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爱好者:找回音乐的真实感
生活乐趣6: 爱好成就的快乐:摄影爱好者的真实分享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真实生活故事#

全文324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记者 | 刘虹杏 许彩虹
责编 | 许彩虹
图 | 受访者提供 记者拍摄
指导老师 | 徐钱立
终审 | 崔波 张雨雁
导语:
在数字音乐的滚滚洪流中,黑胶唱片这种“复古”的聆听方式却重获新生,呈现出强劲的复兴之势。国际唱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黑胶唱片销量持续增长,进入了全面复兴的黄金节点。
“慢节奏的仪式感”“音乐的真实感”……这些数字音乐不具备的特质,使得许多人对黑胶唱片情有独钟,而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更是这场黑胶“复古回潮”中的主力军。
“ 临场感/仪式感/设计感”
在杭州拱墅区东南角广银科技创新园的五楼,有家江浙沪最大的黑胶唱片店——杭州聆翔文化。这里远离市区,没多少客流量,铺面租金低。
记者在走廊里还未见着唱片店,就先听见悠扬的乐声,于是便循着乐声走,找到了走廊尽头的这家店。
站在店门口透过落地玻璃门可以看到,店面风格偏复古风,以棕色为主色调,摇滚、古典、爵士、乡村等不同类型的黑胶唱片和CD整齐地摆放在木架上,接受音乐的浸泡。墙上挂着各类音乐家的肖像画,给这家店增添了庄重浓厚的艺术色彩。部分墙面印刷着搞怪独特又有些童趣的彩色涂鸦,高雅与可爱相碰撞,实在特别。

▲“聆翔文化”店面
放置在店后方正中央的是一台价值十万多、音质极佳的唱片机,它是乐声的来源,也是这家店的标志与灵魂。
黑胶唱片的制作原理是:录音时,通过金属大喇叭将声音聚集起来,传导到最底部的细针,使细针产生震动,记录下细针的震动轨迹,这些轨迹就刻录在母盘(即蜡制碟片)上,再复刻在黑胶唱片上。将黑胶唱片放在黑胶唱机的唱盘上,转动唱片,细小的唱针划过唱片平面上的这些轨道,产生振动,发出细微的声音,唱针处含有声音放大装置,经此就能播放音乐了。因此,黑胶唱片的声音最接近于原声。
给其他人挑选、清洗唱片的店主金方勇,虽年过七十,有些许白发,但仍面色红润、精神气十足。金方勇因热爱而不断收藏唱片,继而开店,至此十三年来,唱片店里的唱片已从刚开始时的一万张左右到现在接近五万张,仍在不断地丰富累积。
店内除了店主,还有几位常来光顾的年轻人,年龄都在二三十左右。有的人在挑选唱片,有的人在沙发上闭着眼听唱片,还有的人在随音乐不自觉地手舞足蹈,他们神情闲适,状态放松。
金先生看着他们,眯笑着说:“黑胶唱片播放的音质是数字音乐无法比拟的。听黑胶有种临场感,声音里充满着细节。手机上听歌冷冰冰的,没有音乐的厚重感,失去了很多人声、乐器的细节。”
身为 “90后”上班族的蒋青每周或隔周会来一次唱片店,他说:“我是朋友带着来这间店后才慢慢喜欢听黑胶的,真正到现场去听了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蒋青也表示,黑胶唱片爱好者喜欢的是在凹槽间流淌的音质,是传递出古老声音的厚重感与故事感的细节,是“声”临其境的临场感。

