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文旅市集“开摆”,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参与当地市集:购物、手工艺互动,丰富旅行记忆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旅行生活体验# #生活娱乐活动#
在市集流行之前,人们对“集市”的概念更加熟悉,根植于乡土中国的“农村大集”更是烟火气与乡愁的具象符号。这种古老的交易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三千多年以来,集市贸易一直活跃在老百姓的生活里。
如今,古老的商业形态在创意玩法下成了新潮流。2020年开始,市集经济迎来井喷式发展,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各式各样的创意市集遍布在城市的大小角落,成为一种复古又时髦的休闲选择。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景观,市集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年轻人灵活就业、创业谋生提供了新途径。
从以售卖为目的的展销型市集,到结合表演、游乐、饮食等形态的综合性市集,今天的市集已经发展到更加精细化的阶段,形成各种垂类的主题市集。为进一步促进文娱旅游消费、丰富优质产品供给,今年年初,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名单出炉,济南市的“山东手造”文创市集、青岛市的“OH·FUNPARK”国潮市集、淄博市的唐库文创市集等41个文旅市集入选。国风、手作、非遗、文创……在“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品牌的加持下,山东的主题市集拥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化特色,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人与之双向奔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观察到,年轻摊主在热爱里边玩边赚。文旅市集是创意的策源地,无论是标本、手串、特调咖啡、钩织、徽章等小众爱好者,还是非遗传承人、插画师师、文创设计者,他们将爱好物化,结合审美与巧思,用创意和设计让商品变得个性化、精致化、定制化。在展示售卖的过程里,社交属性跟商业属性同等重要,年轻人们通过特定的文化主题相遇、交流,并在其中汲取新的能量,碰撞出新的创意,形成良性循环。
市集赛道越来越“卷”,对于参与其中的年轻人来说,摆摊不是“摆烂”,而是摆一种自由。当打工人掀起“副业热潮”,当“裸辞摆摊”的创业路开启,当“日入千元”的致富梦逐渐冷却,只有脚踏实地、保持创新热情的人才愿意留下。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年轻摊主来说,市集不仅仅交易场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故事也是市集的一部分。
记者看到,摊主中有弘扬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摊主中有热爱国风并乐于弘扬的学生,有为生活所迫的残障人士,有痴迷钩织艺术的全职手艺人,有热爱画画解压的打工人,有做副业补贴家用的外卖员……他们在市集中相聚,拥有相似的情感共鸣——在“旷野”中寻找一种确定性,勇敢选择自在人生。充满个性的年轻人,在热爱的领域里“摆”出富有活力的新业态,何尝不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呢?
记者:李睿 编辑:孙菲菲 校对:汤琪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记者手记:文旅市集“开摆”,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https://klqsh.com/news/view/86547
相关内容
记者手记:文旅市集“开摆”,与年轻人双向奔赴年轻人缘何爱逛文化市集
与宠物相伴的日子:爱与治愈的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双向治愈
看演出、赏非遗、逛文创市集……当购物遇上沈阳都市圈文旅消费季,消费收获双倍快乐
文学与影视的双向奔赴,不止于“IP改编”
南北文艺“双向奔赴” 共促融合与团结
毓言|这就是双向奔赴啊
(淄博)记者调查丨年轻人迷上“二手生活”
双向奔赴的恋爱往往最让人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