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记中窥见一个更坦诚、自由的卡夫卡
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思考现实与幻觉的界限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哲理书籍#
卡夫卡自1910年开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相较于他的小说,他在日记中表现得更为坦诚、自由,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收录了卡夫卡写于1914年至1923年的日记,以及1911年、1912年间的旅行日记。在这一时期,他记录了与菲莉丝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一生中最炙热的一段恋情、在战争氛围中对生存状态的思考、患病期间对生命的体悟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感片段、未完成的残稿,以及他内心全然的疲弱与孤独。
该书是知名德语译者姬健梅经典译本简体中文版的首次出版,以布罗德编纂德文版为底本,对读者不熟悉的人物和背景详加注释,对日记中完整的创作片段、梦境等,加上索引标题并列于目录,每年篇首附上该年的事件概要,可与日记相互参阅。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奥]弗兰茨·卡夫卡 著,姬健梅 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我和生活的关系错综复杂,我将不会付诸行动
一月二日。和魏斯博士共度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一月四日。我们在沙滩上挖了一个洞,在里面感觉很舒适。夜里,我们一起蜷缩在洞里。父亲用树干盖住洞口,再扔上一些灌木,尽可能让我们免受风暴和野兽的侵袭。当木头下面已然黑暗,而父亲尚未出现时,我们经常害怕地呼唤:“爸爸。”但随后,我们就从一个缝隙里看见了他的双脚。他滑进洞里,拍拍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他感到这能使我们心安。接着,我们全都一起睡着了。除了爸妈外,还有我们五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对我们来说,洞里太拥挤了,但如果在夜里不这样彼此紧贴着,我们就会感到害怕。
二月十三日。昨天去泰恩太太家。她平静而有活力,一种无懈可击、贯彻到底的活力,用目光、双手和双脚熟悉一切。个性坦率。坦率的眼神。我一直记得她从前那顶文艺复兴风格的鸵鸟羽毛帽,既丑陋又异常郑重。在我尚未私下认识她之前,我一度很讨厌她。当她急着要把一件事讲完时,她会把暖手筒紧紧地压在身上,但身体仍在颤动。她的孩子诺拉和米莉安。
她有很多地方都让我想起 W.,包括她的眼神、述说时的浑然忘我、全心的投入、娇小而有活力的身体,甚至是粗硬低沉的嗓音,还有她说起美丽的衣裳与帽子的时候,尽管在她身上看不见这种衣帽。
窗外可以看见一条河。她从不会让交谈变得沉闷,但在交谈中我却有许多时候是彻底失败的,眼神茫然,听不懂她的话,吐出极端幼稚的意见。当我看见她是那么专注地聆听时,我会无意识地轻抚她年幼的孩子。
梦境:
在柏林,穿过街道,前往她家。我意识到虽然还没到她家,但能轻易前往,肯定会抵达,心情平静而幸福。我看着街旁的房屋,一栋白房子上有个招牌,上面写着“北方豪华大厅”(昨天在报上读到过),在梦中还加上了“柏林 W”的字样。我向一位红鼻子、和蔼可亲的老警察问路。他穿着类似仆役的制服,给了我过于详尽的回答,甚至指给我看远处一小块绿地的栏杆。为安全起见,我经过时应握住栏杆。接着他给了我一些建议,关于电车、地铁,等等。我跟不上他说的话,觉得自己低估了那段距离,吃惊地问:“过去大概要半小时?”这个老人家却答道:“我过去只要六分钟。”我心中那份喜悦!某个人,一个影子,一个同伴,一直陪着我,我不知道那人是谁。我实在没有时间回头看,也没有时间转身看向旁边。
我住在柏林某间供膳宿的公寓,里面住的似乎都是年轻的波兰犹太人;房间很小。我打翻了一个水瓶。一个人不停地在小打字机上打字,别人问他什么,他几乎不回头。弄不到柏林地图。我看见有人手里拿着一本书,看起来像是地图。每一次都发现书里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一本柏林学校的目录、一份税务统计资料或是类似的东西。我不愿意相信,但对方面带微笑,毫不怀疑地向我证明那的确不是地图。
二月十四日。我若是自杀,肯定不是谁的错,即使菲莉丝的态度显然是可能的诱因。我曾在半睡半醒时想象过将会发生的那一幕景象:我已预知结果,把诀别信放在口袋里,到她的住处去。向她求婚但被拒绝,我把信放在桌上,走到阳台,被所有赶来的人拦住。我努力挣脱,翻过阳台的栏杆往下跳,拉住我的手不得不一只只松开。信里写道,虽然我是为了菲莉丝而往下跳,但就算她接受了我的求婚,事情对我来说也没有根本上的不同。我理应往下跳,我找不到别的方式弥补,我的命运只是凑巧在菲莉丝的身上得到了证实而已。少了她,我没有能力活下去,只能往下跳,但我也没有能力——菲莉丝也料到了——和她一起生活。为什么不在今夜就付诸行动?我的眼前浮现出今天“家长之夜”的那些谈话者,他们谈着生活和创造生活条件——但我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和生活的关系错综复杂,我将不会付诸行动,我很冷静,我因为被衬衫衣领勒住而感到悲伤。我万劫不复,在雾中张嘴吸气。
网址:在日记中窥见一个更坦诚、自由的卡夫卡 https://klqsh.com/news/view/44835
相关内容
在日记中窥见一个更坦诚、自由的卡夫卡卡夫卡《变形记》面世110年,那只大虫子依然能让观众共情
高晓松:“不读一下卡夫卡的书,你是追不到女生的”
卡夫卡: 应对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笑着度过
米卡谈巡演感受主打一个实诚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悲剧,藏着我们每个人对爱与自由的渴望
京津冀推进社保卡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藏文化中的唐卡是百科全书
卢昱晓每个卡点卡在心巴上
在恋爱中你有哪些特别规定?《非诚勿扰》讨论“朋友圈先吃”的拍照打卡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