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追风筝的人》

发布时间:2025-07-25 18:52

《追风筝的人》改编电影,视听双重享受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好书推荐#

·······为了你,我一千遍也愿意。这是影片中哈桑对阿米尔曾说过的话,在影片的开头部分,也是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说过的话,在影片结尾部分。这两段话都让人感动,尤其是看到哈桑和索拉博,那种善良隐忍亲切正直,不是阶级所能掩盖的。
       其实一开始,当阿米尔和哈桑一起玩的很好的时候,我也不喜欢阿米尔,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慢和优越感,在懦弱的性格下还是很强烈,反倒是哈桑,当在被那三个坏小伙欺负的时候,当那三个坏小伙说阿米尔只是在利用他,把他当宠物的时候,哈桑还是坚定地说,他和阿米尔是朋友。他为了捡回风筝,不惜自己被欺负,文中说,哈桑看到阿米尔在他被欺负的时候也在,但就是那样哈桑还是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虽然有点阶级的服从和忠诚在里面,但这起码是他从小养成的品行。
      可是,阿米尔不是这样。他的懦弱放大了对自我阶级的傲慢和冷酷,他开始嫌弃哈桑的懦弱,嫌弃哈桑的不干净,他朝哈桑扔果子,朝哈桑咆哮,但他的“勇敢”只是对哈桑发脾气,其实他才是最懦弱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有些人只会对爱自己的人发脾气,在外面是个怂货,而像哈桑这样,在外面勇敢,对自己爱的人却是温柔无比。所以,阿米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渣男。
       但我思考的是,渣男是不是一直是渣男,善良正直的人是不是一直是善良正直的?阿米尔一直遵从父亲的安排,对父亲的照顾和爱也能时常感受到,他的爱是局限的但也是充满力量的,当他承认了你是我家人,是我应该爱的人后,他的爱是无畏的。不管是赤身上阵回阿富汗救索拉博,还是当自己岳父一直嫌弃索拉博时自己很正式地表态——索拉博是我的侄子,都能感到阿米尔对自己爱的人的保护和不懦弱。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渣男,有一部分是真的渣,从里面渣到外面,但也有些人的渣,只是你还不了解他的全部,或是他的渣是一种片面的渣,渣男的定义本身给的就很主观。
       那么善良正直的人是不是一直善良正直呢?当然不是,人是会变的,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有些人是一直善良正直的。你不需要去纠结长大后认识更广了想法更多了就一定会变得黑暗,一定会把以前的自己都推翻。用哲学的话来说,你的主要矛盾决定你主要的性质,在影片中,阿米尔的父亲一直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正义的正直的善良的人,当他们坐偷渡车去巴基斯坦的时候,一个苏军叫停了这辆车,还因为这辆车上的有婴儿叫,就想处置这户人家,阿米尔的父亲就勇敢站出来,还大骂这个苏军没有人性,还好这个时候一个苏军的领导过来,阿米尔的父亲保下了性命。真是叫人佩服,比懦弱的阿米尔,比车内的不啃声的人勇敢正义地多。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我们知道了哈桑的身份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我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有人可能会嘲笑他行为廉耻,有人憎恨他对哈桑的无情,但我们其实又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一个在时代道德约束下依旧有良知的人呢?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重点是你如何面对本能的出现和结束,以及自己对本能控制和反省。
      这部影片无疑是令人深思的,从安宁的70年代的阿富汗开始到索拉博在宁静的草地上放风筝结束,美好的开始,到美好的结局,也许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这样。

微信公众号:影评文字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康诺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

网址:电影赏析——《追风筝的人》 https://klqsh.com/news/view/69386

相关内容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ppt
追风筝的人概括 追风筝的人大概内容
救赎逝去的情感观——析《追风筝的人》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如何选择和欣赏电影:观影技巧与文化深度解析
在社区看大片,还能专业点评?这场电影赏析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走进电影 感受生活 乐群社区开展了“与‘影’相约”社区影院电影赏析活动
看电影不应仅是感官享受,更要把它作为一项艺术,完成相应的赏析
十大治愈系心灵的书 《追风筝的人》第一,《解忧杂货店》上榜
陈凯歌作品,艺术风格与社会影响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