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庞涓害他残废,齐人救他出囚笼,他大败魏军后,却反了齐国

发布时间:2025-08-04 07:02

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生活知识# #历史#

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传出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揭开了困惑国人千年的谜团:孙膑本人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孙膑兵法》是否为《孙子兵法》的误传。

与孙武空泛的理论不同,在出土竹简中,孙膑详细描述了练兵之道。他将徒手搏斗、游泳、骑射、剑术、角抵糅合在一起,练就了数以万计的齐国“特种兵”。正如孙膑在书中说道:

“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

这就是可与吴起麾下魏武卒齐名的齐技击。

然而,孙膑本人的命途却极为坎坷。他少时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大成。21岁下山投奔魏国,却遭同门师兄庞涓陷害,沦为废人。逃回齐国后,孙膑隐忍多年,竟意外的凭借赛马博得齐王赏识。十年时间,孙膑连战连胜庞涓,彻底击垮耀武扬威多年的魏武卒,将齐技击推向中原霸主的地位。可在胜利之巅,34岁的孙膑又不得不逃离齐国,远遁山野,销声匿迹。

那么功成名就的孙膑为何要离开齐国?作为同门师兄弟,庞涓又为何要陷害于他?而孙膑又是否如他的外表那样,是个“身残志坚”的良善之辈呢?

沦为“废人”的孙膑

孙膑,山东乐安人,孙武的直系后裔。18岁时,孙膑离开家乡,投入鬼谷子王诩门下,拜他为师,学习兵法。作为战国时期的旷世奇人,王诩一生莫测高深,他将乱世纷争当作一盘棋局,先后培养苏秦、张仪、庞涓、孙膑等,纵横捭阖,激化出一波波巅峰对决。

在云梦山上,孙膑与庞涓相处得非常融洽。当时,庞涓年长几岁,不久就要下山建功立业。临行前,二人特意相约“彼富贵,勿相忘”。

然而,世事多变。庞涓走后,王诩将珍藏多年的兵法奇书,倾囊相授,令孙膑受益匪浅。短短三年的时间,孙膑就已成为兵法大家,能力远在庞涓之上。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孙膑拜别王诩,投奔庞涓时,魏惠文王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在没有孙膑的日子里,庞涓的军事生涯极为辉煌。凭借吴起留下的魏武卒,加之自身的战争本领,庞涓东征西讨,耀武扬威,周边小国皆对他顶礼膜拜,就连同是三晋的赵国、韩国也畏惧庞涓三分。

可是,孙膑在好大喜功的魏惠文王面前“夸夸其谈”令庞涓产生了危机感。庞涓深知,以自己的本领,断然不是孙膑的对手。假以时日,魏国军事首席的位置,定然要落在孙膑的头上。

面对“近在咫尺”的危机,庞涓做了一个狠毒的决定。他将孙膑描绘成齐国的奸细,四处传播谣言,甚至多次劝谏魏惠文王处置孙膑,以正视听。众所周知,孙膑是孙武的后代,而孙武的祖父本姓田,与齐国国君齐威王田因齐同出一脉。因此,思虑再三后,魏惠文王对孙膑施加了膑刑和黥刑。21岁的孙膑,尚未展翅高飞,就被挖去了膝盖骨,沦为废人。而他的脸上,也被刻上罪人的字迹,惨不忍睹。

当时,突逢大难的孙膑难以接受现实,对人生已不抱希望。好在,假仁假义的庞涓精心照顾、开导于他,暂且断了孙膑轻生的念头。然而,庞涓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骗取王诩教授给孙膑的兵书罢了。尽管孙膑被庞涓的所作所为感动的痛哭流涕,不惜违背王诩的告诫,为庞涓书写兵书。可作为军事奇才,冷静过后的孙膑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庞涓的端倪。

有趣的是,历史上从不缺乏遭不信任之人陷害的典故。有些人不愿接受现实,自暴自弃,最终囫囵一生,草草结束。有些人则化悲痛为力量,隐忍不发,装疯卖傻,为实现心中的复仇梦,拼尽全力。而孙膑,就是后者。

在庞涓府中,无法站立行走的孙膑昼夜受到监视,想要悄悄的逃走,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为了迷惑大权在握的庞涓,孙膑开始了他的装疯之路。孙膑深知,想要骗过聪明绝顶的庞涓,仅仅是胡言乱语,根本不足取信。故而,他整日呆在肮脏的地方,与家畜同寝同食,故意装作与动物对话,瓦解他们的防备意识。

不久后,庞涓果然放松了对孙膑的戒备,竟允许他私自出府。然而,艰难的在地上爬行的孙膑就像一个“小丑”,不断受到大梁百姓的挖苦、讥讽。孙膑在大街上的举动被庞涓看在眼里,他已确信,自己的师弟,没有未来了。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当孙膑沦落为大梁街市的笑谈时,齐国使臣意外的听到了他的遭遇。尤其是在得知孙膑因“通牒齐国”而被挖去膝盖骨后,泛滥的同情心激起了他们探望孙膑的欲望。

