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动物伪装不完美也能吓退天敌?
接受并欣赏生活的不完美,因为不完美也有其美 #生活乐趣# #生活态度# #快乐至上理念#
食蚜蝇会模仿黄黑相间的胡蜂。图片由AI生成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并不具备尖锐的防御武器,却依然能吓退天敌——它们靠的是“伪装”。比如一些无害的食蚜蝇,会模仿黄黑相间的胡蜂,让捕食者误以为它们也“不好惹”。这种现象被称为“贝氏拟态”,也就是“弱者装强”的生存策略。
但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模仿都那么逼真——有的食蚜蝇看起来和胡蜂几乎一模一样,而有些则只是“沾点边”,颜色对了、形状不对,或者体型差了一大截。这就让人疑惑了:既然模仿得越像,就越能吓退敌人,那为什么这些“不像”的拟态还没被淘汰呢?
《自然》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原来并不是所有捕食者都那么“挑剔”。
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系列昆虫模型,包括真正的胡蜂、各种不同程度模仿胡蜂的食蚜蝇,还有完全不相关的普通苍蝇。然后把这些小家伙放在野外,观察捕食者的反应。
结果发现,鸟类这个主要的捕食者群体非常“眼尖”。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哪些是真胡蜂、哪些是假货,还特别擅长识别那些模仿得不够像的“冒牌货”。当面对这些3D打印的猎物时,鸟儿们大多选择避开真正有毒的胡蜂模型,而更愿意尝试那些拟态不完美的“假货”。
有趣的是,无脊椎动物捕食者,比如蟹蛛、跳蛛和螳螂,就没那么精明了。它们似乎分不清谁是真的危险分子,谁是“纸老虎”。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某些拟态长得不太像胡蜂,在面对这些不太讲究的捕食者时,依然能起到保护作用。
换句话说,“不像”不一定吃亏。如果它们能让一部分捕食者上当,就足够活下去并传宗接代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我们会看到如此多样的拟态形态——从完美复刻到似像非像,每一种都有它的生存空间。
科学家还测试了“多面手”式拟态的想法,也就是试图同时模仿多种有毒生物。不过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广撒网”策略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好处。也就是说,与其费劲地模仿多个对象,不如专攻一种,骗住关键的捕食者更有效。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拟态演化中的一个谜团,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生存的关键不是完美,而是够用。
哪怕只是披上一件“吓人”的外衣,只要能在关键时刻躲过一劫,就已经足够成功了。
(责编:张恬恬、孙娜)作者:记者 张梦然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为何动物伪装不完美也能吓退天敌? https://klqsh.com/news/view/42585
相关内容
《伪装者》播出十年后,再看四位美人,如今的境遇已是天壤之别严浩翔背头深V全黑西装的上班路透帅得有点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磕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封神演义中,为何很多反派人物也能被封神榜封神呢
黄晓明特工伪装小日子,略微出手就把敌人耍的团团转
伪装者:76号抓了大姐不需要证据,明楼毙人也不需要理由
《西游记》中沙僧为何最怕散伙?那是因为他没有任何退路!
正如林噙霜所说,在任何人面前都伪装,到最后自己是谁都分不清楚了...
香暗荼美得不可方物,天选古人赛道也是被张婧仪闯进来了
原来长的太美真的会吓退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