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上)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时间管理的经典读物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时间管理书籍#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是原则。
这也是一本事关你能不能获取“幸福力”的书。
关于这本书,要说的实在太多。这不仅是一本“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书“,更在很多企业作为一门经典的课程,推广给每一位优秀的员工。对于我个人来说,它更是一本事关你能不能获取“幸福力”的书。
“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
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能复述......”
本书作者柯维在前言部分如是说。
接下来,我将从理解的框架结构,及整合一些心得,对本书进行解读:
1.先接受一个观念——品德的循序渐进修成重要,还是技巧习得的个人魅力重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会“不幸”的被一些真鸡血,假鸡汤毒害。很多成功学倡导的是30天提升你说话的技巧,80天打造人人喜欢的角色,很多年轻人对此技巧类的书籍或培训趋之若鹜。从我个人经验来讲个例子,我之前也看过“厚黑学”“说话技巧”之类的书籍,曾经有段时间也觉得人与人之间可能就是“相互利用”彼此的价值。
然而,你以为在你聪明的“客气”与假”周到“面前,别人真的会比你傻半圈吗?
平常的一件小事来说明一下:有一位朋友,她是一位特别诚恳与独立的人。那天我们带着小孩一起去玩。天气很糟糕,下起了大雪。我们的家在不同的方位,隔了10公里左右。因为天气,她们母女两很难打到车。我因为是开车,就说我开车把你们送回家把。她马上回答:不用了,你们下午不是还有预约课程吗?(女儿报了兴趣班)。我说没关系。她还是一直拒绝。就在我们去了卫生间回来后,发现她已经带着女儿离开了我们,并发了条短信给我:我们可以坐公交地铁回家的,你安排自己的行程,下次再一起玩儿! 当时看到短信我就感动了。 她完全可以有理由麻烦我的,但是在她心里,这种麻烦已经超出了她对自己一贯坚持的“麻烦”原则的底线。
当然,我这里特意举了一个正面的例子。在日常中反面的教材实在太多.....
柯维在本书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暂时的人际交往中,你或许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赚取好感。但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得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2.你是否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思维定式?是否愿意经常反思?——这是一个高效能人士的重要选择前提
互联网时代,我们虚拟的评论世界里,总是会看到各种键盘侠式的批判。“这人太打扮娘了,去死吧!”诸如此类,更为激烈的话语都有。最近有一条消息,一经报道就成为热议焦点——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有人对此行为非常痛心疾首,批判是”愚蠢至极“,泯灭人性。其实,我们社会的统一大众化评价,对于所谓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异类——追求ta,批判ta的过程,本质上不也是就一刀切的标准,你们在定义“完美”,实际上在制造人性的囚牢。
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约定俗成的观念?因为不乐意反思。因为反思是枯燥的、痛苦的,甚至那种反我的颠覆感容易引起极度不适。
一位真正注重“效能”的人,肯定也是一位注重价值观的人,一位注重价值观的人,肯定也是一位负责任的人。
周星驰的一部电影《西游伏魔》,有个经典的情节。唐僧手无寸铁,但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在河妖浮现吃人的紧要时刻毅然挺身而出,对于愚昧的村民说,水里面有河妖,大家赶紧跑。村民把他吊起来,并痛打他一顿。河妖真正出现了,村民各自跑路,唐僧拼尽全力,最终还是没能从河妖嘴里救出小女孩。
虽然最后河妖被收服了。但是他还是很失落、伤心。
村民如此对他,没有听到他一句怨念。
他找到师傅痛哭:是我不对,我没有能力,我救不了小女孩!!
唐僧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对于事情的归因总在自身找原因,在悲天悯人的价值观念下,穷尽反思。
那么,我们呢?反思的习惯若难形成,更无从谈其他。
柯维在本书中,用了“思维转换”“承认无知”来说明反思的形式和内容。
当你在反思自己,并乐于反思,你就已经在用你有力的右手叩敲精进自我之路的那道门了 。
3.我们在亟待解决一个问题时,是想赶紧做完收工,还是想长远来看?
如果是后者,我们必须要抓住事情的实质性(本真),甚至在细火慢熬的过程中,寻求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生活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女儿将房间里衣柜的衣服弄的到处飞挂。妈妈看到了。做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说了很多遍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做事情邋里邋遢,不讲卫生! 说完之后呢,下一次,女儿还是这样,而且更加表现得不讲卫生。
如果妈妈,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房间的整洁,而是女儿的情绪培养,和习惯养成。那么,这件事,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寻求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产出——房间一直整洁(外在的,甚至可量化的);产能——女儿善于整理的良好习惯。妈妈因为太过关注产出,忽略、漠视产能,必将会产生更大的麻烦。
柯维在书中叙述:他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东西,需要过程,而不仅仅是“阿司匹林”“创可贴”。
更进一步,柯维写到: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柯维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亲子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你也对此不置可否,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开始真正的踏上“提升效能”之路了。读者第一眼看这本书,肯定很迫切想知道《七个习惯》到底指的是什么?
