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心流,掏心掏肺的干货
聊聊最近看的悬疑小说心得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读书感悟交流#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让自己变好。 )
“让自己变好” | 第68篇指南
心流,是高效能人士追求的忘我状态。但这种感受很飘渺,很难说清楚。
包括我因为要写文章,也梦寐以求这种超高效率的写作境界,比如一气呵成一篇文章。然而「心流状态」很难进入,而且说溜走就溜走。
刚好借着聊心流的主题,整理一下自己管理心流的经验。文章最后还有我对写作和阅读的理解,一定要看完哈。
(最近试着改一下文章风格,总感觉以前的文章写的太严谨,一点都不活泼,瞎折腾一下吧)
心流状态,放空自己的好方法
心流,是专注做一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能给人带来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是百度百科给心流的定义。而在我看来,心流除了是一种能让大脑专注工作、进入心无旁骛的意识流,也是一种能让人排除杂念干扰、专心完成当下所做之事的工具。
欢乐谷有一个水上漂流的项目,乘船从山顶漂到山下。夏天那种激流的水速,溅起清凉水花,伴随徐徐而过的微风,能让人的心跟着船一起流淌。心流让人只关注当下的灵魂穿梭,让人与世隔绝,是能杜绝一起外界干扰的工作模式。
沉迷就是一种进入心流的表现,尼采曾说:“沉迷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劲,必须首先有沉迷,才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兴奋度,否则就没有艺术的存在。”
有一个说法,人类大脑的开发才只有10%,是不是心流才是大脑全力以赴表现下的奇迹?
答案是否定的,早就已经被证明,心流状态下瞬时脑前额叶功能反而低下。用我的土话来说,就是大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面了,反而节省了胡思乱想的能量消耗。
心流就干一件事,让大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缓慢而大量消耗能量的外部系统(即有意识的活动)替换成更快、更高效的潜意识活动(即内在系统)。
简单说一下心流的能带来的好处,以为我自身为例,能够在心流状态下,完成一件事是一种享受,除了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还能给人带来自信感,让自己更喜欢、积极地去挖掘做事的兴趣和乐趣。
就拿读书来说,不喜欢的人永远都很难体验到,读到一本打动自己心灵的书籍是什么样的体验。只有享受过阅读的乐趣,才能被阅读的魅力所吸引,也才有动力去寻找好的书来品读。
能够心无杂念的完成一件事的感觉太爽了,整个人是兴奋而安静的,像站在洋娃娃面前的小女孩,心心念念的舍不得离开。
心流触发器,是无形的宝贵财富
心流触发器分内部的和外部的触发器,是激发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一把灵魂钥匙。
第一种内部触发器,依靠的是一种自我的人格品质、精神状态和价值观。
比如自主性,利用的是人的自律习惯;好奇心,利用的是人的探索欲;激情,利用的是人的做事态度;使命感,利用的是人的价值观;目标明确、完全专注,利用的是自我的管理水平,还有《刻意练习》提到的即时反馈,刺激的是大脑的多巴胺。
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即时反馈,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最小心流反馈」。就是做事时很难一下子就进入专注状态,先是慢慢地找感觉,当有了一点儿意识通畅的感受时,出现的就是最小心流反馈。
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悦,对现在的状态和已经完成的事情表示很满意。就像我写作的过程,能很流畅的写出一些自己思考的想法时,虽然内容的质量度和语言的逻辑性都有欠缺,但一定要全盘接受,不能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否则就很容易破坏自己的写作情绪和思路。
一定要care这种最小心流反馈,不要被大脑觉得你不需要,而打断好不容易进入的状态。
有一个写作的技巧,就是积极抓住闪瞬即逝的灵感。好不好的先放一遍,能想到的先全部记下来,后面再优化。只有抓住即时的心流反馈,才获得更长足的心流状态。
第二种外部触发器,靠的是外部环境、压力、严重的后果和自我体验。
比如「外界的压力」,每次我看乒乓球比赛,对输赢都特别的紧张,尤其来到每局赛点,经常出现翻盘的局面。而作为比赛场上的运动员,要在周围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还有受教练、同伴、亲朋好友的期待,要让自己很快进入比赛状态。
经验和球技都相差不大,竞技比赛最后拼的就是谁的状态好,谁能打出心理战优势。也就是拼谁能进入心流状态,心无旁骛的打好每一个球,甚至超常发挥。
能让人触发心流的,还有「丰富的大自然环境」。在人游山玩水,尤其越是风景美丽的地方,越容易激发人的感慨。我们会被波澜壮阔的大山大海所吸引,会被浑然天成的风景所折服,因而进入心流状态,想通很多人生事。心流能让人的心态发生转变,让风把烦恼带走。
当然,有一些「严重的后果」也能触发心流。比如工作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为了挽回影响,自己就会准备更稳妥的应急方案和计划。人的大脑在紧急的情况下,就会处于高度集中、高效发挥一些很好的效能。
