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读书复盘:读了这9本,5星推荐其中2本!

发布时间:2025-07-29 07:22

分享阅读推荐:每月推荐几本值得深读的好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生活方式日志#

2023年1月读了9本书,相较之前还是超出预期的。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

1、《成事的时间管理》

2、《恶魔少年》

3、《高分读书法》

4、《小红书运营》

5、《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

6、《500个目击者》

7、《靠自己去成功》

8、《高效阅读的秘密》

9、《如何快速阅读1000本书》

其中,粥左罗老师的《成事的时间管理》我打了5星评价,个人觉得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时间管理书籍。

此外,因为要开始『个人超速成长圈』的共读会,所以又重读了《高分读书法》,依旧是给了5星评价。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书有兴趣,欢迎您继续阅读。

01-粥左罗:《成事的时间管理》

开年第一本,阅读的是粥左罗老师的新书《成事的时间管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价值,在于一个观念,就是书籍标题里提到的“成事”。

如何理解?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级:

第一层,就是完全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每天凭感觉、凭心情机械式地重复做过去的事。

第二层,则是知道时间管理,有意识地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学习一些课程,并实践于自己的生活中。

相对来说,第二层肯定是比第一层要好,但却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时间管理就是安排满满的计划,做更多的事。

对我而言,其实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陷入这样的状态,以及困在这样的误区而不自知。

第三层,我认为就是粥左罗老师书中提到的“成事的时间管理”。

也就是说,时间管理的奥义,不在于“做事”,更不在于“做更多的事”,而是“成事”。

这个“成事”的核心就是,一切围绕目标进行。

以我自己为例,以往的月、周计划中会列这样的内容:学习XX课程,阅读5本书籍......

最终,计划如果顺利完成了,当然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很遗憾,这只是一种“自我感动”,是被自己所谓的努力感动了。

学完了XX课程,达到了什么效果?起了什么作用?生活得到了什么改变?

阅读5本书籍,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后自身有什么变化?

这些问题,扪心自问,有答案吗?

所以,一个好的时间管理,一定要是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进行,是围绕做成一件事进行,而不仅仅是一种做的状态。

除此之外,书中既有一些大家熟知的内容,如时间管理四象限(粥左罗老师给出了自己更细分的定义)、花钱买时间、早睡早起等,也有一些具体到计划执行的操作。

总之,粥左罗老师出的书籍,必属精品,读就对了!

豆瓣评分:8.4

我的评价:★★★★★

02-药丸岳:《恶魔少年》

一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反映的也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信在网上,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还是“犯罪就是犯罪,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不是用未成年来保护犯罪者”。

但一直以来,现实中的情形却与多数人的朴素情感不一致,加上现在青少年也日益早熟,这也大概是前2年刑法修正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看这本书,感觉日本其实和我们国家也挺相近的,因为未成年人犯罪,所以很多信息不方便公开。而其本人甚至不会受到比较严厉的惩罚,大概是加强管教和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网上查到的)

可是,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一些早熟的少年,因为知道自己不会受到多大的惩罚,才更恣意妄为,根本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

书封的一句话也道出了关键:未成年不是恶魔的免死金牌,纵容只会让他们更残忍!

比如书中的某少年(为避免剧透,就不写出具体名字了),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他明知道犯下的罪行,也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所以变本加厉,再进一步。

这也是我自己之前的观点,犯了错就应该惩罚,而不管他是不是未成年。

但是,看完全书,我倒觉得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矫正还是有必要的。

比如,在书中,有被教唆犯罪的未成年,有被胁迫犯罪的未成年,有犯罪后一直处于深深自责的未成年,当然也有人冷漠地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

而对那些被教唆、被胁迫,以及处于深深自责的,社会是不是要包容一些,给他们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然,这样说,对被害者的家属确实感觉很不公平,这大概也是贯井哲郎保持中间派的原因之一吧——各方都有可以支持的理由,倾向哪一边似乎都可以。

这也是个社会难题,很难一概而论——毕竟人是复杂的,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毕竟社会、家庭、学校,都掺杂在其中。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带来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引人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推荐阅读的。

