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育面临儿童知识学习过度与生活实践贫乏两个挑战
科技与教育结合,个性化学习挑战了传统教育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与生活哲学#
“当前人类教育面临儿童知识学习和累积过度与儿童生活实践和感悟贫乏两个挑战。”日前,在2023年北师大文化创新论坛暨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年度论坛上,原国家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指出。
论坛上,郭振有就传统文化创新创造与“双减”政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他表示,“双减”政策关乎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当前人类教育面临儿童知识学习和累积过度和儿童生活实践和感悟贫乏两个挑战。要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需要回归传统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培养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同时,郭振有强调,教师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具备创新创造能力,包括培养对传统文化学习、感悟和践行的能力,以及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智慧处理“双减”中的各种关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
谈及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指出,其四个重大命题分别是:教育高质量均衡、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解决基础教育的“卷”。
陈丽认为,传统标准化办学模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破解教育瓶颈提供了新途径。她还强调,创新思想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具有重要意义。在她看来,为推动均衡发展,需要探索创新教学组织形态;为满足个性化需求,需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整合全社会资源,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改革评价方法,提升评价能力,以解决社会“卷”的问题。
该论坛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举办,旨在探讨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和接续发展等问题,为激发首都北京文化创新活力,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教育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上,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于丹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且驳杂,选择哪些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找到传统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平衡点,如何将传统内容表达与当代生活需求相适应,决定着传统文化创新实践的力度、深度、广度。为此,她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路径:进行资源活化,构建文化新场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协力,打造文明新生态;利用科技赋能,进行内容、传播、体验多层面的创新,推动文化新业态。
网址:专家:教育面临儿童知识学习过度与生活实践贫乏两个挑战 https://klqsh.com/news/view/75984
相关内容
【专家视界】冯晓霞: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课程建构中的实践
课程融入生活 教育创见未来——“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CAN中国大自然教育丨实现儿童与大自然的有效联结
自然体验教育活动盛行 儿童与大自然如何有效联接?
幼儿教师如何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以改变家长观念
【焦点】关爱贫困儿童·共筑快乐家园,乐平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暑期公益活动丰富多彩
育儿知识:生活中最实用的15个育儿小妙招
家庭教育小知识(精选7篇)
个人管理 - 学习=知识+实践+思考+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