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探索音乐演出与疗愈新形式,痕迹室内乐团在黄龙岛书写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28 20:40

《压力管理与自我疗愈》- 探索内在疗愈的力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压力管理书籍#

文/郭雨珊

成立于2022年的痕迹室内乐团,在参加“理想群岛·生活艺术节”之前,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超过20余场音乐会、讲座及工作坊。

提起艺术,几位团员各有想法,说到对于“痕迹”这一名字的理解,却十分一致:不停探索,在人生的当下留下独特的印记。怀着这样的态度,在艺术节中,他们把原定曲目不变的第二场演出改为了全新的音乐工坊形式,艺术节外,则走遍了小岛,吸收了两位新团员,拓宽了乐团的创作范围,更因此对艺术、疗愈与共鸣,都有了新的体悟。

痕迹室内乐团由青年手风琴演奏家田方青和旅德青年演奏家大然老师共同创立,室内乐成员均由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的艺术家组成。表演风格涵盖古典、探戈、现代、爵士及先锋音乐和即兴等。

5月6日,“理想群岛·生活艺术节”在舟山嵊泗黄龙岛启动,在舟山文旅系统及相关主办单位的支持下,理想群岛为此次艺术节划出了关键词:“生活”与“艺术”。在全国范围内共100位艺术家受邀登岛,围绕6大主题,以深度探讨活动、艺术展览、艺术演出、体验工作坊等形式展开演出和探讨,辐射访客群体众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痕迹室内乐团作为国内手风琴先锋音乐和艺术疗愈专业团队应邀来到艺术节,并开展了室内乐作品展演和艺术疗愈工作坊两场精彩活动,观众参与度高,好评如潮。

对于小岛,乐团创始人之一田方青的形容是“松”。松弛、松快、轻松,这是一个和城市非常不同的空间,作为一个渔村风貌保存得极为完好的东海离岛,黄龙岛的自然环境给人天然的松弛感。时间很慢,天气随机,海浪永无休止地拍打着几乎未被开发过的沙滩,进行室内乐演出的场地就建在海边,窗外停泊着大大小小的渔船。

——两台手风琴,一台钢琴,乐团就在原生的未经世俗装饰的演奏展厅里奏响旋律,和听众交流,也与自然应和。

西洋乐器往往被盖上“高雅”、“古典”的标签,尤其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听众很难静心听完一整个乐章,更别说发自内心地感受古典音乐的美。一味规训受众并非理智的做法,痕迹室内乐团根据场地和互动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着演出的表达,大到改形式,小到变曲目,将风格标签中的“即兴”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为期两天的室内演出中,第一天,他们将坂本龙一先生的《Aqua》和《安娜探戈》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作为开场,尽力让到场听众收获更多共鸣。田方青说:“大家对古典乐接触得没那么多的话,听到不熟悉的会觉得无聊,所以我们选择加入坂本龙一先生以及一些动画的曲子,这样大家听到这个音乐是熟悉的,就更有兴趣听下去。”

第二天演出前,乐团特别将室内演奏加入了音乐工作坊。由另一位创始人大然老师牵头进行音乐疗愈环节,在对观众科普音高、节拍等基础音乐概念后,与观众们一起把身体作为一件有趣的乐器,配合发出不同声音,结合肢体动作即兴演奏属于此刻的我们的音乐,真正把音乐作为我们语言的表达,释放内心的情绪,去与世界连接。手风琴演奏家田方青和钢琴演奏家周武新则进行即兴伴奏,将互动演出推向高潮,参与工坊的观众们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逐渐打开自我,跟随音乐自由舞动,融入到这场集体艺术创作中,正如大然老师在带领大家时的引导,每一个人都是演奏家,此时此刻,你不是倾听者,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你在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音乐,你在拥抱你内心的小孩,你在让自己变得快乐,你在相信自己你在治愈自己甚至你在影响他人治愈他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完成一场集体创作,真实感受到音乐的治愈力,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也让参与者们流连忘返。

在痕迹室内乐团的疗愈板块,曾经的电视台专业主持人董晓宇作为疗愈师主要负责艺术疗愈领域,在此次艺术节中,通过舞动疗愈、曼陀罗绘画、身体书法等多种形式帮助观众倾听内心的声音,打开解读潜意识的大门,她通过引导观众正念、舞动和曼陀罗填色,帮助大家逐步打开身心、认识自我,也在观众的正向反馈中收获信任与认可。

“我接收到了观众的传讯:我们有共通的经历,一些揪心、高光、艰难惆怅、无力的时刻,备受期待的东亚小孩成长旅途中的波澜起伏徐徐流淌出来。或许这个瞬间每一位都在被山海、音乐、舞蹈治愈着,只因艺术本身的同频共振,让集体的无意识,变得具象化,它告诉我们:在场的每个大人,都是自己的小孩。”董晓宇如是说。

痕迹室内乐团这场覆盖了音乐、舞蹈与疗愈的艺术展演,也收获了诸多好评,有观众惊叹于舞蹈“小丑鱼的三世”中强烈的情感,也有观众在音乐演出和即兴创作工坊中被疗愈,从手风琴和钢琴声中听出爱人在火车站的别离和教堂穹顶下圣母的光辉。

艺术节后劲十足,在下岛之后的数天里,痕迹室内乐团也仍以各自的形式记录、回忆及思考这次“理想群岛·生活艺术节”之旅。在黄龙岛上,基于对美的敏锐度和质朴的感情,大家结识了同频共振的朋友,也对艺术与疗愈有了新的想法。

在关于艺术的讨论中,“学院派”与“非学院派”、“新形式”还是“自嗨”,一直是较为尖锐和众说纷纭的问题。虽然团里的室内乐成员们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但并没有过度看重标签或履历,他们更希望总结这一次驻岛演出的经验,继续探索艺术疗愈的可能性、艺术与文旅结合的方法,同时也希望通过“痕迹”力量,将“理想在野”的理念一同传递给更多人。

“我们是理想主义的实干家”,艺术当然是不同程度的自我表达,田方青表示我们十分希望观众在参与艺术疗愈时自由地表达自我,但作为想要用艺术为他人带来正向能量的创作者,在艺术与理想之外,我们也需要想得更多,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大然老师为乐团命名为“痕迹”的原因:时间在流逝,凡走过必有痕迹,我们一路走来,在音乐的道路上留下了泪水与汗水,也收获了自信、快乐和成就,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独特的印记,为乐团取名“痕迹”,一是为了纪念过去,二是为了展望未来,活在当下,逐梦前行。乐团成员们也抱着同样的信念,积极探索着未来,期望用各自的艺术在目之所及的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致力探索音乐演出与疗愈新形式,痕迹室内乐团在黄龙岛书写新篇 https://klqsh.com/news/view/89942

相关内容

大暑音乐会举行:中西乐器合鸣创新演绎中医五音疗愈
探索“医艺结合”路径,音乐疗愈可帮助减压促进健康
福州音乐疗愈团队用音乐疗愈患者身心
身心活化与音乐疗法实训室:用音乐疗愈,让老人更快乐
自然疗愈音乐·艺术企划上线,QQ音乐x耳界x上海自然博物馆探寻音乐的疗愈力量
音乐剧《大江东去》将在黄冈首演 创新开启“观剧+游城”模式
关爱长者身心 太保家园携上海交响乐团发布乐疗愈合作计划!
音乐如何疗愈?演奏家马晓辉:二胡能与心灵对话
当老人遇上“音乐疗愈”
12部管弦乐作品在成都演奏,展现2025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音乐力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