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是改变思维方式的开始
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改变思维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读书分享空间#
《终身成长》这本书很经典,但是豆瓣上的短评褒贬不一。我想,快速翻阅完这本书然后打个星是很容易的,但按照书中的理论开始反思和实践却要花相当的精力。但若非如此,这本书就难以发挥它的价值。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言, 「改变不是外科手术,旧的信念会和新的信念共存」、「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会享受付出努力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开始学习用虚心学习的思维考虑问题。」
作者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和成长型。有人更多使用固定型,有人更多使用成长型。她在书中举例时为了描述方便,会使用「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这样的说法。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特点:
· 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 认为努力意味着不够有天赋
· 更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 遇到挫折时会感觉自己被否定,自怨自艾
· 因为害怕犯错,更愿意呆在熟悉的领域
· 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点:
·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培养
· 认为努力可以让人更有才能
· 更享受努力进步的过程
· 遇到挫折时会积极想办法,总结教训
· 不害怕犯错,勇于挑战新的领域
· 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识,获得灵感
看到以上特点,我发现我可能就是经常被固定型思维模式控制的那类人。毫无疑问,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阻碍人的进步,不利于实现长远的人生目标,所以有必要对此加以反思,然后逐步转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
让我想想我的固定型人格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在我想要偷懒的时候,她会怂恿我说:「你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啊,再放纵一下也无妨。」
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她会安慰我说:「可能你就是在这方面做不好吧,干脆别做了。」
就这样,我的年岁虚长了这么多,却始终没有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
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有些不去做也无妨。但是,就算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一定也包含不那么擅长的部分吧。如果总是一味转头逃避,那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精进。
那些我因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放弃的事情包括:
· 运动。我从小就不擅长运动,被老师打上没有运动细胞的烙印,这让我一直对各类运动敬而远之,偶尔尝试着运动也总坚持不下来,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说:「你看,我果然在这方面不在行呢。」其实运动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后天培养才对啊,我又不需要去拿奥运金牌,只要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就行了,哪里需要那么多天赋呢。
· 克服拖延。也是从小开始拖延,后来就再也没有戒掉,浪费了很多时间,一些本应做得更好的事情最后草草收场。我早就放弃了治疗,但是这本书又让我有了信心,我相信可以控制自己尽量少拖延。
也有一些事情,一开始做不好,但后来通过努力发现完全能做好。
· 化妆。我还记得大三刚开始学化妆时,心态上有点抵触,化妆品买得不好,也完全不会任何技巧,所以化出来的效果不太好看。但是后来通过看博主的视频教程和知乎上的回答,买到了性价比高的化妆品,也学到了很多实用技巧,渐渐熟能生巧,在十五分钟之内能化好全套妆容。自始至终,那种想要变美的心情在驱动着我,整个过程倒也甘之如饴。
· 收拾屋子。从小我对房间凌乱的容忍程度就很高,长大后虽然没那么乱了,但是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研究怎么收拾屋子,并喜欢上做收纳。每次看到文章下有人留言说「我什么时候能变成这样」,我都会想到从前的自己。在这里也和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说:「其实改变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要改变心态,更要付出努力
说到底,就是改变心态,把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子/小婴儿来看待。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语、贴标签,我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还是有很多的可能,并不会被过去和现在的我所局限。(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不少。)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毕竟改变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要改变心态也许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永远永远不能松懈。
相比之下,相信天赋论真的很省事,它让人觉得缺乏天赋的话努力也没有用,天才天生就是成功的。天赋论给平庸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借口,相信它的人可以正大光明的躺平。
但是,那不是真相!
知乎以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还有legal high里的开动画工作室的老爷子,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得多。」
努力也分类别
如果一味说着要努力,那不就和普通鸡汤无异了吗?但努力也是分类别的,固定型和成长型的努力方式并不一样,这也是这本书中让我吃惊的一点。摘抄一点原文在这里: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是阅读课本和自己的课堂笔记。如果内容特别难,他们会再读一遍。他们也会尝试着把所有东西都背下来,就像吸尘器一样。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他们说,我会寻找串联每个讲座的主题以及潜在规律,我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直到我弄明白错在哪里。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只是通过考试。造成差别的,正是这两种人学习动力的差异。前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后者是为了学到新知识,享受努力后进步的过程。这又让我想起《我们由奇迹构成》中相河老师对龟兔赛跑的解释了,一本成功学书籍竟然和一部日剧竟然和异曲同工,很有意思不是吗?
最后,贴一下书中教的如何转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
第一步:接受。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第二步:观察。观察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第三步: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描述TA的影响;第四步:教育。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慢慢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想问题。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胡乱把读书笔记和个人感想揉在一起,见笑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我不是达尔文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读这本书是改变思维方式的开始 https://klqsh.com/news/view/91780
相关内容
这几本好书,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人生思维方式的6本书
读书推荐:改变思维方式的五本经典书籍
通过读书改变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
关于改变思维方式的书
五本改变你人生和思维方式的书
这9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
一本可以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书
这8本书,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你读过几本?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通过读书改变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