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享受的三种乐趣

发布时间:2025-07-24 03:23

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生活乐趣# #阅读分享#

这个世上大约没有一件事比读书不同人看法那么截然不同了。

绝大多数人捧起书就头痛,视读书为苦差事,要不古人有寒窗苦读的说法呢,觉得读书实在是千古第一苦事。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将书本撕了抛向空中,觉得终于不用再干这苦活了。大多数人离开学校后,是终生再不会捡起书本看一下,即使是很多当老师的,也极少看书。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一名教师,同事中就鲜有爱读书者,一次我买了一本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一位当语文老师的同事诧异地说:喔,你还爱看书啊,我是几年都没看过一本书了。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颇有些痛心疾首地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连老师都不怎么看书了。

但却又另有一些人,将读书视作人生最大的乐事。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还有如匡衡“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故事,极大的鼓舞着后世之人爱读书。

我自认是一个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俗人,碌碌营营、无所作为。一生所幸,惟坚持了几个自觉还算好的习惯,就是读书、运动。

从很小的时候就爱看书,从小人书开始,到各种能找到的书。七十年代能找到的书还很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上小学不知哪弄来一本《今古奇观》,里面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篇章,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小学毕业后不久,因躲在蚊帐里看书看坏了眼睛,引发角膜炎休了半年学,却也因祸得得福转到了一所好学校,决定了一生的命运,也因此更有了机会看书,使之成为一生未曾割舍的爱好。

近些年,工作没那么忙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从文学到哲学,政治到经济,历史到法律与社会,没有任何目的,纯粹出于个人喜好的阅读,视野更开阔,领域更广泛,也更具了深度。因读书,对世界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平淡与庸常的生活中,因读书而拥有了更多的快乐。

阅读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第一重快乐就是“大开眼界”。

我们终其一生,能够亲自去往的地方都是有限的,而花很小的代价,捧一本书,就能跟着作者去往世界各地,甚至不同的时代,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类甚至动物的生活情况,发展变迁。

如一位名人所言: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读挪威女作家埃丽卡-法特兰的《中亚纪行》,跟着她的脚步深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五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深入最古老的乡村,拜访曾经的核弹试验基地,走访各界不同的人,深入解读中亚五国曲折的历史,苦难而复杂的现世生活

读詹宏志的《读书与旅行》,去博茨瓦纳看狮子、斑马、花豹;读诺特博姆的《流浪者旅店》,去伊斯法罕看阿黑门尼德宫殿的恢宏与神秘,华美与精妙;读星野道夫的《在漫长的旅途》,去拉斯维加斯一望无际的冰雪天地中看北级熊,寻找驯鹿的迷踪,看“被月光照亮的夜空;在天空舞动的极光......”

读书带来的第二重快乐是“茅塞顿开”。我们从小学习到的知识,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很多是误导的。尤其是关于如转基因、核电、AI技术等新事物,以及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等各种不同政治名词的概念、关系,都是云遮雾罩、不明就里,而通过阅读那些著名学者的著作,则可起到拔开云雾、豁然开朗之效。

读美国著名科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地球的法则》,从而对转基因、核电等有了科学的认识。斯图尔特告诉我们:人们不应该害怕转基因,因为人类农业里各种植物的杂交也是司空见惯的,自打人类开始耕作以来,农作物自身的基因组就是人类修修补补的产物,和野外的亲缘种基本没有什么相似点。就连人类自己,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同人种之间杂交的次数增多,也会出现各种进化的可能。

读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对外星人、特异功能、UFO、远古智慧人类、巫法,这些我们从小迷得神魂颠倒的东西看清了真相,知道他们是伪科学,不过是骗局。

看伊万-迈斯基的《伦敦日记》,这位前苏联1932年到1943年驻英国大使,从中可以看出二战期间,苏联、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及波兰、南斯拉夫包括中国,不同国家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反复的勾心斗角,心怀鬼胎,不安好意,合纵联横。

我们从历史书中看到的只是浮在表面的简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下,不同国家不同领导人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认识,或疯狂,或软弱,或积极,或被动,或无奈,或强势,描述出一个复杂战争中的生存百态,对于我们更全面、深刻的认识那段历史大有裨益,也能让我们在今天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同国家的复杂心态。

看多了历史,自然也就能看懂、看透现在。

当有了广泛的阅读、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后,自己的认知能力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于是经常在阅读中能体会到第三重快乐:心有灵犀。

对于同一个问题,自己曾经做过一些思考,也写了一些文章,而当阅读一些著名学者著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看法居然如此相似,那既是对自己认识的证明,同时也从与他们心灵的对话中让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如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乔万尼-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发现之前自己关于民主的很多认识与他非常一致,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了民主的概念:现代民主只能是“被统治的民主”,即“统治的少数”统治“被统治的多数”这一既定事实下的民主,其关键不在于被统治的多数能否亲自掌握和行使政治权力,而在于有效制止民主走向自己的反面——多数专政。因此,没有政治自由的民主,并非程度较低的民主,那根本就不是民主

读美国著名哲学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光明之子、黑暗之子》,理解其论述:建设一个世界共同体,是人的终极的需要,是人与不同的终极的可能的选择,但也同时是人终极的不可能的选择。之所以说这是人的需要和可能的选择,是因为历史是一个过程,把人的自由拓展到自然过程之上,直到达到普世性。之所以说是不可能的选择,是因为人尽管享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却又是一个有限的造物,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人的任何文化或文明建构,其基础都只能放在一个具体的、时间特定的处所之上。

这与阅读英国学者罗瑞-斯图尔特的《寻路阿富汗》结尾时论述的一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能由外部强加而只能由其民族根据自身的传统去构建。

读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兹华斯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国古代帝王以儒治国的内涵:从汉代中国以儒治国,其实这里的儒并不是狭隘的指儒家,不是以儒家理论治国。这里的儒其实是文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以文治国(对应的是以武治国)。即以制度和道德这些文化理念来治理国家。

当然,到了宋明以后,也许是因为儒家的道德理念在文化竞争中更适合于秩序的建设,它超越了其它家的理论成为主流,但其实也不是什么独尊,法家、道家等思想依然在治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爱胡思乱想,享受思想自由翱翔的精神之独立。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此,人生甚好。

铁马老言:一个爱读书、爱跑步、爱胡思乱想的俗人!

网址:读书享受的三种乐趣 https://klqsh.com/news/view/49161

相关内容

享受读书的乐趣作文.doc
享受读书的乐趣作文600字(3篇)
享受阅读的乐趣(精选9篇)
享受阅读的乐趣 享受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分享读书的乐趣作文(热门9篇)
享受阅读的乐趣(优秀3篇)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读书的乐趣与收获
读书的乐趣与经验分享
读书的乐趣、收获与自我发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