豆瓣评分:7.2

我的评价:★★★★

03-西冈一诚:《高分读书法》

时隔一年,再次阅读这本我自己感觉蛮不错的书。

之所以再次阅读,有2个原因:

一方面,2023年给自己安排了『阅读』这个领域的主题阅读(太惭愧了,之前也一直有安排,但执行地不是太好);

另一方面,是为了『个人超速成长圈』准备,把这本书作为成长圈的第一本书,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员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这一遍阅读下来,比2022年看这本书要精细很多,毕竟要做领读,也需要自己慢一点、多想一点。

那么,具体给我带来的收获,大致有这么2条:

1、重视书的装帧。

说实话,这一点,我一直做的不是很好。往往书拿到手就开始读,很少去围绕装帧来做些什么。

仔细想想,作者说的也很有道理。

书的装帧上,往往都是出版社提炼出来的精华,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关键。

从书封、腰封来找关键词以及核心内容,是一个比较快速简便的方式。

2、写好章节摘要。

之前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往往整理的还是比较长篇大论。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章节最好不超过30字,一本书的概括,最好不超过140字。

简要概括,说明你能真正把握书籍的重点(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重点)。其作用,有点儿类似装帧上的文字。

学会归纳总结,是持续提升自己概括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应该多尝试。

以上说的这2条,我也纳入了自己的读书心法中,并在这本书里应用。相对而言,虽然时间更久,但也更值得。

再次重读,依然觉得这本书值得推荐,值得多读几遍!

豆瓣评分:8.0

我的评价:★★★★★

04-秋叶&姜梅:《小红书运营》

快速翻阅的一本小书。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也在考虑自己小红书转型的问题,正好前段时间抽到了这本书,就拿出来看看。

总体而言,个人感觉这本书相对还是一般,但对完全的新人还比较友好,基本上小红书的方方面面都介绍了。

有一部分内容,还挺实用的。比如,引流号如何去做;作为新人,可以从哪些赛道入手;做小红书有哪些变现模式,以及刚注册小红书,有哪些基本设置需要注意等等。

不过,在我看来,做各类自媒体平台,报课还是会成长更快一些,当然花费也会比较高。

毕竟一方面,报课有老师、高手来指点,相对而言会少走一些弯路;

另一方面,对于做图、拍视频,单单靠书籍,是很难琢磨清楚的。这一点,和其他的一些实用类、成长类书籍,还是有所区别的。

总的来说,书可以翻翻,但很难说会对自己做小红书有多大帮助。

豆瓣评分:7.1(评分较少)

我的评价:★★★

05-麦小麦:《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

通读下来,觉得还蛮不错的一本关于阅读的书。

作者通过时间、选书、快读、精读、分享、运用这6个方面,讲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技巧。

从作者的内容来看,有不少关于书籍,特别是经典书籍的阅读感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包括作者在每个章节最后提供的书单,也是一份很不错的书籍参考。我自己就针对育儿、小说、阅读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整理了书单在自己的微信读书里,作为以后阅读的“大池子”。

在我看来,相比其他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这本书最大的不同则在于,作者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读书人来写,也还有另一层身份——编辑。

所以,看这本书时,我觉得是给我们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比如,在“精读篇”里,作者提到:

“读完一本书,一定要自己总结一次,这是精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本书在你心中的模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语言把你的哈姆雷特写出来,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会更稳固。”

这一小段话给我启发就很大。

我们常说,要用自己的话去转述书中的内容,去总结梳理书的主旨。

以往,往往我们都会说这是一种提升概括力、思考力的方式。这当然没错。

但是,从作者的这一小段话,我又有了新的感受:阅读一本书,最后通过自己的总结,去勾勒自己内心书的模样。

就好比我们去认识一个人,每个人对他的感受可能都不一样。阅读,也是如此。

这大概也就是读书的魅力和美好吧。

所以,如果想要提升阅读能力,我认为这本书真是一本不错的,也值得推荐翻阅的书籍。

豆瓣评分:7.6

我的评价:★★★★

06-大山诚一郎:《500个目击者》

看的第三本大山诚一郎的推理小说了,前2本分别是:《字母表谜案》和《全员嫌疑人》。

虽然春节来临,看小说也是一种消遣和放松,不过,这本《500个目击者》算是再一次让我失望了。

全书是5个故事组成,故事新颖的地方表现在通过表述案件发生的经过,在警方特别无能、“我”也特别“无奈”的情况下,再由钟表店的少女时乃来“远程”解决。

这5个故事,唯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二律背反的假象》。其“诡计”的设计,确实感觉还不错,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不过,这本书的名字是采用了第二个故事的标题《500个目击者》,也许是这个标题更吸引人(相比前面那个,确实是更好一些)。

