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佛才能感到自在、喜乐?——陇原佛学网站/佛学通讯/总第312期(2022年第3期)/第五版 智海浪花

发布时间:2025-07-25 01:22

早晨听到的第一声鸟鸣,仿佛是大自然的小秘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日生活新发现#

陇原佛学网站/佛学通讯/总第312期(2022年第3期)/第五版 智海浪花

共享到:

 

如何念佛才能感到自在、喜乐?
慧净法师

  一个念佛人的心态,就是要知道,今生今世所遭遇的成败得失、苦乐祸福,所有的点点滴滴,百分之百都是跟我们的过去世有关,是生生世世所造作而来的。
  也就是说,生生世世以来有造那样的因,所以今生今世才会出生在某个国家,做某人的子女,与某人结为夫妻,生几个儿女,身体健康或病弱,头脑聪明或愚钝,事业成功或失败,际遇是顺或逆……所有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生生世世自己所造作而来的,不是别人导致我们那样的。
  所以,一个念佛人首先要相信三世因果与善恶报应的道理,要有安分守己、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之心,不要对人以牙还牙,这样来念佛才会感到自在喜乐。
  若念佛人不了解这种善恶报应、三世因果、自作自受的道理,就会凡事不平不满,嫉妒计较,争吵怨恨,他虽也念佛,依然是苦苦恼恼,乃至于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于最后去自杀。这样的话,怎么可以怪罪阿弥陀佛说:“我已经念佛了,怎么使我步上自杀之路呢?我是一个念佛人,怎么还会这样呢?”如此怪罪阿弥陀佛都没有庇佑,这是不对的。
  其次,既然我们的身体仍然处在这个家庭环境之中,与子孙家眷、亲戚朋友互动往来,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有基本的做人态度,如果态度观念有偏差,就会导致自己的苦恼。譬如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要互相谦卑体谅,多为对方设想,在态度方面要尽量亲切和睦。但是,自己虽然念佛,习性依旧没变,思想偏激,个性冲动,三言两语就与人争吵,这样自然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不和了,这时怎么可以怪罪说:“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仍会使我因缘不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所遭遇的逆境怪罪在子女、媳妇、丈夫、妻子或是其他人身上,应该要了解这都与曾互相欠债有关,这个逆境机缘正是我们偿还欠债的时候,因为那都是我们以前欠他们的,我们过去曾经得罪、伤害过他,今世才会遭受他这样的对待。
  想想看,天底下的男人那么多,天底下的女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却会偏偏与这个人结婚,生育这种子女,与这种媳妇相处呢?这都是各有其相关的因果啊!所以,对于来到眼前的一切,都要欢喜做,甘愿受,不可以牙还牙,否则前债不但未还,又再另造一个新业了。
  又比如,已经有几天没吃饭了,结果肚子饿,胃痛,甚至饿到濒临死亡。我们应知,肚子饿有肚子饿的因果,如果这个时候竟说:“我都在念佛了,怎么还使我肚子饿?”这种想法就不符合因果了。
  又譬如说,几天前气温很低,你故意只穿单薄的衣服,致使着凉感冒,却又疑惑“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佛没有保佑我,赐我健康,不受感冒生病之苦呢?”这样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因果业报的道理。
  所以,一个学佛、念佛的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第一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第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生极乐世界,是讲真的,不是讲假的,是百分之百愿生极乐世界,这种心是坚定不移的。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对这个家庭还眷恋不舍,平时当然也尽责尽分,不过若到了临终之时,自然就会放下,因为此生彼此因缘已尽,任你再怎样也都无济于事了。然而,这其实只是暂时的放下,因为到极乐世界之后,反而能够达成我们继续照顾眷属的愿望,而且在达成这样的愿望时无凡夫心,境界更高超。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

网址:如何念佛才能感到自在、喜乐?——陇原佛学网站/佛学通讯/总第312期(2022年第3期)/第五版 智海浪花 https://klqsh.com/news/view/61448

相关内容

浙江省佛教协会举办“之江问道”般若讲堂(2025年第14期)
哈佛大学近80年的研究:让人幸福长寿的五个秘诀
九江外国语学校开展2025年暑期第三期“名师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
「心理健康」哈佛大学:推荐20个正念的快乐习惯
【第23期】“花悦生活 花漾青春”插花艺术活动
哈佛大学:幸福其实很简单
定了!开年首场草莓音乐节定在佛山!
哈佛大学:推荐20个正念的快乐习惯
承载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教义、精神的艺术化表达:金农款“十八罗汉图
《消费者行为学》第五章 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与态度理论.ppt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