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把影评写成论述题吗?快看看这篇批改+范文示例
电影评论:如何写一篇电影影评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技能教学# #个人兴趣爱好展示#
除了常规的名解简答论述等题型,不少院校(例如南大、上交、西南、湖工大、杭师大、天师大等)在初试中还考察影评。
因此,在最近的全程班、实务班摸底测试中,我们也为大家安排了影评题的训练。这一期推送,便是针对影评的复盘~
Part. 1 影评基本要求
针对影评,我们首先需要知悉影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明确它和简答题/论述题有什么样的区别,以便在后续写作中有相对明确的方向,让答题行文流畅、有理有据:
第一,建立问题意识(即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所有人文社科论文的写作前提是提出一个好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初试影评一般在30分以上,字数要求在1200字以上,因此核心问题不应过大,而是要从某个角度切入,切忌面面俱到。
例如“XX作品的艺术特点”“XX作品的影史地位”之类的题目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很多个问题,是一道简答题题/论述题。
第二,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一篇优秀的影评必定是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感受的,经过“学术训练”的考生往往会先入为主地提出问题和论点,但却失去了影评的独特性。
第三,立足基础。论述题体量的影评与评论写作略有不同,受字数限制无法展开成为一篇独立的学术型影评。因此,在有限的篇幅里,应尽量展现出对作品的理解,在基础知识之上展开评述。
第四,结构清晰。论述题可以看做是小论文,而逻辑通顺、思维连贯则是论文写作的关键。切忌写成简答题/论述题,不要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每一个章节之间应有逻辑关联,三段论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核心问题。
第五,注意格式。影评格式应参照学术论文写(摘要和关键词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注意学术严谨性与规范性。
了解完影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后,接下来我们通过对一位同学的《抓娃娃》影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来为大家具体说明该如何写好影评。(此处也再次感谢这位善良又努力小朋友的授权)
Part. 2 《抓娃娃》影评作业分析
中国“苦难式教育”的悲剧——《抓娃娃》
《抓娃娃》是一部深刻揭示当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喜剧电影,由闫飞和彭大魔执导,沈腾和马丽领衔主演。(首句有意识地概括内容、介绍基本信息,很好。)电影讲述了富豪夫妻马成刚和春兰为培养小儿子马继业继承家族企业,进行“苦难式教育”,隐藏真实财富,假装贫困,带着孩子住入住老屋,雇佣专业团队打造贫困环境,通过“吃苦耐劳、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内容部分可以再凝练、概括些)
《抓娃娃》的片名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二则是指父母是娃娃机前的玩家,企图通过不断的投币抓住属于自己的娃娃。所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讽刺了苦难式教育。(注意:这里是全篇中心观点句,需和每个小标题形成呼应。不建议从片名下手,且语言组织“因为/所以”的逻辑不太通畅。建议直接给出总论点,如:该片从xx、xx和xx角度对当下现实苦难式教育观念进行影射与讽刺…等等。)
一、叙事手法的创新,增强故事悬疑性
影片抓娃娃是双层叙事结构,(双层叙事和悬疑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既然观点是悬疑性,就讲讲具体怎么引发的。)通过为马继业打造的虚幻现实和真实世界两条线,观众仿佛具有上帝视角,看着马继业在设定好的虚构世界中按部就班的生活。这种叙事手法也相似电影《楚门的世界》,只有主角一人被蒙在鼓里。(正确举例,很好。但下句分析要更明晰、书面,可以简单说下楚门用了怎样的叙事手法?“蒙在鼓里”这种说法比较笼统。)
影片也带有开心麻花一贯的喜剧风格,如马成刚夫妇在儿子面前“假读书”却不慎露馅等情节,像小品段子的场景,产生了意外感和幽默感。(喜剧风格、幽默感,这和悬疑效果是互不关联的两个方面,要注意下切题。)另外在叙事节奏上,采用“小品+相声”串联式叙事,剧情在一来一回的对白中推动发展。(串联式叙事又是如何增强的悬疑性呢?)
