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瓷盘”上的梅花是什么来头?

发布时间:2025-05-22 11:13

观察花序结构区分菊花和梅花:菊花是头状花序,梅花是总状花序。 #生活技巧# #园艺技巧# #植物识别#

5月21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15位梅花奖得主正式揭晓。

每位获奖者手里都拿了一个瓷制奖牌,仔细端详之后发现图案是数枝红梅——这几枝梅花为何会成为梅花奖奖牌上的图案呢?其实这里头大有讲究。

获奖者、舞蹈家朱洁静手持梅花奖奖盘

上世纪80年代初,戏剧圈正面临“人才荒”——老一辈艺术家渐渐退居二线,年轻演员们又还没完全成长起来。为了给中国戏剧注入新鲜活力,《中国戏剧》杂志在1983年设立了“首都戏剧舞台青年优秀演员奖”,这是首个专门为戏剧表演人才设立的重量级奖项。

“梅花奖”名字的由来也颇有意味。据《中国戏剧》的副主编游默回忆,当时评委会想过叫"梅兰芳奖"——但梅兰芳先生是京剧大师,而梅花奖要涵盖戏曲、话剧、舞剧等多个门类;也考虑过"曹禺奖",可曹禺先生是剧作家,不能涵盖传统戏曲;还有人提议叫"菊花奖",因为古代称戏曲为"菊部",但也无法概括话剧、舞剧这些现代戏剧形式。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梅花香自苦寒来"特别贴切——既象征戏剧演员刻苦磨炼的精神,又能激励中青年演员不断攀登艺术高峰。于是,"梅花奖"就这么愉快地定下来了!四十多年来,这个奖盘和它代表的涵义日益彰显,成为中国戏剧人的精神火炬。

1984年,梅花奖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取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意。这幅作品由当时的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代主席、著名画家吴作人所画。然后由《中国戏剧》的摄影记者吴光(戏剧家学者吴祖光的儿子)拍摄成彩色照片后,送往唐山制成了陶瓷盘,最后成为历届获奖者独特的纪念品。

放大看一下细节

奖牌的右上方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几个大字,侧边书写了“为戏剧报梅花奖获得者而作”几个小字。左侧落款为“作人图”(吴作人)。

落款“作人图”(吴作人)

整幅梅花作品从下方以“之”字形出枝,树干用墨带飞白,显出梅桩的苍劲有力,梅花小枝则用笔颇细,取折如铁,红梅点染错落有致,轻巧、洒脱,整幅作品有质朴灵动之感。

从瓷盘上的笔意也能看出飞白效果

吴作人早年曾留学欧洲,精通油画与素描,将西画的造型能力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结合起来,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梅花是吴作人先生晚年常画的题材 ,带有文人画的精神趣味,借鉴了金农、吴昌硕等人的笔意,但又不像金农那般将梅花铺满画面,反而更加简练,红梅点染色彩鲜明但不艳俗,这也与梅花奖的寓意“生机”十分契合。

吴昌硕的梅花(左)与金农的梅花(右)

网址:梅花奖“瓷盘”上的梅花是什么来头? https://klqsh.com/news/view/32035

相关内容

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揭晓,蓝天、朱洁静等15人摘梅
时隔29年,长沙湘剧演员再获“梅花奖”
颐和园梅花、蜡梅文化展开幕,河南许昌鄢陵蜡梅来做客
梅婷真是国家一级演员的典范,她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荣获一等奖
明孝陵再现“梅梅与共”!古诗中的“早梅”开在了乌桕枝头
走失19年的陈杨梅终于吃上了爸爸的棉花糖
安万秦剧团到甘谷演出,“梅花奖”一级演员助阵,深意你知道吗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公示,山西临汾蒲剧演员梁静入选
被柴安的纯爱打动,爬上三丈梅树只为给她最美的花!
梅开二度 鞠婧祎 花间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