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开力,南京大学2016级本科生,就读于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在法语专业之外还修读了物理、天文专业的课程;曾担任南京大学学生会影像与创意设计部部长等职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多项荣誉;曾作为百强选手参与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录制。
在卧虎藏龙的南京大学,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或许都是隐藏的“大佬”,他们或许特长突出,或许成绩优异,或许有着极强的领导能力。曹开力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大三的他在过去的两年半中,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课外活动上,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对于曹开力来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充满着未知的挑战与意想不到的乐趣。相比起将每一天都安排的精细固定,他更愿意根据阶段目标制定每一天的计划。下面的生活片段,虽然经过拼贴与糅合,却是他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每一天,或许是平凡的,但更是丰富多彩的。
6:30 起床
7:00 踏上去鼓楼校区的地铁
8:00 物理学院课程
作为一名法语系的学生,曹开力从未放弃过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向往。刚入校时就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他,从大一开始就在物理学院修读第二专业;由于有意向天体物理方向发展,他也在系统地学习天文学的课程。由于物理学院从大三起的课程都在鼓楼校区开课,居住在仙林校区的曹开力需要经常在两个校区之间来回奔波。虽然辛苦,但也风雨无阻。
曹开力对于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始于中学时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看课本时紧扣目录、索引,从而把握知识结构,将每一个概念、定理理解透彻,而不依靠大量刷题来提高成绩。南大的物理学和天文学课程使他如鱼得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及此,曹开力谦虚地表示这得益于南大人性化的培养模式,也得益于每个老师优秀的教学水平和身边良好的学习氛围。
南大的“三三制”初创于2009年,如今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在这种培养体制下,每个人都可以对专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主的选择。南大的跨专业选修政策允许任何院系的同学不受限制地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而相对宽松的转专业要求也为希望重新规划人生轨迹的同学提供了便利。
“我觉得这种培养体系给了我非常多的自由,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之下,我可以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南大的原因之一。同时,南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都是非常强势的学科,许多老师不仅是活跃在前沿领域的科研大牛,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方面也是不遗余力;身边的同学课后经常会自发地在班群里讨论问题、交流感悟,这种学习氛围让人感到十分踏实。”曹开力如是说。
12:00 吃午饭&回仙林校区&午休
14:00 法语课程
理科课程的学习暂告一段落,曹开力回到了法语的课堂。从初中起就一直在学习法语的他是一名“高起点”学生,出于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他在大一时就选择了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一起上课。尽管有着坚实的基础,他还是会在课前将阅读材料中的生词用铅笔勾画出来,逐个查阅词典并加以注释,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语法、句法知识进行详细的记录,课后进行复习巩固,丝毫不敢松懈。
“大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全班同学成绩都不太理想。老师在讲评试卷之前花了20分钟时间教育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所学内容。由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的学习并不是传说中轻轻松松就可以混过去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法语和物理学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两门学科,但是曹开力很好地平衡两者。他认为文科与理科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这两者更多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的学习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的特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的学习则会使我的思维方式更加条理化。除此之外,法语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这对于自然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由此可见,曹开力真正可以做到“文理兼长”。尽管他将这些更多归因于中学打下的基础,但是他为学习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曹开力为外国语学院第七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设计的纪念书签
16:00-18:00 排球队训练
在学习之外,曹开力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作为院排球队的一员,他很少缺席队里每周三次的训练;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曾被评为图书馆优秀志愿者、优秀新生朋辈导师等。
曹开力曾参加过江苏省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外国语学院歌词翻译大赛等竞赛活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对于这些成就,曹开力十分谦虚地用了一个词来概括——“误打误撞”。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还是有待提高的,但是参与竞赛的过程是很有收获的。
参与《最强大脑》节目录制或许是曹开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竞赛”。“参与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有了更为深入、具体的了解,也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人。”
曹开力于江苏省第四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决赛现场
19:00-20:30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20:30-22:00 学生组织开会
曹开力大一时便加入了校、院学生会,大二时则留任了校学生会影像与创意设计部部长。尽管大三的他早已从学生组织这片江湖隐退,但每周五的例会、日常的工作是他过去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做好学生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人际关系相对松散的大学生活中更是如此。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精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又不影响学业,是值得每一位参与学生工作的同学思考的问题。曹开力认为自己在平衡学习与工作方面做得并不好,大二上学期的期末曾有过连续通宵备考的艰难时刻。对于这段经历,他表示只能靠“硬撑”来度过;而对于学生工作,既然选择,便一定要做完、做好。当然,熬夜学习并不值得提倡,作为学生工作的过来人,曹开力建议大家慎重考虑、量力而为,不要损害自己的健康。
学生会的经历使得他的各项宣传技能不断提高,而大二担任部长的经历更是个人领导能力的一次提升。对外处理和团委老师、其他学生组织和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关系,对内组织培训、分配工作、组织团建,都是作为部长需要考虑的事情。当小编提到学生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划水”现象时,他表示:“我认为部员的积极性不是用来调动的,而是用来保护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贯彻的原则。只有当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才可以既保证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不至于部门成员感到痛苦痛苦。”
曹开力设计的海报
左:南京大学法语系2017年新年晚会
右:南京大学科幻奇幻协会2017年秋招海报
24:00 睡觉
当世界又一次归于寂静,曹开力的一天也结束了。这看起来平淡的一天,却是丰富而又多彩的一天,包含着他对学习、对生活、对学校的热情。在采访的过程中,曹开力的谦虚使人难忘,他对于这个世界浓厚的兴趣和愿意去探索挖掘自己喜欢事物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尽管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书呆子”,认为自己与优秀这个词还有很大的差距,或许需要更多的“人间烟火气”,但他的所走的每一步都无比坚实,无比笃定。
最后,他想对仍在为高考奋斗的同学们说:“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价值。准备高考的过程可以打磨你的耐性,增加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两方面的基础。建议大家正视这场考试,在准备的过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沉浸在其中而又不陷入其中。相信付出过艰苦努力的你们都会收获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采访、文编、美编:宋泓涵
图片由曹开力本人提供
(特别鸣谢:房洪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