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剽窃与文化复制 近日网络热炒的某演艺明星论文剽窃,悠然的联想到了艺术的复制,在多元化的文化争鸣与百花奔放时代,抄袭与复制成为一条走向辉煌的捷径。从学术论文到文化艺术,从传统媒介到网络文学,随处会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甚至连厚重的学术批评都演化到复制粘贴成“八股文”。几何时曾幼稚的想也许是文人思维的共性,所写的文字作品带有相同的特点,因文人最看重的是自己名誉和尊严,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自己人格魅力。如果拿别人的衣服去包装自己,无论怎样去掩盖总是无法行走在阳光下。曾经网络披露某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剽窃现象,对此抱着不可理喻和怀疑的态度,当真正去寻找所揭示的相关作品比对,还是为之惊讶和对剽窃行为的无语。无论学者或作家的桂冠有多么辉煌,瞬间留存在心底的崇高彻底崩溃,继而变得渺小甚至感到厌恶。
其实,针对一个娱乐界演员的剽窃文字现象,大可不至于翻云覆雨大惊小怪,惊讶某些学者或作家发表作品都明显的剽窃痕迹,有的仅仅换掉标题署上了自己名号,剽窃来的作品甚至标点都不改动全文照搬。曾经网曝一位地级市的作协主席出版一本散文集,竟然百分之八十是窃取品,尤其震惊的是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文学前辈,当你按图索引他的部分作品,发现剽窃之源头全部巧妙借用国外文学作品。当你刻意去传统或网络作品中浏览,触目惊心的是剽窃之作随处可见,网络文化已经成了剽窃者们的天堂。
以文字谋生最不能容忍自己的劳动变为他人果实,最无奈突然间自己的作品冠以他人名字招摇过市,仿佛你会看到剽窃者无耻的怪笑。偷窃别人财物属于触犯法律,剽窃学术与文化复制现象的流行,在江湖化的社会似乎还没能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给剽窃者留存了不顾廉耻粉妆自己的空间。这种怪异的现象不仅学术界存在,因书画市场泛滥多数艺术作品呈现模板化,很少欣赏到蕴含生活气息的灵动画面,就连书画评论类文稿也是千篇一律,多数属于粘贴复制的“八股”文,剽窃复制成为学术文化界的一场“鸡肋”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