二、丰富的视听语言增强了情感表现力
通过色彩、音乐、对白等多种视听语言的结合,丰富观众的情感体验。通过场景色调的对比,突出不同的教育环境,如马继业生活的老屋,用冷暗色调来体现,破旧的老屋,斑驳的墙壁和简单的陈设给人一种压抑的氛围对比大儿子奢靡的生活,住在富丽堂皇的酒店用暖色调体现,也强调了马继业成长环境的艰苦。(正确分析了色调、场景布局等视觉因素。)影片还采用了许多紧张的配乐,与喜剧场景形成对比,这种反差感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还使得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更多的层次感和情感波动。(这里就算跑题了哈,想想除了配乐还有哪些镜头设置能佐证苦难式教育,抓住“苦难”,而不是去找对其他情感的表现力。)
三、深刻的主题引发观众的共鸣
(分论点是引发共鸣,或者说映射现实。那么现实的苦难教育“悲剧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下面的阐述中还是要更加具体的去谈。)
《抓娃娃》不仅是一部喜剧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与反思的电影。影片中马成刚夫妇为培养马继业成为他们心中的样子,对马继业进行全方位监控和指导,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为了打断孩子想学体育的兴趣,欺骗孩子不能再跑步。在长期的压抑中长大,孩子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在马季发现真相时,内心的世界观有所崩塌,内心充满痛苦与无奈。反观现实生活,中国的大多父母也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生活,孩子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很多父母也认为先苦后甜,只有肯吃苦,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没苦硬吃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悲哀。(建议进一步思考:比如,父母的自我规训与捆绑、孩子的情绪崩塌、乃至性格命运的抉择,都是更深层的现实结果。这些都能深入揭示。现在写的字数很多,但多为复述人物表面行为。)
总之,影片《抓娃娃》聚焦“教育”,以幽默的情节和反讽的表演,让观众认识到良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孩子与父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多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结尾段,最大的作用和目的是总结前文。不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像是“幽默情节和表演”这类。建议把三段不同角度的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的关系再清楚说明一下就好了。附加作用写升华、展望,这个意识很好,但要控制体量,一两句就可以了哈。)
总评:25分/满分35分
1. 你的总论点是围绕着对苦难式教育的现实讽刺,那么我们就要从不同角度来佐证它。目前你想从叙事结构,视听还有主题价值(同属叙事部分)来分析,第一段提到悬疑感,重心就要集中讲影片是如何通过悬疑感来讽刺苦难教育的,要紧扣总论点来展开论述。
2. 同理,视听怎么展现出的苦难,分析色调思路是对的但是略微有些单薄,要再挖掘下。这些问题,要在下笔设置分论点时就考量好,也是论述题最应明晰的逻辑结构。反观现在写作思路是比较发散的,需要在提炼一下核心的观点和思路。
3. 引入案例的体量不够,建议每段加一个对应的案例,也要注意案例与论点的贴合度,用案例去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更加有说服力。
4. 语言有时重复或散乱,学术用语再规范一些,建议多记录论文中的精准表述,现阶段不怕借用,重点是要让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一些。
Part. 3 《抓娃娃》影评案例展示
看完了作业点评,我们也为大家提供了一篇可以参考学习的案例——
荒诞叙事、喜剧情境、超验空间
——论《抓娃娃》的喜剧性建构✦
摘要:由闫飞和彭大魔联合执导的《抓娃娃》作为开心麻花推出的又一喜剧力作,其延续拓展了开心麻花此前的电影创作模式,通过戏拟模式与虚幻叙述的荒诞叙事、身份错位与阶级置换的喜剧情境设置以及楚门世界与家庭奇观的超验空间的呈现,完成了影片的喜剧性建构。
关键词:开心麻花 荒诞叙事 喜剧情境 喜剧电影
(PS:摘要及关键词非必须)
开心麻花作为一家舞台剧起家的喜剧厂牌,自2015年《夏洛特烦恼》始,开启了由舞台剧向电影的转型。《抓娃娃》相较于此前的开心麻花电影,喜剧性建构上更为成熟,也展现出了国产电影喜剧性建构的突破。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西虹市的富翁马成钢和春兰夫妇,为了将儿子马继业培养成合格的家族接班人,决定隐藏真实财富、开启反向养娃之路的故事,并在喜剧性的建构中尝试实现喜剧性与现实性的双重抵达。
