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正念的多个方法,助你专注地活在当下!

发布时间:2025-07-25 00:44

冥想能够培养正念,让你更专注于当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健身运动乐趣# #瑜伽与冥想的内心平静#


接纳,意味着我们能够洞悉事物当下的真实面貌。当头疼时,我们坦然接受,不再否认或愤怒,而是平和地认识到这就是此刻身体的真实状态。这样的接纳,是自然的发展,也是疗愈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疗愈的本质在于与所有事物达成和平协议,即如其所是地接受一切。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我们常常因为否认或抗拒事实而耗费大量精力,期望事情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然而,这种做法只会增加紧张与压力,阻碍正向的转变。

为了成长与自我疗愈,我们需要学会释放挣扎与强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否则,缺乏觉察的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宝贵的机会。

同样地,对于身材的不满或是对理想体重的追求,也不应成为阻碍我们自我接纳的绊脚石。即使体重超标,我们也依然可以热爱自己、珍惜当下。因为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时间,也是我们能够真正爱自己的时刻。

在接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辟新的生活局面。因此,在寻求真正改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真实样貌。这是一种对自己慈悲与智慧的选择。当我们开始以接纳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时,减重或其他外在的目标似乎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通过刻意培养接纳的态度,我们实际上在为疗愈铺就道路。

然而,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喜欢每一件事或采取消极的生活态度。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原则与价值观,或对现状感到满意。相反,接纳是一种清醒的认识和明智的行动基础。它使我们能够看清生活的真实面貌,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接纳也激励我们不断改进、追求成长与进步,而不是被动地容忍不公或不义。

总之,接纳是一种力量强大的心态转变。通过培养接纳的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活在当下、珍视自己并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静观练习是培育接纳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接纳每一分每一秒的真实状态,不强迫、不勉强,只是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感受、思考和观察。因为,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真实存在。通过持续专注于当下,我们会逐渐领悟到,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02 初心

生命的丰富性恰恰体现在每一刻的独特与多变上。我们往往习惯于用既定的想法和信念去解读世界,这反而阻碍了我们对当下真实体验的感知。我们往往将平凡视为理所当然,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不凡之处。为了深入探索当下的丰富性,我们需要以“初心”的态度来面对一切。

所谓初心,就是时刻保持对万事万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仿佛每一次接触都是初次相遇。在静观练习中,这种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身体扫描、正念瑜伽还是静坐冥想,我们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以初心的态度去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过去经验的束缚,不被期待或恐惧所左右。

保持开放且初心的态度,意味着我们能够容纳更多的事物可能性,避免被自我设定的框架所限制。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独一无二的,蕴含着无穷的潜能。初心提醒我们要珍惜这份独特与多变,不断发现新的美好与意义。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初心。比如,在遇到熟人时,尝试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真实状态,而非仅仅停留在心中的预设之上。同样,对待我们的宠物、自然景观等,也可以尝试以初心的态度去感受它们的存在与变化。这样,我们就能以更加澄明平静的心态,真正地看到每一刻的独特与美好。

0放下

在印度,有一种巧妙的抓猴子方法。猎人会在掏空的椰子上挖一个适合猴子手伸入的洞,并在洞的另一端钻上小孔,穿上绳子将椰子固定在树上。之后,猎人会在椰子内放入香蕉,然后隐蔽起来。猴子被香蕉吸引,伸手去取,然而洞口设计巧妙,松开的手可以自由出入,握起拳头的手却无法取出。此时,猴子必须做出选择:松手放下香蕉,或是紧握拳头被困住。然而,这恰恰是猴子最不愿做的。

同样地,我们的心灵也常常被各种情绪和念头所困扰,仿佛被无形的椰子壳所束缚。在正念练习中,培养放下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专注于内在体验时,会发现心灵总是试图掌控某些想法、感觉或状态。对于愉悦的经验,我们渴望延长并反复体验;对于痛苦或恐惧的经验,我们则努力避免或压制。

静观练习要求我们放下心中的偏好和排斥,让各种经验自然呈现,不加以干涉。这是一种顺其自然、接纳事物原本样貌的态度。当我们察觉到心灵在抓取或推开某些东西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放下这些冲动,观察内心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下评价,允许它们自然升起、存在和消逝。

对于那些难以放下的过去或未来的思绪,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并安住于当下的觉察中,逐渐放下它们。当某些事情特别纠缠心头时,我们可以尝试去感受这些“紧抓不放”的感觉,并深入探索它们对我们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会对放下有更多的领悟。即使不能立即放下,持续的观察和正念也会逐渐引领我们走向解脱。

04 无为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往往带着明确的目的,如获取某物或达成某事。然而,在静观练习中,这种有所为的态度可能会成为一种障碍。静观,不同于其他人类活动,它是一种无为、非行动的状态,除了做你自己,它并无其他目标。

有趣的是,你已经是你自己了。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吊诡,但它能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减少追求,增加同在。这种态度要求我们培养非用力追求的习惯,纯粹地专注于当下的人、事、物。

举例来说,当你在静坐时,如果你期待着“放松”或“获得智慧”,你其实已经在心里设定了一个标准,这暗示着你现在可能还不够好。然而,正念要求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一切,无论是紧张、痛苦还是批判。我们只需要观察,不作任何判断。

请记住,我们允许每一刻的经历都如实地存在,因为它就是如此。我们不需要对它做任何事,只需要在觉察中拥抱并包容它。

在减压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带着降低血压、减轻疼痛或缓解焦虑的期望前来,但我们的建议却是让他们先停留在当下,不追求任何特定的结果。通过静观练习,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最好的达成目标的方式就是接纳并观察当下的一切,而不是用力追求所渴望的结果。

0# 信任

在静观训练的旅程中,建立对自己与自身感觉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过程中可能会犯错,但这远比盲目追求外部指导要来得明智。

当你不确定或感觉不适时,何不先尊重自己的感受?为何要轻易忽视或否认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仅仅因为某些权威人士或团体的意见与之相左?

