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艺漂”……重庆“文艺两新”人群已达30余万

发布时间:2025-05-08 18:21

传统节日庆典的创新形式,如网络虚拟庆祝,也是现代生活艺术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传统节日庆典#

走进重庆磁器口,在大型红色历史剧目《重庆·1949》震撼的旋转舞台和演员们丝丝入扣的演绎中,沉浸式感受信仰的力量;徜徉在安陶小镇,自己上手玩一玩陶艺,再好好选一套喜欢的茶具……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市民、游客都已经通过这样的行程感受到了重庆的无穷魅力。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重庆“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为了推动全市“文艺两新”发展再上新台阶,5月8日,重庆市文联“文艺两新”工作会议举行。

现场,全市多个区县文联及重庆市油画学会负责人交流了“文艺两新”工作经验,还有多名优秀“文艺两新”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典型案例。接下来,重庆市文联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加强教育培训、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联络服务更广泛的文艺工作者,使“文艺两新”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

全市“文艺两新”人群达30余万

何为“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与传统文艺组织群体不同,新的文艺组织和群体不依赖财政拨款,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管理。

具体到重庆,新文艺组织主要包括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培训机构、基金会等法人组织,如各类艺术团、演艺公司、美术设计公司、影视传媒公司、艺术工作室、画廊等。

会议现场

而新文艺群体则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作家、签约文艺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艺漂”工作者等。

2024年10月至12月,重庆市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推动“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从调研了解情况来看,重庆市“文艺两新”主要呈现出了数量庞大、跨界融合度高、集聚效应凸显、迭代更新快和服务方式多元五大特点。

本次调研形成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新文艺组织共38409个,30余万人。其中,在市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为公司、个体工商户的有37981个,在市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或基金会的有428个。

从分布区域来看,各级各类新文艺组织主要集中在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北碚、巴南、大渡口等9个区县,占全市总数的69.8%。

从文艺类别来看,全市新文艺组织开展的业务活动包括美术、舞蹈、音乐、摄影、书法、文学、戏剧、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网络艺术、文艺评论、广告制作、电影、电视及影视制作等。其中,美术、舞蹈、音乐最为普遍。

从本次调研问卷调查的747个新文艺群体来看,重庆的新文艺群体主要以开展书法、美术、音乐、摄影、文学为主。

这些“文艺两新”成果已惠民共享

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万州区、荣昌区、忠县文联的代表现场交流“文艺两新”工作经验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重点。

透过他们的生动分享,不难发现,重庆“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已经结出不少硕果,并实现了同广大市民、游客共享。

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剧照

在九龙坡区,2024年有36部网络文学作品都转化成了影视作品。如网络文学作家九鹭非香创作改编的电视剧《与凤行》创全国省级卫视、微博剧集影响力热播榜等多个收视率第一。电影《岁岁平安》入围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重点剧目《走向大西南》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首位。网络短剧作品充值上亿元。

如今,走进万州,原本闲置的不少滨江步道路段,在区文联、区城管局、区文旅委等部门的共同协调下,变成了“文艺两新”与专业院团的“共生舞台”。其中,人流量较大的希尔顿至万州港段滨江路成为了“文艺特许经营区”,不少“文艺两新”在此开展创作、展演、展销活动。

多举措使“文艺两新”有了归属感

在会上,重庆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文艺两新”工作呈现出了稳步推进、上下联动、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但也还存在着“整体覆盖不够全面,对新兴领域的关注不够高”“市场生存压力较大,缺乏相关政策协同”等亟待解决的短板和瓶颈。

“重庆市文联也将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成效,使‘文艺两新’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该负责人说道。

接下来,重庆市文联将从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拓展联络两新群体的组织形式;坚持协同联动,形成统筹推进、共同发力的有效局面;坚持热忱服务,因地制宜探索服务管理有效途径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在具体举措上,该负责人提到,比如,接下来“要尽力建舞台,做优做好‘文艺两新’艺术周、新文艺群体展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新文艺工作者参与展览展演、志愿服务活动,让新文艺工作者在活动参与中实现价值、提升自我。”同时,用好用活市文联美术馆、艺术剧场等平台,支持新文艺组织使用文联组织的场地和资源开展活动,为新文艺组织搭建展示平台。

还要合力设讲台。以渝艺大讲坛、中青年文艺骨干研修班、渝艺青蓝计划为重点,加强“文艺两新”人员常态化教育培训,争取每两年举办一次“文艺两新”人员专题培训班,增加“文艺两新”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座谈研讨、文艺交流等的比例,推动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同时,全市各级文联还将积极主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等形成更好的紧密连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文艺两新”的事业保驾护航,解决其的生存之急、后顾之忧。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网址:网络作家、“艺漂”……重庆“文艺两新”人群已达30余万 https://klqsh.com/news/view/27527

相关内容

蒋胜男:建议成立“中国网络作协”,为网络作家建立精神家园|代表委员在这里
重庆联通春节多举措助力发展 强化文化传承与网络保障
两会观察|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赋能”重庆文旅“流量”促消费
讣 告∣ 沉痛哀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先生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重庆+15
艺术家高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华章
“潘玉良艺术展”开展 呈现传奇女画家艺术人生
见证大师匠心!30余件骨木镶嵌艺术精品展在宁波开展
成都街头艺人 百场演出庆新春
刘晓庆妹妹否认卷走财产让姐姐无家可归:希望能放下隔阂重新携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