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超时之争并非上纲上线规则需要尊重

发布时间:2025-05-05 21:43

尊重并理解不同的运动规则,增强跨文化交流 #生活乐趣# #运动乐趣# #运动文化#

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超时之争并非上纲上线规则需要尊重

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超时之争并非上纲上线规则需要尊重

【 #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超时之争并非上纲上线规则需要尊重#】5月1日的太湖湾音乐节,一场围绕“演出是否超时”的争议登上热搜。根据现场观众记录,罗云熙原定20:00登台,从观众记录来看20:03已经演出一分多钟,演出至20:43结束,全程40多分钟,比原计划多出近13分钟。荔枝新闻记者查阅了5月1日音乐节节目单,并向太湖湾音乐节主办方相关人士确认,罗云熙的演出计划原定在20:30前结束,实际下台时间20:43,较原计划时长确实有所延后。据主办方相关人士透露,由于周深为当晚最后出场的歌手,演出采用演唱会级别的舞台配置,主办方为其预留了约20分钟的备场时间,以完成舞台调试、灯光音响联动等相关准备工作。最终,在主办方紧急调度和后续歌手团队专业应对之下,演出顺利完成。看似“有惊无险”的“演出事故”,暴露出的并不只是“超时几分钟”的问题,而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音乐节舞台的表演者越来越多元。一方面,音乐节正变得更“流量化”——从专业音乐人演出主场,演变为融合综艺感、剧场感的现场营销场所;另一方面,一些跨界艺人和内容创作者,也开始将音乐节视为展示多元魅力的重要场域。然而,真正决定演出质量的,仍是艺人的舞台经验与内容完成度,这才是音乐节舞台的核心,而不仅仅是热度与曝光。音乐节是公共舞台,是高密度流程协作的系统。艺人要唱歌,更要卡点、互动、走位、控节奏。时间没控制好,就可能压缩下一位艺人的调试空间;舞台完成度不够,就可能打乱整体观演情绪;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安全、灯控、硬件等串联环节。音乐节正越来越鼓励圈层融合、形式多元,也欢迎更多身份的艺人加入音乐表达。但跨界的前提应是理解现场演出系统的基本规则。“演完就行”和“单向索取”的舞台使用者,可能并不适合音乐节。这次事件中,被压缩准备时间的歌手团队依旧完成了高质量演出,这不是普通的按部就班,而是职业素养与责任感的体现。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托底能力”理所应当视作常态。音乐节不只是一个节目拼盘,更是一种舞台契约。跨界无可厚非,规则必须遵守,守时是尊重舞台、尊重观众的基本。#周深[超话]# (荔枝新闻)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超时之争并非上纲上线规则需要尊重 https://klqsh.com/news/view/26553

相关内容

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都参加音乐节,演员跨界能保障票房吗?
看偶像还是重体验 乐迷该怎么选?
内娱演员的尽头是音乐节?
掉粉近1200万,从全民健身顶流到“掉粉千万”,刘畊宏到底是咋啦
2024年微短剧:要流量更要质量 要情绪更要情怀
赵露思丁禹兮集体再就业,音乐节卖不动靠流量演员来“带货”?
签于正、拍杂志、上综艺?短剧男主开始走流量路线
郭德纲不上春晚是相声之幸?春晚失败者就不要强行挽尊了
演员参与音乐节?赵露思张晚意的选择,引发网友吐槽,原因何在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平之光》音乐会奏响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