当齐国使臣经历一番周折终于见到躲在腌臜之地的孙膑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眼前的“废人”不仅谈吐得止,兵法奇谋更是远超常人。不久后,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孙膑巧施落水计,骗过了庞涓和魏人,秘密的跟随齐国使团,回到了齐国。

至于庞涓,他早已将孙膑当作一个疯子,淹死了总比让他亲手杀掉,对他的名声要好一些。

孙膑的复仇

公元前355年,受到庞涓折磨两年的孙膑,终于脱离苦海,来到齐国临淄,面见田因齐。当时,齐国变法尚在深水区,田因齐对孙膑的到来,并未有多少兴奋,只是将他交给大将田忌照顾。而孙膑也世故了许多,他将自己的旷世奇才隐藏在黑暗中,不再轻意展露。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田忌和孙膑朝夕相处后,就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于孙膑的意见,田忌言听计从。不久后,孙膑就找到了一个从田忌身上,吸引田因齐注意的主意。

当时,齐国贵族都喜好赛马。田因齐、田忌二人更是痴迷于此,可是每每交手,田忌都“棋差一招”,沦为输家。故而,在田忌与田因齐再次赛马前,孙膑特意叮嘱他,道:

“将军只需调整一下赛马的顺序,以下等马对阵齐王上等马,以上等马对阵齐王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阵齐王下等马,必可获胜。”

在如今众人看来,孙膑的招数可谓是普通至极。然而通过赛马,却暴露出了孙膑一生最重要的军事思想:

“牺牲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为了达到战略目的,不惜做出牺牲和让步。”

在中国军事史上,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无数名将都被“道德约束”,宁肯丧失整个战略优势,也不愿背负“残忍歹毒”的骂名。

果不其然,田忌终于在赛马场上战胜田因齐,扬眉吐气。而孙膑也借此,登上齐国的军事舞台,担任齐国军师。

公元前354年,赵国对魏国盟友卫国发动袭击,占据漆、富丘两城。作为战国首霸,又是卫国的盟友,手握魏武卒的魏惠文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饮马黄河的机会。他以庞涓为帅,发兵赵国邯郸,提前上演了一出“围赵救卫”。

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各国相互救援屡见不鲜。赵国不敌庞涓后,又向周边诸国发送了求援信。然而,魏国强横数十载,各国自顾尚且不暇,又有何能耐驰援他国呢。

当赵国使臣的求救信抵达齐国临淄时,手握重权的邹忌立刻否决了驰援的建议,而齐国内部大多不愿招惹魏国的士大夫也站在邹忌一边,随声附和。可是,对于志在争霸的田因齐,邹忌的意见显然并不让他满意。

在此之后,段干朋果断提出了他的想法:“以两路军马齐出,南下攻击魏国襄陵,牵制魏惠文王。而另以一部兵马北上,在邯郸城破后,杀入阵前,激战庞涓。”

很显然,段干朋是一个极为“腹黑”的大臣。邹忌不过是想坐山观虎斗,而他却是要魏、赵两国拼得你死我活后,坐收渔翁之利。

田因齐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段干朋的奏闻,对于他来说,此战不仅要尝试着捋一捋魏武卒的胡须,还要检验孙膑训练的齐技击。然而世事无常,就当田忌、孙膑领兵北上,驰援赵国时,邯郸城却被攻破了。段干朋臆想的赵、魏厮杀并未出现,赵王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考验着一个军事家的分析能力。当田忌主张正面迎战大胜之师的魏武卒时,孙膑当即否决了他的建议。在孙膑看来,魏武卒是百战精锐,而齐技击不过刚刚训练整合,仅仅凭借热血,欲击败庞涓,完全是痴心妄想。

因此,孙膑在庞涓、段干朋的基础上,又重新规划了一出“围魏救赵”。他与田忌携齐军主力,奔袭魏国大梁,迫使庞涓撤兵,而在庞涓回程之路,设好埋伏,静候魏武卒的到来。

然而,摆在孙膑面前的困难又接踵而至。大梁城坚墙厚,易守难攻,且分散于魏国境内的魏武卒比比皆是,仅仅凭借齐军主力就想攻破大梁城,完全是痴心妄想。一旦深入魏境的齐军陷入攻城战中,极容易遭到魏军的前后合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如何快速的调动庞涓回援,成了孙膑、田忌的棘手问题。有趣的是,早在战争爆发初期,孙膑就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庞涓围攻邯郸时,孙膑故意作出南攻平陵的作战计划,以此麻痹庞涓。

