥善解决。
此事源于之前在网上热传的“倒牛奶”事件,在一段长达10余秒的视频里,几位受雇的中年人围坐在沟渠边,身边摆放着一箱箱牛奶,他们一边说笑,一边撕开手里的牛奶包装,奶盖留下,瓶身扔在旁边,牛奶倒进了沟里。
之所以出现这一幕,是源于粉丝们为了获得奶制品瓶的二维码投票,疯狂购买赞助商的产品,在投完票后反而把喝不完的牛奶大量倒掉。如此浪费、让人惊愕的举动,引发不少网友和官媒的重视,在《新闻联播》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里,主播评论道:“这档涉事综艺节目,诱导行为体现在粉丝投票规则的设计上,所以面对新情况要精准打击,就需出台更具体的执行细则,不断织密法律之网。”
不过,选秀节目背后的打投乱象如此猖狂,冠名商、选秀平台、粉丝都难辞其咎。
品牌商与选秀节目联姻带来巨大利益
首先,我们从品牌方的角度来看,奶制品与选秀节目结缘于“超级女声”。2005年,蒙牛曾通过冠名“超级女声”而一战成名。在当时,超级女声在赛后举办“超女训练营”,只要购买酸酸乳的女孩就有机会参加节目。酸酸乳借助这档大热的选秀节目大获成功,销售额从2004年的7亿一下子飙升到2005年底的25亿,蒙牛的品牌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成为乳饮料第一品牌。
蒙牛在选秀节目尝到甜头之后,随后陆续几年在选秀节目爆款上都成功押注,先后赞助了2006届《超级女声》、2013届《中国最强音》、2016届《快乐女声》,蒙牛旗下品牌特仑苏也先后赞助了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第一季、第二季。2018年爱奇艺、腾讯视频先后推出两档选秀节目后,蒙牛也加入其中,在2019年成为两档节目的最大金主。
尽管头部选秀综艺的总冠名费在2亿左右,价格不菲,但是赞助商只要押中了宝,依旧是稳赚不赔的生意。2020年上半年,蒙牛的温奶(即包括纯甄、真果粒、花果轻乳三款)配合热播的选秀节目,多次在电商平台售罄。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在2020年发布的财报中也特别提到,真果粒花果轻乳系列通过冠名赞助爱奇艺《青春有你2》成功上市推广,“在销售受阻的疫情期间,真果粒通过产品高端化、借势顶级流量与年轻消费者积极沟通,实现逆势增长。”
蒙牛与选秀节目合作在销量上带来增长,但在产品设计上应该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出现。如今“倒牛奶”事件,就引起了公愤。对此,5月7日上午,蒙牛旗下真果粒官微发文称,作为《青春有你3》的赞助商,其完全支持并积极配合爱奇艺及节目组的整改措施。对于浪费牛奶饮品的行为,蒙牛表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费,并对于由此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道歉。
选秀节目频繁打擦边球
在这次“倒奶事件”中,如果说“倒牛奶”的视频是导火索,那为此负主要责任的则应该是选秀节目本身。
近些年,选秀节目大火。作为平台方也一直试图给观众灌输一个逻辑,粉丝作为制作人,只有通过投票,才能拥有对偶像是否出道的最终决定权,因为比赛的不确定性,粉丝需要支付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才能确保偶像的出道位。
据悉,冠名商与选秀比赛的合作方式分为赛时和赛后两种,其中多数为代言或推广合作,包括比赛拍摄中插广告,或提供地广等户外营销资源。而出道选手可以成为品牌代言人,延续品牌合作。不久,选秀节目发现了一种新玩法,这种方式比之前的合作来得更具诱惑力。
在《青春有你3》中,节目出现了不少刺激购买消费的行为。在官方推出的小程序“真果粒福粒社”里,对于如何购买奶饮品、如何兑换,有着超千字的活动规则,里面有选手投票信息,以及购买商品的链接,点击后,粉丝可以直接跳转到蒙牛相关购买小程序里。去年选秀期间,还曾有媒体报道称,在许多线下超市及部分电商渠道,许多印在产品瓶身的二维码奶票已被事先割去,其通过打包卖给粉丝,规模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一旦形成,市场很快出现乱象,“代喝服务”也因此出现。很快,随着奶量的水涨船高,代喝很快也招架不住——即使是18元代喝10瓶的价格,也鲜有人问津。还有人通过低价在闲鱼、拼多多上甩卖。