一、荒诞叙事:戏拟模式与虚幻叙述
《抓娃娃》是开心麻花“西虹市宇宙”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作品,无论是此前的《夏洛特烦恼》还是《西虹市首富》均以喜剧性为旨归,运用戏拟模式与虚幻叙事完成了电影的荒诞叙事。
首先是戏拟模式的运用,戏拟是互文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转换或扭曲的方式使另一文本在文本中出现,这种转换和变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滑稽感,因而也是应用在喜剧中的表现手法。[1]例如在《西虹市首富》中,足球比赛情节戏拟了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在《抓娃娃》中马成钢和春兰夫妇为制定计划实施监控无疑戏拟了《楚门的世界》当中的情节。这种戏拟让观众链接到熟悉的电影文本,将相似的观影体验移植到新的电影当中,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形,达到更进一步的喜剧性效果。
但《抓娃娃》之于《楚门的世界》的变形之处在于,在《楚》中,影片的叙事视角一直是楚门本身,直到他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戏”,观众才跟随着他的视线去寻找真相,在此之前,观众对他的生命历程一无所知。而《抓娃娃》以一种全知视角展开,观众始终以“上帝的眼睛”看着这场人间“荒诞剧”,谎言与事实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影片喜剧性的来源,而虚假的营造也造就了影片的虚幻叙述。
虚幻叙述在开心麻花此前的影片中也屡见不鲜,无论是《西虹市首富》当中的“天降10亿,成为亿万富翁”还是《夏洛特烦恼》中的“穿越逆袭”,都以一种白日梦的模式,增添了影片的荒诞性。在《抓娃娃》中,马成钢不惜重金开启了长达初年的谎言,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成为理想中的“他”。而一个谎言,则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例如马继业发现“残疾”的奶奶打篮球,于是奋起追赶,为了不露馅,马成刚最终安排了奶奶的“去世”。影片将“亲人去世”置换为“成长”的动因,消解了此类场景的严肃与悲伤,反而呈现出喜感,尤其奶奶不断“诈尸”与一旁痛哭的马继业所形成的对比,这种滑稽之感正是虚幻叙述所带来的。
此外,影片中情节的夸张化也造就了影片的虚幻叙述,这种“夸张”为片中人物所相信,为观众所接受,观众心甘情愿进入影片所营造的虚幻叙述当中,由此实现了荒诞的喜剧效果,例如影片中马继业的家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的陈设,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又“顺理成章”;马继业一家人在足球场捡空瓶子卖钱等。如此情节,使得影片的“荒诞”得以成立,也经由“荒诞”完成了喜剧性的建构。
二、喜剧情境:身份错位与阶级置换
喜剧情境是为了创造喜剧性而设置的角色的境况,是喜剧设计的核心之一,决定了喜剧情节的展开以及喜剧效果的营造。特定的喜剧情境与人物行为的矛盾,是喜剧的主要艺术手法。[2]在《抓娃娃》中,喜剧性的建构也来自于喜剧情境的营造。
首先,影片设置了一种身份错位的情境,这种身份的错位在《西虹市首富》中体现为失业窘迫的足球队员与亿万财产继承人之间的对立,在《夏洛特烦恼》中是失意的中年生活与青春的校园生活之间的对立,而在《抓娃娃》中则体现为富二代与穷二代之间的对立。在影片中,马继业作为首富的孩子,无从得知自己的“富二代”身份,而在种种冲击之下,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因此,他的行为与实际身份的相悖造就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其次,《抓娃娃》营造了另一种喜剧情境,即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但影片并未将这种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尖锐化,而是将其隐藏于人物背后。马继业为了让孩子成才,手动将其进行“阶级置换”,同时影片也通过家庭之外的人物的行动来构建喜剧性。例如在影片中贾冰饰演的暴发户劝解马成钢;马继业的同学坐着豪车看不起捡垃圾瓶的马继业;体育教练上门劝马继业练体育等,这些人物无疑“置身事外”,并不了解事实真相,但却隐含着阶级对立的矛盾。