进入心流写作的5种方法
经常写文章,我也分享一下写作进入心流的经验。
码字的人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状态不佳。呆坐在电脑前,打完一行字删来删去的。有一些主题不知道如何开头抓耳挠腮,出现头痛、焦虑,这是一种很糟糕的心理体验,就像做了一晚上的梦,那种越睡越累的昏沉感。
但作为写手,还是要逼自己写,如果不写,第二天的文章没办法更行。这时候通过读书、冥想、跑步、改善睡眠显然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我自己比较推荐的是,赶快触发的写作的心流。
心流是一种奇丹妙药,能帮大脑打通那些堵在神经、血管和细胞的烦恼,能搬开让自己茅塞顿开的阻塞物,能让大脑的头痛神奇自愈。
第一种方法,借助电流声进入放松状态;
我经常用的是网易云音乐APP,里边有一个专注的小工具,可以选智能播放专注音乐。脑细胞听着乐器发出的电流声若即若离,有一种很放松的写作状态。
第二种方法,通过提问题进入写作状态;
写作的时候,我习惯列提纲,先写下要写的主题,然后思考这个主题想表达什么内容。然后接着列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个主题?怎么达成这个主题?
比如我写心流这篇文章,先列出三个问题:
第一,心流是什么?有的人不知道心流是什么,我得先介绍一下;
第二,为什么要谈心流?因为我觉得心流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而且还能给人带自信和充实感,让人有一个愉悦的精神体验;
第三,怎么进入状态?这个是读者最关心的,我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技巧谈一下自己对心流的管理。
当我通过提先问题,再回答问题,就一点点想清楚了我要写的主题,文章脉络和草稿也就出来了。在边想边写的过程中,自己就被带入心流的状态了。
人的思绪是可以被问题引导的,通过提问题,引导自己思考,进入心流状态。
第三种方法,通过慢阅读进入思考状态;
每个人的阅读方法都不一样,我个人读书追求的是静和慢,所以读书会偏慢。希望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语气、思想和经历,所以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当然前提是,个人专注状态也不能太差。
还有读书的目的性不一样,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启发性思考。因为要写作,会通过读书获得写作灵感。至于获取书中的知识,被我摆在了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自己这样读书状态比较好,经常能进入小的心流状态。
第四种方法,坐着冥想进入心流状态;
这个也是我经常用的沉浸式思考,很简单,就是盯着一本书、一行字或一篇文章,想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思绪飞起来,但是要想跟自己目的相关的,漫无目的的想只会越想越乱。
第五种方法,靠运动解压恢复状态;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往往不专注的原因,就是思绪比较飘散 ,一点儿都不紧张。
要么大脑太活跃,没办法集中想事情;要么大脑不转,死气沉沉缺乏积极性;要么碰到棘手的事,大脑只想轻松就会下意识逃避。
这时候可以做俯卧撑、仰卧起蹲等活动身体的方法,让自己的大脑短暂抽离思索无果的状态。通过加快血液循环和大脑能量恢复,重新再回到思考做事的状态。
当然,如果一个人做事拖拖拉拉,比较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干扰,是很难找到心流状态的。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心性,才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才有机会抓住瞬间心流的到来,发挥出高效能的心流力量。
我是王牧之,我相信:“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践行日拱一卒,每天一个知识点,就能让自己变好。
「 每天一个知识点,带你读完一本书 」
参考书籍:
❶《跨越不可能》作者,史蒂夫·科特勒,讲高手学习的5步法,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
❷ 简介: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个人从0-1的跨越,成为高手、做到远超乎自己想象事情的实操训练。
“让自己变好”指南 | 驱动创造力
-END-
↓↓↓点击关注,订阅优秀指南
《 让 自 己 变 好 》
网址:聊聊心流,掏心掏肺的干货 https://klqsh.com/news/view/68732
相关内容
以“干女儿”的名义掏空老人家产,晚年的危机让人窒息无聊干什么,探索无聊时刻的创意与乐趣,无聊干什么能打发时间
干什么好无聊,探索生活中的枯燥与意义,干什么好无聊的时候
从哪掏出来的丑袜子
太无聊干什么,探索无聊时刻的创意与乐趣,太无聊干什么事比较好
回手掏,是不是认错人了
莫言直言:人到五十方悟透,掏心对人好不如自身价值高,太扎心!
眉林买花灯没钱,眼神示意王爷掏钱
伴娘掏青龙引热议,网友追问其含义
可信你俩啊 进来聊聊谁更让你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