但从故事的可读性来说,我觉得后者是不如前者的。

另外,这本书的槽点也比较多。

比如,警方通过现场也无法得知的情形,时乃通过“听”就能解决,也显得日本警方太水了吧!

哪怕是柯南,还得到现场才能解决,再通过毛利小五郎来“转述”。

不过,类似这样的故事,我倒觉得可以拍成网剧,每一集就由一个故事组成,想来应该也比较有意思。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本推理小说比较一般,不怎么推荐阅读。

豆瓣评分:7.0

我的评价:★★★

07-刘墉:《靠自己去成功》

一本很小的、偏向育儿类的书籍。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都是刘墉给女儿的书信。里面虽然分了烦恼、人生、读书这三大主题,但实际上我觉得主题之间没有太大的分界线,各个部分内容之间都有关联性。

不过,从书中也能看出,刘墉的养育确实是“无孔不入”、“无微不至”,既有大多数父母常常提到的学业、读书、教养,也有不少父母比较忽视的情绪管理、独立能力和死亡等。

很羡慕刘墉这种养育孩子的状态,和孩子无话不说,也还能用这种比较传统的书信方式表达。就这一点,已经是我望尘莫及的了。

看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3个地方,很巧,分别是开头、中间和结尾。

1、在前言中,刘墉提到:

如果我是比尔·盖茨的爸爸,知道儿子居然大二要从哈佛辍学,我会不会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亲,知道儿子居然要去搞电影,我又会不会阻止?如果我阻止了,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大导演李安?

我在想,平常虽然很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自己是否也会夹杂过多自己的“意愿”在孩子身上呢?

必然是有的。比如玩一个玩具,应该按怎样的规范来玩;画一幅画,应该怎么才更像......

由此,刘墉写道:

是不是因为孩子年轻,我们就应该让他走出去,找他所想找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而不是没等他找,就把盖子打开说:“来!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局限性,你以为的真理,可能5年10年后就已经被颠覆了。

给孩子一点空间,而不是替他选择好一切。

2、在《公德 马桶与电视》这一节中,刘墉谈到了关于马桶的教养。

他在看到一则新闻后意识到,自己虽然每次上厕所时会把马桶垫掀起来,但用完以后却从没意识盖回去。

从此以后,他“痛改前非”,学到了如何去“归原位”。

这一段对我的感触也比较大,因为我也从来是这样的做法,从没有意识到,家中女性比较多,盖回去既是一种教养,也是与人方便。

由此可见,即便对我们大人而言,即便是自我感觉公德良好,依然还有不断改进、完善的地方。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得“痛改前非”,让家里“干净又卫生”。

3、在后记中,刘墉提到:只能讲我用的是不逼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潜能的“爱的教育”。

从字里行间中,我能感受到,爱的本质,不是去逼迫孩子朝着父母的想法去走,而是一种引导。

这种引导,正如书的标题那样,是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努力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伴妈妈的事。

当然,是否能够一定引导得很好,谁也不能保证。毕竟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公式化的养育。

所以,越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越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孩子,越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在孩子烦闷、苦恼、伤心,又或者是兴奋、快乐的时候,第一时间是想和爸爸妈妈分享。

我希望自己做到的是“爱的养育”,但路还很长,共勉!

