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秘“衰老时间表”:30岁就开始了
生物科技揭示了细胞衰老的秘密,有望延缓生命衰老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物科技新发现#
衰老,作为一项涉及多器官、跨越多重生物学层级的机体系统性退行性演变,其深层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是生命科学领域悬而未决的核心命题。各器官系统是否遵循统一的衰老节律?是否存在调控系统衰老的分子时空枢纽?中国科学家就给出了相关答案。
北京时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融合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系统构建了横跨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种关键组织,从蛋白视角呈现了机体增龄性演变的全景式动态景观,并揭示出蛋白质信息流紊乱是器官衰老的核心特征之一等内容。
此外,研究还首次确立血管系统为衰老进程的“先锋组织”。衰老的血管系统发挥“衰老枢纽”的核心调控功能,驱动并放大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衰老进程。
基于前沿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覆盖13种人类组织的特异性“蛋白质组衰老时钟”。研究显示,30岁左右为衰老轨迹的初始分水岭——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提示内分泌稳态失衡或为早期驱动力;同期主动脉亦出现稳态偏移,进一步印证了它作为“衰老哨兵”的先锋定位。
45岁~55岁被确认为衰老进程的里程碑式转折点,绝大多数器官蛋白质组在此阶段经历“分子级联风暴”,差异表达蛋白呈爆发性激增,标志其成为多器官系统性衰老的关键生物学转变窗口。
综上所述,该研究整合了蛋白质组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与多维度功能验证,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稳态失衡-血管衰老枢纽模型,为系统性衰老机制提供了新范式。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依托生命周期蛋白衰老图谱,深挖关键驱动因子,推进无创衰老标志物检测与器官时钟临床应用,以精准重塑蛋白稳态网络,延长健康寿命,构建下一代衰老干预的理论基础。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email protected]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网址:中国科学家揭秘“衰老时间表”:30岁就开始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85926
相关内容
老年人学乐器竟成抗衰老新趋势?专家揭示背后秘密这是季羡林儿子,70岁时娶了30岁的保姆,老来生子开启别样人生
科学作息时间表
65岁以上老年人如何科学锻炼?医生总结出这几点建议
科学认证的健康作息时间表,女生必看
51岁的周迅,怎么突然就老了?简直就是断崖式衰老!
陈德容出道美成这样,才23岁就断崖式衰老了…
新鲜食材如何选?营养科为您揭秘科学选择之道
柳比歇夫的时间秘诀:高效生活的科学与艺术
哈佛大学近80年的研究:让人幸福长寿的五个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