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边界,第二人生图鉴
挑战自我,突破生活边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探索# #生活新体验#
在现实中,上海的一批60后70后群体主动选择退休后“重启人生”。对他们而言,人生过半,才是旷野。
记者 | 金姬
在日剧《重启人生》中,女主在车祸离世后不断重启人生,经历了公务员、药剂师、电视台制作人、科研人员和飞行员的不同职业。在现实中,上海的一批60后70后群体主动选择退休后“重启人生”。《新民周刊》采访了其中的六位,从诗朗诵到画工笔画,从潜水到海外游学,从即兴喜剧到打碟,每个人都在尝试去探索一个全新领域。
对他们而言,人生过半,才是旷野。
01
看似跨界,其实水到渠成
2025年9月的一天,复旦诗社第七任社长、诗人甘伟的首部诗集《黄梅雨季》在他离世百日之际出版。在复旦艺术馆举办的诗集首发仪式上,59岁的Judith和其他复旦校友上台朗诵,分别以声音唤醒诗歌的灵魂。
59岁的Judith和其他复旦校友上台朗诵复旦诗社第七任社长、诗人甘伟的首部诗集《黄梅雨季》,以声音唤醒诗歌的灵魂。
成立于1981年的复旦诗社是那个时代复旦人的嘉年华。1989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的Judith曾是复旦剧社成员,也曾为诗歌心潮澎湃。“我是北方人,普通话比较占优势,从小也喜欢文艺,当时参加了复旦诗社的一些朗诵活动。”Judith向《新民周刊》回忆道,198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复旦诗社的朗诵会,她当时朗诵的是师姐李泓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的作品《女人的翅膀》。
进入职场后,Judith从事业单位跳槽到外企工作,和诗歌渐行渐远。直到2022年正式退休,她才重拾了初心——和复旦校友韩国强(复旦诗社第八任社长、86级哲学本科)、简昉(复旦剧社成员、91级中文本科)组成了一个“我们还有诗”的组织,不定期地在上海一些知名书店举办诗歌朗诵会,每期都有不同主题。
Judith坦言,他们的这个三人组织十分松散,活动不定期,上台诗朗诵的也大多是素人。他们曾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开号,但也并没有去刻意经营。在她看来,“朗读诗歌,让我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人生变得更加丰富,也更怀悲悯之心,于是,更有力量”。
和Judith相比,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的常孞,退休以后彻底和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英语、经济学或管理学课程说拜拜,住在闵行的她一心享受家附近的颛桥镇社区(老年)学校(俗称“颛桥老年大学”)为50—74周岁的社区居民提供的几十种课程。而且,不服输的常孞喜欢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钢琴和工笔画,一切从零开始。
62岁的常孞告诉《新民周刊》,小时候住的上外大院有一个中学音乐老师,家里有一架钢琴,在那个时代是个稀罕物,每天都会从这位音乐老师家传出优美的旋律,还是小女生的常孞就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成家立业以后,常孞也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但儿子兴趣不大,这架钢琴就放在家里积灰。直到她退休以后发现老年大学开设钢琴课程,义无反顾就去报了名,哪怕要从五线谱开始学起。
从小就是学霸的常孞,学钢琴也十分认真,老年学校只开了初中高级三年班,常孞一口气就学完了。虽然几乎每天都要练琴回课,但她乐在其中。“我学钢琴不是为了考级,就是喜欢,现在可以看着五线谱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圆了儿时的钢琴梦。”因为学习认真,钢琴班毕业的常孞又从零开始去学了工笔画。“美术一直是我的软肋,但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和钢琴一样,工笔画也有作业,有时候常孞画得手都酸了,但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尤其是学了工笔画后,她对于美术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去外面看画展也能看出点门道了。她最近还插班报名了茶艺课,笑称“因为这门课没有作业,老师还能帮大家鉴别买的茶叶如何”。从大学老师变成学生,退休后的这种转变让常孞不断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02
耽误的愿望,退休后去实现
除了上海各区街镇的老年大学,一些俱乐部也聚集了渴望开启“第二人生”的轻龄老人。
2023年10月,正在谋划副业的两位电视台年轻人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帖子,首图醒目地写着“60后、70后,交个朋友”。短短几天,2000多人涌入这个名为“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的社群,其中九成都是女性。这些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经济宽裕的轻龄老人们,试图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下半程。
56岁的辉姐2024年8月第一次参加了“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的活动就一发不可收。她告诉《新民周刊》:“俱乐部是免费加入的,只有参加活动才收费,而且费用都很合理,姐妹们都很喜欢!从那以后,我就是俱乐部的常客了。”
潜水达人、56岁的辉姐实现了之前的冲浪梦想。
辉姐50岁退休前在上市公司做商务工作,出差特别多,有机会探访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因此爱上了旅行。退休后的辉姐希望自己可以尽情享受人生,除了有规律的锻炼身体,还会到处去走走看看,每年至少会去2次长途旅行。
而生于大连的辉姐,也是俱乐部里少有的潜水达人,她也会把自己的潜水经验和大家分享。“我大概从40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潜水,之后考取了AOW(开放水域进阶潜水员)证书。亚洲好多知名潜点我都潜过,比如马尔代夫、塞班岛、帕劳等,还有洞穴和沉船也潜过。潜水帮助我更全面、更立体地去了解世界的多面性,也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今年6月,辉姐去泰国完成了首次冲浪课程。“这是我30多岁时埋下的梦想种子,今年终于开花结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风大浪里冲浪比在海底水肺潜水的挑战性更大。我计划今年11月继续安排练习课程。冲浪之外,我还参加了高尔夫球的训练计划,在上海每周去球场练习四五次。”在运动场上停不下来的辉姐,比同龄人看上去更有活力。