此外,阶级置换作为开心麻花电影创作的惯用手法,在《抓娃娃》中展现出一定的突破。如果说《西虹市首富》是通过阶级的置换来完成“爽感”的传达,那么《抓娃娃》的阶级置换则指向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议题——“鸡娃式”教育。“穷”在影片中对应着一种失败,而成功则被抽象为马成钢为儿子制定的目标“清北大学”。影片所塑造出的虚假的“穷人社会”,是用财富制造出的穷,是“富人装穷”的游戏,这让《抓娃娃》并非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迷梦,而是在博得观众一笑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性。
三、超验空间:楚门世界与家庭奇观
《抓娃娃》的确指向了一定的社会议题且带有对现实的批判与审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日常性与普遍性,反之,它以一种超验空间的构建及其与日常经验之间的反差来构建喜剧性。
所谓经验指的是从已发生的事件或已触及的客体中获得的信息,而超验则是超越一切现实经验界限的推演和想象[3],影片所营造的“楚门的世界”与“家庭奇观”共同构成了影片的超验空间,形成了一出电影中的“舞台剧”。
康德曾说过:“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对标《楚门的世界》当中偌大的节目制作组与幕后演播室,在《抓娃娃》中,马成刚为“接班人计划”组建了庞大的团队,这个团队监控着马继业的一言一行,这无疑是一种“荒谬与背理”。但影片并未给观众思考“荒谬”的时间,而是制造了一系列挫折去阻止马继业发现真相,这些“挫折”违反了常人的生活经验,呈现出超验的特征。例如马继业跟踪到了实则是自己家的大别墅,马成钢与春兰夫妇装作是别墅中的佣人,而佣人恭敬的态度与主仆关系的颠倒产生了强烈的荒谬感,充分展现出了诙谐的艺术效果。
《抓娃娃》的家庭空间也成为了影片的另一重超验“阵地”,影片在这一“阵地”中制造了诸多家庭奇观。例如,马成刚假装骑毛驴出差,春兰冲上前去拥抱他,嘴里却喊着“爱马仕Kelly橙色荔枝纹”这一金句,一旁的马继业却依依不舍;又如马继业在偷偷看书时,父母陪伴他一起看书,实则偷偷在背后玩手机,春兰更是打起了瞌睡。显然,这种家庭奇观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科幻大片所带来的视觉刺激,而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割裂与拉扯。
此外,这种家庭奇观也指涉心理层面的刺激,即父母对孩子的规训,为了让孩子“成功”,父母可以用自己的权力将孩子囚禁在“以爱为名”的牢笼中。稍显遗憾的是,在影片结尾,马继业打开了那一层通往自由的大门,但影片并未深入探讨父母的规训这一路径走向成功的可能性,亦或是规训之路上孩子人格的缺失,而是将落点放在了马继业与父亲的和解上。当马成刚站在仓库门口大喊:“你今天还回不回家吃饭了”时,影片实现了喜剧效果的传达,但也击碎了银幕前的“马继业”,微妙的成为了影片“超验”的一部分。
《抓娃娃》延续并拓展了开心麻花电影的喜剧创作模式,以荒诞叙事突出喜剧效果,以喜剧情境展现社会议题,以超验空间探讨人生哲理,通过荒诞化的电影叙事、多重喜剧情境的营造以及超验生活空间的呈现,完成了影片的喜剧性建构。影片在喜剧之上试图探讨更为深刻的社会现实,尝试向现实主义转型。
尽管影片在喜剧性的建构之上已然较为成熟,但如何在不损伤现实性的基础之上实现喜剧性的表达,或许是开心麻花电影乃至国产喜剧电影仍需探索之处。在现实性的探索之外,《抓娃娃》也为国产喜剧电影的喜剧性建构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马雪纯.“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叙事特征分析[J].美与时代(下),2023,(07):133-136.
[2]钟大丰.“笑”的创造:从好莱坞经典喜剧的成长说起[J].电影艺术,2013,(03):57-59.
[3]李梦雅.从“经验”到“超验”:论科幻电影的基础要素[J].华中学术,2023,15(01):262-270.
(PS:参考文献非必须)
以上就是这次影评写作的简要讲解,这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分数和时间都只是本阶段的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踏入考场前的每一次练习都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所以放下受挫感,在不断学习和练习中,享受“犯错”的过程。
对于要考影评的同学,我们的「后期实务班」也特别开设了「影评实务」这一课程,由中传博士-阳阳学长主讲,由讲到练帮助大家拿下影评写作,大家也可以期待下噢~
网址:你还在把影评写成论述题吗?快看看这篇批改+范文示例 https://klqsh.com/news/view/232112
相关内容
电影评论范文(八篇)影评作文范例6篇
影评的范文(八篇)
快乐教育论文范例6篇
如何写电影分析论文:示例、大纲和技巧
影评范文点评(27篇)
影视评论的文体与写作
英文影评范文(八篇)
中国文艺评论网:影评与“新书写”:类型、特征及其问题
【分析】电影评论怎么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