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趣事

发布时间:2025-09-11 14:52

元宵猜灯谜:元宵节猜灯谜,增添节日趣味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季节性趣事#

元宵节是继除夕之后,新年的第一个节,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晚为霄,正月十五晚上便称为元宵节,古时也称上元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比较广泛的是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汉武帝有一宠臣名为东方朔,有一次进宫恰遇一宫女想要跳井寻短见,便救下,细一盘问才知,是宫女在宫中思念父母亲人,又无法得见,想一死了之,东方朔怜其一片孝心,便假扮道人去民间抽签算卦,但凡是抽到签的,卦词都是正月十五火烧长安,算卦人不解,纷纷寻问,东方朔便说“天神欲降罪于人间,正月十五大火焚之”。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惊慌失措,后来就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也很恐慌,便找东方朔商议,东方朔故作沉思后,献上一计,让汉武帝下命令,正月十五长安城内城外都要点灯放焰火,宫中人可以出宫观灯,百姓可以进城,要灯火通明,人声喧闹的一晚,以此迷惑天神,不要降罪于人间,汉武帝应允。于是正月十五当晚,长安城内外灯火通明,借着宫人可以出宫,百姓可以进城的机会,宫女终于得见父母亲人。后来每年正月十五都全城点灯放焰火,世代延续下来,就有了元宵节。

元宵节当天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比如扭秧歌,跑旱船,赶毛驴,舞龙舞狮等,比较普遍的是赏花灯,猜灯谜。说起猜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平日里嫌贫爱富,巴结有钱人,嫌弃穷苦人,有个叫王少的青年,一次登门拜访,因衣服破烂,被赶出门外。回去越想越气,于是扎了一顶花灯,上题诗一首“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分文,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服不认人。”,正月十五当天,送到笑面虎的大门前,笑面虎自然能读懂其中隐含,恼羞成怒,命家丁夺灯摔烂,王少一边躲闪一边戏谑道“财主为何如此恼怒,我说的是针,又不是你”。围观的人,觉得又好笑,又有趣,于是纷纷效仿,元宵节写灯谜猜灯谜的活动就流传开来了。

有些少数民族,元宵节当天还有些独特的民俗。苗族人的元宵节也是偷菜节,节日当天,姑娘们成群结队去偷菜,但不偷本家族人的,也不偷同性朋友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只偷白菜,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也不责怪,最后把白菜集中做成白菜宴,据说谁吃的越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丽江纳西族在元宵节这天,会过“棒棒会”,也叫“弥勒会”或“米拉会”,是属于纳西族的独特节日,最初是当地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锤子把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棒棒会”,意味着到了正月十五,年过完了,开始准备春耕,需要添置些农具了。

彝族的“巴乌节”也在元宵节这天,“巴乌”意为狩猎归来,是庆祝打猎归来的日子。

对节日来说,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元宵节的美食当然首数元宵,北方称元宵,南方称汤圆,外观相同,做法不同,象征团圆、幸福、美满。

所谓十里不同俗,各地区节日当天还有些独特的美食习俗。

江南地区有元宵节吃年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等。

浙江浦江一带还有元宵节吃馒头、麦饼的习俗,因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江北地区民间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元宵节晚上要吃面条,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豫西一带的人元宵节有吃枣糕的习惯,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山东人元宵节有蒸面灯的习俗,但不是用来吃的,里面放上油,插上灯芯,是元宵节晚上当油灯点的,传统习俗上,每个面灯上要捏十二个褶,代表一年十二️月份,一锅蒸十二个,开锅时,哪个里面水蒸汽多,就代表哪个月份雨水多,也是以前民间对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望。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糕饼煮食,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过年的尾声,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日,袓国地域辽阔,民俗众多,从古至今,不论何种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举报/反馈

网址:元宵节趣事 https://klqsh.com/news/view/234897

相关内容

元宵节:团圆的滋味与灯谜的乐趣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社区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简报
“福满元宵 欢乐社区”宜园社区开展元宵节主题活动
和哪吒一起闹元宵!交子大道元宵节活动攻略→
元宵节庆音乐会.pptx
元宵节将至,一图教你区分元宵和汤圆
元宵节如何巧妙运用节日元素布置家居?
城西区 幸福邻里情 爱在元宵节
元宵节: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