和辉姐一样,62岁的春枝柳也是“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的“明星”,这位在外企大中华区做到高管的女强人,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外企白领,退休前就经常世界各地飞,英语水平也很不错。她对《新民周刊》表示,退休以来自己一直闲不下来,录过几百集的有声书,唱过沪剧,但她还希望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更深刻地去认识这个世界。
为此,春枝柳报班参加了海外游学课程,自己做攻略,2024年9月去了英国一个月,其中两周在伦敦,两周在曼彻斯特。为了更好地练习英语,春枝柳选择住在当地人的家里。“在伦敦接待我的是一个独居女士,我们每晚饭后都会聊一小时。而在曼彻斯特接待我的家庭也把我当家人,每天等我回家一起吃饭。”不上课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逛逛当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而不是像游客一般去打卡网红景点。
春枝柳(图中)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外企白领,退休以来她录过几百集的有声书,唱过沪剧,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更深刻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她报班参加了海外游学课程。
英国游学课程结束的时候,作为班上年级最大的学生兼学霸,春枝柳被校方安排毕业致辞。回国后,她的经历鼓励了很多想要出国游学又胆怯的轻龄老人。春枝柳接下来计划去欧洲当个背包客,再去美国自驾游。毕竟世界那么大,她还想去看看。
03
在新赛道火出圈
谷医生是“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难得的男性,毕竟大多数男性要到60岁甚至更晚退休,而这位75后还没退休,只是因为太太退休加入了俱乐部,他也跟着参加活动,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
微信名“谷医生”的他是真医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当了25年的骨科医生。他告诉《新民周刊》,2018年,他被人才引进到了上海,全家人都搬到了上海,如今他在国际医疗机构工作。和在公立医院不同,国际医院的病人是预约制,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
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谷医生报名了“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的即兴喜剧项目。即兴喜剧是没有剧本,由观众现场出题,演员当场即兴表演的戏剧形式。“我当时都不知道什么是即兴喜剧,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的。上课的时候发现只有两位男性,另一位后来就不来了。”作为班上唯一的男性,从来没有表演基础的谷医生硬着头皮坚持下来,愈来愈感受到这一戏剧形式的吸引力。
谷医生坦言,即兴喜剧最触动他的,是身上那份挣脱年龄束缚的松弛感。在传统认知里,“老去”似乎与“沉稳”“内敛”绑定,但在即兴的舞台上,他可以卸下岁月的“标签”,像孩子般投入地互动、尽情地表达。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即兴的接话,一句毫无预兆的玩笑,都藏着历经岁月打磨后的通透与豁达。热爱与年龄无关,快乐从不会被时光限制。即兴喜剧的核心是“倾听”与“回应”,舞台上彼此接梗、相互托举,用默契编织出温暖的网。这种无需言语的信任,既是多年人生阅历的沉淀,也是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的证明。
即兴喜剧打开了 谷医生的新世界。他坦言,即兴喜剧最触动他的,是身上那份挣脱年龄束缚的松弛感。摄影/谷太太
今年8月汇报演出的时候,谷医生和另外四位女性登台表演,大获成功。当时太太和念高中的儿子就坐在台下,他们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谷医生。
现在谷医生在“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大受欢迎,如果有些活动缺男性,他是第一个被大家想到的候选人。
和谷医生不同,珂菲一直保持低调。这位58岁的退休中学历史老师,因为学习打碟而在“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成了大红人,甚至上了电视。但她平时并不太愿意分享自己的这些辉煌经历,反而更加享受打碟带来的单纯快乐。
珂菲对《新民周刊》表示,自己是2024年11月底参加了俱乐部组织的打碟体验活动,让她开始有些心动,“跟着节奏律动好像有一种从没体验过的活力!老师讲得也深入浅出,我觉得可以试一下”。
随后,珂菲报名了专门学习打碟的一对一课程。每次上课从家里到老师的工作室,坐地铁加走路,点对点单程要一小时,她每次上完课还会兴致勃勃留下来练习。系统的学习,上来就是困难和挑战。回忆起报名培训班后的日子,珂菲坦言最大的“下马威”,是一个存有3000多首各种风格乐曲的U盘。“要熟悉、分析、吸收不同的风格,才能合理接歌,让旋律在不同场合都流畅和谐,这压力不小。”
珂菲的人生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去了小红书遛遛生活节。当她在草坪上给大家打碟时,虽然过程中出了一次小纰漏,但丝毫不影响她的音乐把现场气氛炒热。孩子们随着她的音乐节奏欢快地蹦跳舞动,周围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相机“长枪短炮”地对准舞台记录,珂菲成了当天的“明星”。
如今,珂菲还在继续上课,她坦言大家对她很宽容,但她知道自己打碟的水平纯粹属于“玩票”性质,还要继续努力。她最近刚买了打碟机,准备在家里专心练习。她也刻意减少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打碟日常。
除了打碟,珂菲还尝试了脱口秀、配音等各种各样“扎劲”的课程。“越接触,越觉得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但这也正是魅力所在。”(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网址:突破边界,第二人生图鉴 https://klqsh.com/news/view/270195
相关内容
突破传统书展边界!徐汇分会场打造‘阅读+’文化新生态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电子书在线阅读
【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
破界与新生:当旅行综艺进入“情感沉浸时代”——评《现在就出发》第二季的叙事革新
“破次元”文化突破光彩熠熠
社交的魅力:在人际互动中拓展人生的边界
5分钟漫画人生配方|认清现实突破自我|高效人生逆转指南
瞭望丨“破次元”文化突破光彩熠熠
玩转“二次元” 把爱好“玩”成事业|青年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