▲不同风格的黑胶唱片
店主金方勇打开专辑封面,缓缓拿出唱片,先进行清洗,将纯净水轻喷在唱片表面,擦干净后放在唱片机上,再拿起唱针,使它轻落在转动的唱片上,音乐便在唱针与唱片接触的那一刻响起。一首歌听完才可播放下一首。
在网络上有很多黑胶爱好者表达自己对黑胶的喜爱,他们认为,比起在听歌软件上点击“下一首”这个极为简单的播放方式,黑胶唱片的播放方式虽然些许复杂,但比较有仪式感。仪式感让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产生区别,让平常的事情被赋予意义。而这一仪式感不只包含了对音乐的尊重与更深层的喜爱,更有对黑胶唱片文化的传承,这是流媒体时代的听歌方式无法取代的。
在B站不定期分享黑胶唱片相关内容的up主“包子苦逼要学霸”认为,黑胶实体专辑与数字专辑也有着极大的不同——每张专辑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封面到海报,甚至封套的打开方式,不仅能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装帧设计美学,还能体现出音乐人的构思、歌曲的深层含义、时代的主要特征,这些足以吸引众多黑胶唱片爱好者细细品味与收藏。
黑胶唱片除了自身的魅力,还有着其它令越来越多年轻人欲罢不能的“入坑”原因。
物美价廉?
“我现在开始实习会有一些工资,就会用一部分钱购买自己喜欢的唱片,然后拿到店里去听。每月在黑胶上消费一千到两千,可以边买边卖,把自己买的唱片出售给别人也会有一部分收入。”一位爱好黑胶的杭州大四学生周与说。
周与介绍,在购入新唱片的同时,黑胶爱好者可以将想要转手的其它唱片以比原价高一些的价格卖出,出售方式既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线上出售方式一般是在黑胶爱好者群聊或者闲鱼等二手平台发布出售相关信息,随后邮寄,线下则大多和熟人面对面交易。
和周与一起常来聆翔文化的还有位微胖男子,他叫杨风,三十岁左右。杨风每月在唱片上的花费在两千到三千元,买到唱片后便会不定期地拿到“聆翔文化”来听。
同样为黑胶爱好者的蒋青每月在买唱片的消费不到一千元,有喜欢的、价格合适并且质量高的唱片就会买,一张黑胶的价钱大概四五百元左右。
“唱片店提供给这群爱好音乐、却没有能力购置高质量唱片机的年轻人一个免费享受的空间。”店长金方勇说。
不同的人每月在黑胶唱片上的花费有些许差距,主要原因是在于经济状况和消费观念的不同。蒋青认为,相比数字音乐,听黑胶唱片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必需品,因此不会在买唱片这件事上花费过多。而对于黑胶唱片发烧友,他们则会追求极致的听歌体验,对唱片机的音质和唱片的质量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类唱片机和唱片价格也往往更高,因此花费较多。
根据市场价,黑胶爱好者三四千便可入手一台基础的唱片机,如果有自己收藏的唱片,便可开启自己的聆听旅程。较为便宜的唱片机与贵价的唱片机主要在于音质的差距,也就是对声音还原度的不同。除此之外,还有在功能上的差别。有些贵价唱片机可以用USB连接电脑或用蓝牙连接手机,功能更全面,所以价格更贵。
蒋青也表示,对于普通黑胶爱好者,音质上的细微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黑胶唱片这件本身可以带来快乐的事情,所以一台基础唱片机便足够了。
相比二十世纪,现如今,玩黑胶不再只是富人的娱乐活动,普通上班族、学生党都可以享受听黑胶唱片带来的乐趣。播放一张黑胶的仪式感、沉浸在音乐里的放松、与古老的声音对话、体会歌声里的丰富韵味、跟着鼓点舞动身体,无一不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听音体验。
一群人的乐趣
聆听黑胶不只是一个人享受的乐趣,还可以扩大为群体的乐趣。
周与提及,黑胶唱片爱好者们会不定期举行独属于这个社群的线下活动,如唱片集市、音乐分享会。这些活动由一些有能力的、大家认可的人组织,如影响力较大的唱片店主理人。在唱片集市上,全国众多唱片店负责人会带着精心挑选的“宝贝”入场,整齐排列,分类摆放,爱好者们自然是淘得不亦乐乎。一些唱片集市会与复古舞会,会与音乐派对和艺术节等其它活动联合举办,吸引众多黑胶爱好者、音乐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前往。

▲ 唱片集市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线上交流也不乏新意。一些线上黑胶唱片店的店家会建立一个微信群聊,即时分享最新淘到的唱片,顾客不仅能及时淘到喜欢的碟,还能在线上进行预定,同时了解到黑胶线上交易的更多信息,不易买到假货。
黑胶唱片的代购群也比比皆是,常在国外平台购买黑胶唱片的周与说:“主要原因是国内黑胶发行量少,而且线上平台假货、盗版较多,加之国外黑胶唱片行业发达,人们大多会从国外购买黑胶,因此就需要代购从国外购买正版唱片。”
黑胶唱片曾作为一种主流音乐载体几乎占据整个20世纪,一直持续到80年代CD技术诞生。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于1998年关闭,自此,音乐开始进入数字时代。随着全球黑胶行业的复兴,2015年底,黑胶唱片生产正式回归国内,填补了我国在一段时间内黑胶唱片市场的空白。
至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黑胶爱好者这一社群,金方勇觉得这是一个向好的趋势,也支撑着越来越多的实体唱片店走下去。收入来源只有生活费的学生党把在其它地方省的钱花费在买唱片上,月薪几千的普通上班族选择性价比高的唱片进行购买,经济状况较好的黑胶爱好者则可以自由购入喜欢的唱片,“无论什么社会地位,不论什么职业、年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黑胶唱片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金方勇说。
杭州聆翔文化,这家开了十三年的黑胶唱片店也开设了自己的网店,线上销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线上销售平台“闲鱼”也是唱片销售的重要渠道。这些新的销售方式为黑胶唱片实体店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黑胶唱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唱片旋转,唱针划过轨道,发出细微的歌声,画出黑胶唱片的未来。复古回潮,小众走向大众,复古与创新并驾齐驱。
“黑胶唱片行业还是要寄希望于年轻的、喜欢音乐的人,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真的是一个好事情。”店主金方勇说。
交谈结束,一首摇滚风的黑胶唱片也恰好播放完毕。停下手舞足蹈的杨风捧起唱片,放进专辑里,粘好封套,缓慢地放入背包内,随后拿起了另外一张封面鲜艳的唱片,打算放到唱片机上。
不一会儿,走廊里便回荡起乐声。
(应受访者要求,“周与”“蒋青”“杨风”均为化名)
封面 | 源于网络
编辑 | 许彩虹 蔡嘉丽
往期推荐

网址:黑胶爱好者:找回音乐的真实感 https://klqsh.com/news/view/49223
相关内容
黑胶唱片,狂热乐迷们的最后坚守拥有一个家庭黑胶唱片角落的乐趣
收音机爱好者分享的“多种乐趣”
音乐启蒙:在阳光下找到生活的乐趣!
抖音短视频创作指南:记录生活、分享爱好与真实瞬间
兴趣爱好:在热爱中找到乐趣与满足
生活:向孩子学习,找回真正的乐趣
30个不烧钱的快乐爱好,让生活更充实
音乐:充实生活的精神食粮
人间确实不值得,但音乐与真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