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情趣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8 04:12

生活美学课堂中的色彩搭配原则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有一句名言,说:“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法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可见,语文只有根植于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的体验,生活的展开,生活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一、拓展生活的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生活以知识为中心,学习教材是学生生活的唯一,使得学生的课堂生活单一、枯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努力寻求生活化的素材,从教材中寻找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善于创以利于学生参与思索的情境,在一定的氛围中讨论、交流。

1、观察生活,加深认识。在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涉及的生活现象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但往往因为熟悉而被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基于此,教师应指导学一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对生活进行认识、理解、思考和增进感悟。如《夕阳真美》一文,虽然学生都见过夕阳,但对它真正观察过、领略过、感受过的为数不多。而这一课又被安排在该册书的最后一课,学习此文时已是隆冬时节。因此,笔者在夕阳最美的深秋时节就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观察,了解它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自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了。

2、体验生活,加深感悟。坐在课堂里的语文课,还是与生活有着距离。学生看着文字,做着局外人,学习生活依然简单、枯燥。那么,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去体验课文中的生活呢?读是一个好办法,通过一次次的诵读指导,让文字活起来,让画面动起来,让情感走进去,让学生的心灵有所震颤。如果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章中去。

如《海伦·凯勒》一文,尽管课文对海伦·凯勒与有声有色世界隔绝的描写很细腻,但学生总是不能形象地体验出她那凄苦的内心世界。笔者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布蒙住眼睛,用棉花塞住耳朵,从教室的后面走到前面。当所有的学生磕磕碰碰、跌跌撞撞走完后,笔者问大家的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太恐怖了,眼前一片漆黑……”“完全没有了方向,不知该往哪里走。”“我突然之间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一切似的。”“盲人、聋哑人的生活该有多难,他们太可怜了。”……这是一种深切的体验,对盲聋哑人的关爱变成了一种感受的对应。当学生再读课文时,课文的语言就变得鲜活起来,伴随着学生走进海伦·凯勒的心里,为她的不幸而叹息,又为她的坚强而赞颂。

3、回归生活,深化内涵。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告知、传递、赠送,而应是沟通课堂与生活的坦途。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能最大限度地拓展课文学习内容,在教《庐山云雾》时,首先通过笔者讲述旅游的景点及感受,唤起学生对曾游览过的景点的回忆。

这时,顺水推舟:“同学们去过庐山没有?想不想去?那我们今天就去游览。”学完了本篇课文,学生会对庐山充满向往。趁此机会,向学生摆出一个沟通生活与语文学习的问题:“你们都曾经到过不少地方,还有些同学到过名山,那你们能不能把以前游览过的美景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呢?”于是,学生纷纷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路看到的美景描述出来。讲述过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游览记录下来。这里,一篇篇游记,一篇篇绝妙的美文,在学生的笔下生成了。

二、创设生活的语文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小课堂,大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表现在小课堂中。因此,教师要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引入生活活水,开展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活动家,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1、学一学,实践生活。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烟台的海》、《黄山奇松》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可设计一次让学生学做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锻炼了学生实践生活的能力。

2、演一演,再现生活。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不仅能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再现当时的生活情境,笔者组织学生分别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会当时勾践的生活状态,之后让他们分小组表演,评出最佳表演小组。通过比赛、评比,学生体验了当时勾践卧薪尝胆的情境,对当时人所穿的服饰以及表演时的人物语言都有所感悟,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3、辩一辩,认识生活。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理解水准不一,同一问题往往出现多种答案。抓住教材中那些有异议的问题,组织开展辩论会,既可使问题答案更加明朗,又可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能让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三、建立生活的课堂教学评价

生活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绿色”的,它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着生命的活力。

1、在评价中促进发展。学生的世界是动态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作为老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好每一个孩子。因此教学中,教师评价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应立足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如一次学习新课的时候,笔者故意请几位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来朗读课文,并根据他们的不同表现给出了如下的评价:“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学习就该有这样的精神!”“今天你读文没有重复词,一定是认真预习了。”“虽然你的朗读还需努力,但你勇敢举手,主动要求起来朗读,值得全班同学学习!”这样的评价,委婉中道出不足,真情里表扬优点,能引领孩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2、在评价中正确引导。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安排学生说话: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一学生说:“人喜欢白骨精。白骨精很会想办法,三次变化不同模样来蒙骗唐僧,而且她不怕困难,一次失败再来一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此言一出,居然受到许多学生的随声附和。面对学生如此个性又振振有词的回答,若以“你的想法真独特”来评价,想必学生之中会有更多“白骨精”的支持者,教学就会如脱缰的野马,学生的思维会更离奇;若以“你怎么能喜欢白骨精”来评价,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笔者是这样引导的:“白骨精是很会想办法,三次变化不同模样来蒙骗唐僧。

然而,任其再怎样变,始终逃不开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白骨精是很顽固,但孙悟空一次又一次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们说,谁更有高招?”这一评价,重新把学生引至“正途”上来。教师借机又抓住题前“三打”,让学生再度品悟“孙悟空”的机智勇猛。这样一来,文本的灵魂人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满。

生活课堂展现的就是教师、学生的真实生活,这里不光传承知识,更有情感的流动,智慧的生成,是富有情趣的课堂。

网址:精彩生活,情趣课堂 https://klqsh.com/news/view/87199

相关内容

临泽蓼泉:暑期彩虹课堂热闹开班 多彩课程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体验成功的乐趣
“社区课堂”首次试听周末生活添乐趣
神农镇:“暑”我精彩,快乐“假”到!暑期公益课堂开课啦
记录精彩课余生活的方法与技巧
重拾生活旋律:退休后学乐器,来红松课堂 带您奏响第二人生!
嗨森课堂:趣味摄影,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
私生活混乱的女老师与学生的奇妙课堂:生物课外的那些事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探索与成长
疫情期间不停课,居家学习乐趣多!看,人民日报社老年大学点亮老同志精彩退休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