“粉丝集资”暴露出来的市场乱象愈演愈烈,《偶像练习生》就曾以粉丝集资2000万元,决赛门票最高炒至1.8万元的消息震惊业界。
选秀节目的市场乱象也迎来了广电的关注。在2020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就明确规定,选秀及偶像养成类节目中不得出现设“花钱买投票”环节,不得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
然而,这份由协会联合平台方共同制定的细则,最终没有被平台方自己遵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综艺节目的宣传人员表示,为了规避“诱导投票”“诱导消费”的争议,偶像养成和选秀节目早已形成了一套公开的“话术”,不能说“打投”,要说成是“助力”、“撑腰“;不能说“出道”,要说成是“成团”;也不能说是“选手”,都说是“学员”、“训练生”。
如今,针对倒奶事件,爱奇艺官方在社交媒体发表致歉声明,但这一次,显然不是平台打着话术擦边球就能轻易瞒天过海的事,而是要对选秀节目的投票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疯狂甚至畸形的“饭圈经济”
除了冠名商和平台,粉丝不理智的购买行为也应该深刻反思了。
近些年,内地选秀节目为了加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羁绊,让粉丝有当家做主的心态,选秀规则也极大力度地靠向粉丝,粉丝也被冠以“制作人”“创始人”的名号。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粉丝来说,打投意味着自己造就了偶像,甚至可以无视偶像本身的意愿。在饭圈女孩来看,爱豆的成功和荣耀要归于粉丝,我的爱豆为啥会红呢?那是因为我在支持他。很多爱豆正是靠“饭圈经济”火起来的,依靠资本、粉丝不断地烧钱、刷榜,赢得注意力。
首先,粉丝应援很容易出现攀比心态。在选秀节目中,一旦有粉丝应援会出现了打榜、晒榜的现象,其他人怕自己的偶像吃亏,便一股脑开始跟风打榜。粉圈内部的大粉们会号召粉丝在官宣首日下单、晒单,甚至还会推出各类购买攻略,以显示该偶像粉丝的购买力。当销量第一不再意味着多数人的喜欢而是粉丝内部的自娱自乐,当购买行为本身不再是追求实用性而是有“证明”的目的,这样的花钱方式以及背后的逻辑应当受到质疑。
其次,“打投”的行为甚至可以无视偶像本身的意愿,在这一点上,因《创造营2021》而出圈的俄罗斯选手利路修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被封为“最惨打工人”的俄罗斯人,原本是去给节目担任中文翻译,却一不小心成了参赛选手。明明想着一轮游就能被淘汰回家,却因在节目中躲避镜头、想早早淘汰的表现而引发关注。随后,众多网友自发以“笋丝”(取“夺笋”之意)之名参与打投,将完全没有唱跳功底的利路修一路送进了总决赛,让利路修一次次失去“下班”的可能。直到总决赛前夕,这场惊动了海内外网友的“行为艺术”才宣告结束:后援会发文表示尊重其个人意愿,关闭集资通道,不再组织粉丝进行打投,利路修也顺利在总决赛中“下班回家”。对于偶像来说,他们被追捧和热度的同时,也会被粉丝的热情而限制自由。
总的来说,如今冠名商和选秀节目设定的游戏规则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偶像选秀节目的游戏规则是时候整改了,而被选秀节目游戏规则冲昏头脑的粉丝,也是时候降温了。
网址:“倒奶事件”引公愤!无底线追星背后暴露三大问题 https://klqsh.com/news/view/229926
相关内容
倒奶事件中蒙牛和节目组道歉了!律师:他们确实违法了!国民好爸爸私下竟是家暴恶魔?四大男星人设全崩真相让人愤怒
事件升级!赵露思被殴打引发网络热议,三名老板和导演遭网暴
关于选秀倒奶事件的看法
【韩国女团选秀风暴】14岁少女浓妆热舞遭全网炮轰!金秀贤事件成导火索?制作组下跪道歉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吴凡事件揭娱乐圈黑幕,受害者隐私曝光引争议
家暴与出轨:明星高亚麟背后的真相揭露,形象崩塌引发热议
赵露思晕倒剧组事件引发关注,导演动态引发热议
选秀节目倒奶事件:倒掉的是社会责任
涂磊事件持续发酵,网友愤怒让他解释,涂磊最新回应还在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