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当然就是法国思想家福柯的传记,但它不仅是一部传记,带有超越传记的思考深度和大胆诠释,尝试通过生活与思想的相互解读,在欧洲思想背景中理解福柯,是一次关于“人如何成为其所是”的尼采式探求。
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的自杀准备,狂暴的生活偏好,死亡谷与车祸的神秘启示……福柯的生活同他的思想一样丰富、迷人又充满争议:童年时期对同班男孩的别样情感;大学时期屡次的自杀尝试;初入学界,对笼罩学界的萨特的反对与批判;在德里达当场批评《疯癫与文明》时的一言不发;对政治运动暧昧不定的靠近与远离;对伊朗革命的矛盾态度;与德勒兹的学术同盟及其日后的解体……在米勒的这本书中,福柯的这些经历,都与他的思想——对法国思想史与认识论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反对,对非理性、异常、区隔的关注与考察,对现代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揭示,对结构主义的抗拒,对死亡主题的迷恋——相互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福柯的生与死、爱与恨、行动与思考、体验与激情。
通过福柯,作者还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这就是作者为我们剖析的福柯的一生。
(朱绍杰)
作者:朱绍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