豆瓣评分:7.7

我的评价:★★★★

08-斋藤孝:《高效阅读的秘密》

作者在前言提到这本书的目的,我觉得还挺有意思——读完1本书。

以往看『阅读』主题的书,书籍总是集中在如何去提升阅读能力上,比如1月份阅读的《高分读书法》和《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

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则聚焦在更具象的目标上,那就是让读者读完1本书。

那么,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些技巧,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比如:

从简单的书籍入手,哪怕是超短篇小说;

从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主题入手,以便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书籍;

限定阅读的时间,让自己有一点儿紧迫感,而不是处于一种无所谓的状态;

可以考虑从有声书入手,尝试和视觉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

从这些角度出发,作者又延伸开细致地讲解了具体的方法。

我自己在阅读完这本书后,针对一些内容,也有了新的想法,比如碎片时间阅读、限定时间阅读等等。有些内容之前比较模糊,看了这本书后,就会有新的灵感。

而且,对我来说,最有收获的反而是终章内容——如何去阅读一本长篇名著。

总结起来,结合我自己的阅读经验,可以利用这么几点:

1、利用解说书:不仅是一些听书类音频,也可以从B站等网站去查看不同人的解读,去关注作品背后的一些故事和背景,也许会让自己阅读更轻松一点。

2、阅读漫画版:若不善于阅读文字,绘画会帮助我们理解。就此而言,漫画或绘本是非常好的选择。

3、看电影:看一些根据原著翻拍的电影,让自己更直观地感受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

4、选择合适的译文:译文版本也确实很重要,有些非常生硬,读起来特别别扭,确实影响观感体会。

5、感受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代入形象。

6、绘制人物关系图:自己绘制,或者网上搜索人物关系图。当然,自己绘制的更好。

7、按进度管理书籍:可以精细,也可以粗略。比如将书籍分成5部分,或者按章节推进。我自己在看微信读书的时候,就会关注阅读进度。当自己推进了20%时,就感觉已经读了不少内容了。

8、设定合适的周期。比较饱满的名著,不建议太短时间看完,确实比较难。但也不建议时间太长,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建议以月为进度来推进。

总体来说,书籍的整个篇幅不长,内容简短,虽然谈不上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看。

豆瓣评分:6.5

我的评价:★★★

09-威廉·卡森:《如何快速阅读1000本书》

这本书主要是面向有声书的用户,如何在听有声书的基础上,更快、更好。

因为我自己平时是几乎不听有声书的(这里指的是听原书,而不是类似得到、樊登那样的听书),所以,作者在书籍前面提到的软件、设备、播放速度等内容,对我帮助不大。

但是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自己还是有2个收获,也纳入了自己的行动清单中:

1、给自己阅读设置一个里程碑。

我想到的是,把自己近几年阅读的书籍(有整理在云笔记中)再用excel整理一下,方便筛选(比如有哪些5星好书),以及给自己设立10本、100本、200本...1000本的阅读目标。

当然,每个人的方式不同,不一定非要按照这样的形式来设立。

也可以按年度来设立,比如计划2023年阅读20本书,那么1本1本的推进,也是一种设立里程碑的方式。

2、内外结合来阅读。

想要阅读这个动作持续下去,那么内外结合必不可少。

从外部来看,选择一定的好书阅读,就很有必要。否则都是自己看不进去的书,想必也很难坚持下去。

从内部来看,把阅读当成是一个成长的方式,是类似健身锻炼那样,给大脑“增肌”,使其强壮。

这本书,内容非常非常少,我用了15分钟左右阅读完。收获并不是很大,所以并不是特别推荐。

豆瓣评分:/

我的评价:★★

以上就是戴叔的2023年1月的读书复盘,希望你能喜欢。

网址:2023年1月读书复盘:读了这9本,5星推荐其中2本! https://klqsh.com/news/view/91128

相关内容

2023年读的60本书,强烈推荐这41本!
第31周复盘丨强烈推荐本周看的5本好书
第6周复盘丨强烈推荐刷爆朋友圈的5本好书!
第39周复盘丨强烈推荐本周看的3本好书
第12周复盘丨荣获行动营冠军!推荐4本好书
第30周复盘丨强烈推荐本周看的3本好书
✨人民日报推荐|2025年必读的80本书
2023年8本必读励志书籍推荐
一定要大量看书,强烈推荐本周看的2本好书
创业之前,推荐先阅读这5本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