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展出《赤壁赋》原稿,苏轼亲笔所写,原来我们都背错了!

发布时间:2025-07-10 19:54

苏轼的《赤壁赋》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文风。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北宋书法家,其中苏轼是公认的榜首,有学者认为,这一排名是根据书法创新程度和文人气决定的。苏轼的字取法于王僧虔、徐浩、李邕诸家,以欹侧宽扁为典型特征,被黄庭坚戏称为“石压蛤蟆”。

苏轼曾说:“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将古人笔法化为无形,并将“尚意”书法推向极致。因此,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仅要细究书写的技巧,更要领悟内容和整体流露出的文人气。

苏轼传世书法不多,其中最能代表其书艺、文采,也最“颠覆大众认知”的一件,便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赤壁赋》了。此作是一件行楷,完成于元丰六年(1083年),应友人傅尧俞之请而书写。

《前赤壁赋》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游赤壁后的感兴之作,文辞优美、寓意深刻,探讨自然永恒与人生须臾的哲理。而第二年的这卷书法,则展现了正值书法风格成熟期,苏轼出色的书艺。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到的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在这件手稿中,苏轼写的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是“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历来争论不休,更何况这还是苏轼亲笔所写,这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桩“悬案”。

《前赤壁赋》全卷纵约23.9厘米、横258厘米,“举酒嘱客”前的内容残损,由文徵明补齐。此作明显以王僧虔《太子舍人帖》、徐浩、颜真卿笔法为基础。横画起笔藏锋逆入如“蚕头”,行笔重按缓行,饱满沉劲,收笔轻顿回锋,稳实内敛,较早年书作多份从容。

转折处外圆内方,横折以腕力绞转,外角圆转,内角暗藏方劲,避免了肥软之弊,尽显刚柔相济。结字以扁方宽博为要,实则藏巧于拙,比黄庭坚“长枪大戟”更显文人温润。墨色浓淡自然,浑厚华滋”,长捺末端随笔锋渐枯显飞白,无刻意“涨墨”的做作,墨色变化与文句节奏同步,连贯见旷达。

章法行气贯通,留白呼应随文意转折,有缓有急。黄庭坚评其“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此作正因“以文养书”,成为“由技入道”的典范,尽显宋代文人“书为心画”的至高境界,也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作者亲笔所写的诗文草稿。

网址:台北故宫展出《赤壁赋》原稿,苏轼亲笔所写,原来我们都背错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43586

相关内容

国风绘本《赤壁赋》,开启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苏轼赤壁江景与实景不符,究竟是夸张渲染,还是另有缘由?
赤壁三叠浪:苏东坡的三重生命觉醒!
原创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
【岭南大讲堂】彭玉平:原来,你是这样的苏轼
苏轼成亲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成千古绝句,读完让人脸红发烫
“问天作诗”,除屈原、李白、苏轼外,千百年无人能写第四首
苏轼忧伤中所写的书法作品,超水平发挥,被公认行书第三
“苏轼泄题”案真有其事吗?
苏轼落笔赵孟頫补韵,这场跨越200年的灵魂共鸣绝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