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千年传说的现代演绎,评广州歌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白蛇传》
观看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芭蕾舞等,感受艺术魅力 #生活知识# #旅游生活# #旅游文化#
10月18日,广州歌舞团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极致精美的视听盛宴。 当千年传说邂逅芭蕾足尖,当东方美学碰撞现代科技,广州歌舞团打造的大型芭蕾舞剧《白蛇传》 ,以独树一帜的艺术表达,重新定义了经典的现代表达。作品跳出了传统舞剧的桎梏,将芭蕾的优雅叙事与前沿舞台科技深度融合,让“白蛇传”这一承载东方情感与哲思的古老故事,在当代舞台上奏响了跨越千年的艺术华章。
一、科技赋能叙事:让经典传说“活”在当下
传统芭蕾舞剧多依赖布景与灯光的基础配合推动情节,而广州歌舞团的《白蛇传》则以科技为“叙事密码”,让舞台成为故事的延伸载体。序幕“灵蛇初醒”中,全息投影技术将西湖的烟波浩渺铺陈于舞台之上,粼粼波光随音乐节奏起伏,两条虚拟灵蛇在水雾光影中缓缓舒展,与真人舞者的足尖动作无缝衔接——虚实交织间,“白蛇青蛇修成人形”的奇幻开篇不再依赖文字旁白,而是通过视觉语言直抵人心。
这种科技赋能在关键情节中更显精妙。“断桥相会”一幕,舞台中央的LED屏与地面投影构建出立体雨幕,雨滴随舞者的跳跃溅起虚拟水花,许仙与白蛇重逢时的焦灼与欣喜,在“雨打芭蕉”的光影氛围中被放大;而“水漫金山”段落堪称科技与艺术的巅峰融合:数控机械臂操控的水幕装置从舞台上方倾泻而下,配合动态灯光模拟的“雷峰塔虚影”,将法海与白蛇的对抗转化为一场视觉风暴——芭蕾的跳跃、旋转与水幕的流动、光影的变幻形成呼应,既保留了芭蕾艺术的肢体叙事性,又通过科技手段突破了传统舞台的空间限制,让“水漫金山”的壮阔场景不再是观众的想象,而是可感可知的舞台现实。
值得称道的是,该剧的科技运用始终服务于叙事本身,而非单纯的技术炫技。在“端午惊变”段落,当白蛇饮下雄黄酒显露原形时,舞台后方的纱幕投影逐渐褪去“人形”纹理,显露出蛇鳞的冷冽光泽,舞者的肢体也随之从优雅的芭蕾姿态转为柔韧的“蛇形”律动——科技与舞蹈的同步转换,精准传递出白蛇“身份暴露”的惊恐与无助,让观众共情于角色的命运困境。
二、芭蕾重构美学:让东方韵味融于足尖
作为一部以东方传说为内核的芭蕾舞剧,广州歌舞团的创作团队并未将芭蕾与东方美学割裂,而是通过舞蹈语汇的重构,让“白蛇传”的东方韵味自然流淌于足尖之上。
在角色塑造上,舞者的动作设计兼顾了芭蕾的规范性与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白蛇的舞蹈以芭蕾的阿拉贝斯克、古典舞步等动作为基础,融入了中国古典舞“圆场步”的轻盈与“水袖”的柔美——当她与许仙共舞时,足尖的轻盈跳跃搭配手臂的缓慢舒展,既展现了芭蕾的优雅,又传递出东方女性的温婉;而青蛇的舞蹈则更具张力,舞者以芭蕾的跳跃动作结合中国民间舞“俏花旦”的灵动,足尖快速点地的同时配合头部的敏捷转动,将青蛇“活泼率真”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中西融合”的动作设计,让芭蕾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成为表达东方人物情感的精准载体。
舞美设计同样延续了“东方美学现代化”的思路。服装设计摒弃了传统戏曲中“白蛇白衣、青蛇青衣”的单一配色,而是以渐变的“月白”与“青碧”为主色调,面料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苏绣工艺,绣出的水波纹路在舞台灯光下随舞者动作流动;舞台布景则以“水墨山水”为灵感,背景屏上的西湖、断桥、雷峰塔均以水墨笔触呈现,配合实景搭建的木质桥体,形成“虚实结合”的东方意境。当芭蕾舞者在“水墨西湖”的背景中起舞时,足尖的轨迹仿佛化作水墨晕染的线条,让整个舞台成为一幅动态的东方画卷。
音乐创作也为“东方芭蕾”注入了灵魂。作曲家以西方交响乐为基底,融入了古筝、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断桥相会”时,竹笛的悠扬旋律与芭蕾的双人舞相得益彰,传递出恋人重逢的温情;“水漫金山”时,古筝的急促拨弦与交响乐的恢弘气势结合,强化了冲突的紧张感。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既符合芭蕾舞蹈的节奏需求,又充满东方文化的韵味,让观众在听觉层面感受到“白蛇传”的东方基因。