(只要前面的思维的浮冰融化了,后面的七个习惯就在于你怎么去做了,而这些实际上是借用工具方法,并惯以坚持的行为模式。)
整体上来看七个习惯的逻辑关系
本书说的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的相互交织的结果。
而成熟的模式图应该是 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层层递进。七个习惯正是这三个时期糅合的螺旋上升式架构内容。
【从关键的第一步到稳健的第七步】
习惯一:主动积极
动物的能力有限,但人类却永无止境。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作出承诺和信守诺言的能力。承诺是成长的精髓。只有对别人做出了承诺,确立了目标,才能最终施加自己之于他人的影响力。
也许有些人读到这边有些不理解,主动积极跟承诺有什么关系?我们有必要做承诺吗?其实这就是主动积极的人与一个“佛系”人的本质区别。
我们要对独立意志的天赋善加利用,对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负责,对身边的环境负责,这是后面六大习惯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因材施教,静待花开”,才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爸爸对女儿的承诺——“尊重兴趣,专注学习”,才会在规则与游戏中自由切换重要性排序,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言行;丈夫对妻子的承诺——“及时沟通,主动表达”,才会在每个即将冷暴力的冰点时刻做出主动的自我检视。承诺——其实就是责任。
满意源自内心,那些对人性一无所知的人总是妄图在维持自我的前提下追求幸福,结果必是徒劳无功,而本来想摆脱的痛苦却与日俱增。——(英 著名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
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两次创造”:第一次-智力上,想法;第二次-体力上,付诸实践。
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假设我是一位父亲,每当子女做出令我反感的行为,就会火冒三丈,把培育子女良好行为素养的真正目的抛诸脑后,拿出做父亲的权威,迫使子女屈服。
这个情境实际上就是有违“以终为始”的习惯。
【How to do】——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使命宣言——即是一个人或组织秉持着的恒久不变的整理。说白话点,就是你认为的 对的行为或精神面貌的追求。说到这,得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核心区,指的是你认为最重要的追求,而这个追求决定了你的一切思想观念。大千世界,众生芸芸,不同的人主要有以下不同的核心区:
a.配偶为中心——想创业,老婆反对,好,我不做;想与朋友聚餐,老公反对,好,我不去;
b.以家庭为中心——想与同事下班后深入谈工作,但家里已做好了晚餐在等我,其实可以不回家吃饭,但我任然坚定选择回家;
c.以金钱为中心——因代表行为太多,此处省略;
d.以工作为中心——同上,即是“工作狂”典型代表;
还有其他的核心区,比如以名利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等等。
以上种种,很不幸的是,柯维告诉你,这些核心区都会使你生活摇摆不定,情绪起起落落。正确的核心区应该是——原则(点题-开头)。
以原则为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式能决定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有人可能要问,对于不知道原则,或没有原则的人该怎么办(自然萌),没关系,我们来利用想象力和良知,拿起纸笔,练习做起来。
假设你现在已经退休,对于家庭、生活、工作,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状况?
你可以分段落写下来:
【家庭】-
【生活】-
【工作】-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会要求自己:
有慈悲心-(具体解释或表现)
尊重他人-(具体解释或表现)
正向积极-(具体解释或表现)
其他巴拉巴拉....
而使命宣言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反思过程,并不是一层不变,这里要强调一下,你可以贴在自己每天都容易看见的地方,每周反思并不断修正它。
我必须要提一个柯维提出的非常重要的“心灵演练”——这是维护“使命宣言”过程中的一个不错的心身修炼方式。比如:不管是开车,还是游泳,初学者的我总是会面临着紧张的情绪,因为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害怕的想象的场景。而“心灵演练”的过程可以帮你进行紧张焦虑的反脱敏,它包括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5个要素。例如,游泳初学者,可以放松想象一下:自己在深水区能放松肌肉,自如感受水的托力,标准动作流畅利落,这过程让“我”深感兴奋。
最后,再强调一遍: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和方向,假定你还缺少这么一份个人使命宣言,现在正式开始撰写的最佳时机。
(待续)
网址:解读经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上) https://klqsh.com/news/view/69269
相关内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享与解读.docx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典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解读与感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髓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解读
探索成功学经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值得反复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能人士总结简单理解
开启高效人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