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至,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五条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27 01:24

中医四季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

图片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医养生在这一季节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秋季养生可以从情志调养、饮食调整、起居作息、运动锻炼和穴位按摩五个方面入手,帮助我们安稳度过换季期。

上线大医生: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国医堂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专家  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本期话题:秋季至,如何安稳“换季”

情志调养

秋季万物开始收敛,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忧郁、烦躁的情绪。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秋季对应肺脏,肺在志为忧,因此保持心情的宁静平和尤为重要。

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思虑和忧虑。

耳穴埋豆按压:可行耳穴埋豆按压以刺激相关全息反射区,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安宁。

饮食调整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健脾补肺为主,避免食用过多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和肺脏。

滋阴润燥:多食用梨、蜂蜜、百合、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温补食物如山药、核桃、糯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少辛多酸: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易受损,应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柠檬等,以平肝气、润肺燥。

推荐食谱:如番茄牛腩,酸甜开胃,温和滋补,适合秋季食用。

起居作息

秋季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起居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

早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利于收敛神气,使肺气得以宣发肃降。早起还能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等疾病。

适时添减衣物:秋季昼夜温差大,应随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

温水泡脚: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锻炼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或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以免耗损阴气。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尤其要注意。

穴位按摩

秋季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涌泉穴:位于脚底心,按摩此穴位有助于补肾壮阳。

太冲穴:位于足底,按摩此穴位有助于调节气血循环。

关元穴和天突穴:按摩关元穴可调整全身呼吸功能,激发经气;按摩天突穴对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图片

大 医 生 介 绍

图片

黄  苏  萍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膏方研究会常务理事,《康复学报》编辑部主任、《福建中医药》副主编,主持参与国家及福建省课题9项,发表论文7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1本。参研课题分别荣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三等奖、“福建省第四次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感冒咳嗽、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失眠、汗症、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调理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秋季至,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五条建议 https://klqsh.com/news/view/80446

相关内容

秋季至,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五条建议
秋季该如何养生?中医有说法!
秋季如何进行饮食养生 秋季养生注意什么
秋季皮肤干、流鼻血?营养师给了 6 点饮食建议,快照做→
秋季吃啥养生?秋季养生饮食建议!
秋季皮肤干、流鼻血?营养师给了 6 点饮食建议,快来看看
秋季皮肤干、流鼻血?营养师给了6点饮食建议丨听科普
秋季应该如何进行养生膳食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饮食有门道
春季防“三病”,专家建议顺时而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