三、情感穿透科技:让千年传说照见人心
无论科技如何炫酷、舞美如何精致,一部剧作的核心始终是情感的传递。广州歌舞团的《白蛇传》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始终以“情感”为锚点,让千年传说中的爱情、抗争与守护,照见当代人的情感共鸣。
“许白之恋”是全剧的情感核心,创作团队通过细腻的舞蹈设计与科技辅助,让这份跨越人妖界限的爱情更具感染力。在“游湖借伞”段落,舞者以芭蕾双人舞的托举、旋转展现许仙与白蛇的情愫渐生,而舞台上方的投影则将“油纸伞”的轮廓不断放大,伞面的花纹随两人的舞蹈节奏变化——当许仙为白蛇撑起虚拟油纸伞时,伞面投影与真人动作完全重合,仿佛一把真实的伞为两人遮风挡雨,这种“科技造景”让“借伞定情”的浪漫场景更具代入感。而在“雷峰塔诀别”一幕,舞台中央升起半透明的“塔形”纱幕,白蛇在纱幕内侧起舞,许仙在外侧追逐,两人的动作始终隔着一层“纱幕”,既象征着雷峰塔的阻隔,也隐喻着人妖殊途的无奈。此时,纱幕上投影出两人过往甜蜜的片段,与当下的分离形成强烈对比,舞者的肢体语言从之前的舒展转为压抑,足尖的每一次落地都带着沉重的痛感,科技与舞蹈的双重渲染,让“生离死别”的悲伤直击人心。
除了爱情,剧中对“抗争”与“守护”的诠释也引发当代共鸣。白蛇为守护爱情与法海对抗时,舞者的动作充满力量感,足尖的跳跃高度与幅度不断增加,配合灯光从冷色调向暖色调的渐变,传递出“为爱抗争”的勇气;而青蛇始终陪伴在白蛇身边,她的舞蹈从最初的活泼转为后期的坚定,在“水漫金山”时,她与白蛇的双人舞形成默契的呼应,展现出“姐妹情深”的守护力量。这种对“爱与守护”的歌颂,超越了千年传说的时空限制,让当代观众在科技与艺术的包裹中,感受到人性中最本真的情感温度。
广州歌舞团的大型芭蕾舞剧《白蛇传》,以科技为笔、以芭蕾为墨、以情感为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舞台盛宴。它证明,经典传说的现代表达无需割裂传统与创新,当芭蕾的足尖踏响东方美学的韵律,当现代科技服务于故事与情感的传递,千年传说便能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奏响跨越时空的“完美乐章”。这部作品不仅是广州歌舞团艺术创作的一次突破,更为中国舞剧的“中西融合”与“科技赋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方向。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吕心一
校对 盛媛媛
网址:艺术评论|千年传说的现代演绎,评广州歌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白蛇传》 https://klqsh.com/news/view/271213
相关内容
刚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他们就来到浦东的惠民舞台央视蛇年春晚完成第五次彩排,英歌舞亮相春晚舞台
芭蕾舞和歌剧院:A Tricky Pas de Deux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马哈尔·瓦泽耶夫: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演出令人惊叹
粤剧《白蛇传·情》十年:让古老粤剧有了征服当代青年的底气
西班牙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将首登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
惊鸿绘诗境 曼妙梦红楼——记芭蕾舞剧《红楼梦》海外首演
徐琰晋升为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
PAR表演艺术|法国莱茵芭蕾舞团结合世俗与灵幻的「仙女」
大型民族舞剧《孔子》教师节前夕广州上演丨大湾区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