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爱生活,
爱阅读。
阅
阅
读
美
读者:金丽亚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对人性的感悟。读这本书时,我不禁会联想到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作者运用生动而细腻的刻画,将人在两难时刻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最自然的想法描绘出来,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追风筝的人》
Content introduction
故事讲述的是年少时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他本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他却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因此阿米尔捉弄哈桑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追风筝是阿富汗人的一种习俗,要赢得比赛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他替阿米尔去追,承诺阿米尔一定追到。然而,风筝追到了,哈桑却被几个少年抓住耻笑与伤害。阿米尔目睹了,性格软弱的他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并再次错误地选择了逼哈桑离开家门。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阿米尔远迁美国,但他对哈桑的负罪感未减,后来他知晓了有关家庭的巨大秘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成年后的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寻找那支他曾丢弃了的“风筝”。
书中的“风筝”极具象征意义,可以代表亲情、友情亦或是正直、善良、勇敢、诚实的品质。从表面上看,“追风筝的人”指的是哈桑,他是追风筝的高手,不用抬头看总能找到落下的风筝,但实际上却是阿米尔追逐正直、善良、勇敢、忠诚的风筝,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满意的阿米尔。在小说的结尾,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追到了,他将如哈桑对他那般守护着他的侄子索拉博,拯救了自我封闭的索拉博。
《追风筝的人》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人性,这面镜子,能照见不同的自己,照见真实的你我。其实每个人内心都飘荡着一个值得我们用尽全力去追逐的风筝。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不经意间就犯了错,以为错误只要逃避,就会被时间冲淡然。但当你逃离那些负罪感,同时也意味着丢掉了最初的纯粹和真实,在周围的环境里变得脆弱和虚伪。
读者结语
我们追逐风筝,实际是在追逐直面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追逐纯粹、正直、有原则、有责任心的自己,勇于承担起犯错带来的后果和责任。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情况,都有勇气去面对一个个“真实”的状况,亦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大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种种。躲避或许有用,但总有一天要面对。我们终究要面对和正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和解。人这一生,总要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用爱和温暖拥抱未来。
reaction to a book or an article
拟稿:金丽亚
审核:朱渊
编辑:组织人事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