在未来的练习中,培养对自己和基本智慧的信任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瑜伽练习时,身体会发出停止或放缓的信号,对这些感觉的尊重至关重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然而,有些静观学习者可能过度崇拜老师的声誉或权威,从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或直觉。他们认为老师拥有着高不可攀的智慧,是完美无瑕的榜样,因此盲目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但静观练习的真谛在于做自己并深刻理解做自己的价值。任何模仿他人的行为,无论对象是谁,都与静观练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你无法成为另一个人,但你可以努力成为更完整的自己。这正是静观练习的核心目标。尽管保持对学习资源的开放和尊重态度很重要,但最终,你还是要自己把握生活的方向。因此,老师、书籍、影视资料等都只是路上的指南针和建议者。

通过练习正念,你不仅学会了承担做自己的责任,还学会了倾听和信任自己的内心。有趣的是,你对自我信任的增强也会让你更加信赖他人,并发现他人善良的一面。

0耐心

耐心,这一智慧的体现,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节奏和速度。就如同蝴蝶破茧而出,这一过程无法被外界所左右,只能遵循自然规律,依照自己的速度来完成。同样,我们在静观训练中,也需要耐心来陪伴自己,不断滋养心灵与身体。

当面对挑战或困境时,耐心提醒我们保持冷静,不失去对自我成长的信心。无论是评价状态下的自我怀疑,还是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困扰,亦或是长期练习却未见明显进步的失落感,耐心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教会我们接纳这些不完美的经验,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对待自己,我们要如同对待蝴蝶之蛹,尊重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何必为了追求所谓的“更好的未来”而急于催促现在呢?毕竟,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宝贵的生命时光。通过耐心练习,我们会发现内心那颗“它自己的心”,这颗心常常徘徊于过去与未来之间,沉迷于各种想法之中。虽然有些想法带给我们欢乐,但也有不少想法引发我们的负面情绪。然而,正是这些想法的存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觉察,不被它们所左右。

当心动荡不安时,耐心如同一位慈祥的导师,它告诉我们无需过于紧张或焦虑。通过练习耐心,我们逐渐领悟到,过多的活动和思考并不总是带来更多的富足感,反而可能是生活的干扰。只有回归当下,全然地开放自己,才能承接蕴含在每个瞬间中的圆满与智慧。

因此,耐心就是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每个瞬间的到来,明白事物的发展只能遵循其自身的节奏和速度。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与自己同在,与世界和谐共存。

0# 不评价

培育正念的关键在于专注并仔细审视自身每时每刻的经验,同时力求摆脱个人偏好、意见和想法的影响。这种态度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公正和透明地观察和参与,避免因主观色彩或偏见而扭曲事实。

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需要觉察并认识到内心不断涌现的评价和惯性反应。接着,要学会从这些评价和反应中抽身而出,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往往会惊讶地发现,我们一直在对各种经验进行评价。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偏好,对所见到的事物进行分类和贴标签。例如,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事情符合我们的期望而感到愉悦,并给予“好的”评价;反之,则可能因为不满而抱怨,将其归为“不好的”。这种分类和评价的习惯,往往导致我们陷入惯性反应,而这些反应往往是机械式的,缺乏客观基础。

由于心中充斥着各种评价,我们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也很难对内在或外在的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因此,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摇摆不定的溜溜球,随着评价的波动而上下起伏。
如果你对上述观点有所疑虑,不妨尝试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仅用十分钟的时间来观察自己。你会发现,内心深处充斥着种种的喜好与偏见。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首要任务是觉察这种自动化的评价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悉自己的偏见与恐惧,看清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进而摆脱其束缚。

在培养正念的过程中,当心中涌现出评价时,我们应当学会辨识,并尝试以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同时,暂停评价,保持中立的观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自己在评价,不必刻意阻止,只需保持警觉,觉察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那些习惯性的反应。此外,对于已经做出的评价,不再进行二次评价,以免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正念的七个核心态度包括接纳、初心、放下、无为、信任、耐心以及不评价。

网址:培养正念的多个方法,助你专注地活在当下! https://klqsh.com/news/view/61158

相关内容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
十种正念冥想方法,帮助你减轻生活压力
多种正念训练方法,助你提升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
正念的力量:4个方法改变你的生活
正念的奇迹:10个方面改变你的生活
正念生活: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刻
正念训练方法.docx
儿童正念活动:正念如何帮助您的孩子
8个正念习惯,带你回归当下,幸福生活
10个简单方法,让正念融入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