当时,平陵作为魏国重镇,防守极为严密。而孙膑却将齐国老弱病残数千人,从临淄出发,横跨近千里,攻打平陵。更为“过分”的是,孙膑还将最不懂军事的齐城、高唐两大夫委任为领兵大将,提兵西进。果不其然,齐军抵达平陵后,就被魏军拦腰切断,两城大夫以及数千齐军,成了刀下亡魂。这种“未战而先杀己将”的方式,恰恰是孙膑向庞涓抛出的“下等马”。

而在齐军调转枪头,奔袭大梁时,孙膑又命先头部队前往大梁城下送死,营造齐军不堪一击的假象。故而,自邯郸回援的庞涓果断抛下重装步兵,只携带数万精锐,轻装上阵,星夜驰援大梁,意图在魏境内消灭齐军。

公元前353年7月,一步步走进孙膑陷阱的庞涓“倒在”了大梁城西北的桂陵。数万魏武卒沦为战场亡魂,庞涓也成了孙膑的“阶下囚”。然而尽管如此,齐军的损失却也非常大。作为战国骁勇之师,失去先机的魏武卒仍能在不利局面下重创齐军,这也是孙膑始料未及的。

因此,桂陵之战不久后,双方罢手言和。魏军退出赵国境内,而齐军则释放庞涓,原本剑拔弩张的双边关系,随着各自内部的动乱,逐渐走向平和。

临淄遁亡

在齐、魏两国和平友好时期,魏惠文王却疯狂的消耗着魏斯留下的“遗产”,魏武卒的实力也逐年下降,魏国渐显疲态。反观齐国,齐威王田齐其将山东大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迅速上升,齐技击也逐渐大有取代魏武卒之势。

此消彼长之机,陷入变革困境的秦国却想坐收渔翁之利。商鞅利用魏惠文王好大喜功的毛病,撺掇魏惠文王与中原诸国对抗。一向以中原霸主自居的魏惠文王“年老痴呆”,竟听信了商鞅之言,发动对韩国的进攻。

庞涓、魏武卒、大败韩国、深入韩境、韩国求援、齐军救援,同样的故事,桂陵之战后的十年,又接连上演了。唯一不同的是,庞涓这次知道了田忌身后的高人是孙膑,更知道了齐技击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然而,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尽管庞涓吸取了桂陵之战的教训,可他狂妄不可一世的本性却制约着他。作为庞涓的师弟,孙膑对此非常了解。他故技重施,又玩了一招“围魏救韩”,将庞涓调出了韩境。

离开韩国后,庞涓极为小心,他不再盲目前进,反而步步谨慎,缓慢行军,从一只莽撞的“疯狗”,成长为了狡猾的“狐狸”。然而,悲剧的是,庞涓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好的猎手之一。

作为猎手,孙膑可谓是“艺高人胆大”,他利用“减灶计”,竟让庞涓两次踏入了“示敌以弱”的陷阱中。从第一天的十万灶,到五万灶,再到三万灶,一直紧锁眉头的庞涓终于喜笑颜开了。他甚至对部下说道:

“桂陵之战让齐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方才兵败。此刻我军有了防备,齐军畏惧魏武卒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这才过去几天的时间,齐军就逃亡了一大半。纵然田忌、孙膑天纵奇才,也无回天之力了。”

于是,庞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一改谨慎前进的战术,大踏步向前追击,为了能够尽快抓住孙膑,庞涓再一次重走了昔日老路,他抛下重装步兵,又带着骑兵火速跳进了孙膑的“陷阱”中。

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可庞涓没有第三次了,在马陵斜道的树上,当他看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时,数万支羽箭破空而出,直奔魏军而去。这一次,孙膑没有再给他“被俘”的机会。

庞涓死后,齐军迅速包围魏军主力,丧失战斗意志的魏军四散而逃,死伤者多达十万。这支吴起一手训练出的百战之师,彻底的覆灭在孙膑手中。

然而,随着魏武卒的灭亡,田忌、孙膑的未来也逐渐暗淡。就在马陵之战大胜后,邹忌就向齐宣王诬告田忌,欲将他诛杀。而忌惮田忌军功的齐宣王也深以为然,他不仅派遣自己的儿子田婴监视田忌,还制定了夺取田忌兵权的计划。

齐宣王、邹忌的暗箱操作,骗过了田忌,却无法瞒住孙膑的眼睛。纵然已为“废人”,可孙膑的内心却并不柔软。他当即劝说田忌裹挟大胜之威,率亲信将领,攻占临淄城门,驱逐邹忌,独占齐国大权。

然而,一生听信于他的田忌却拒绝了孙膑的请求,他跑到楚国避难,远远的躲开了齐威王和邹忌。田忌走后,34岁的孙膑也深感不安,一旦鼓动田忌谋反作乱的事情为齐宣王、邹忌所知,下场必然悲惨。

故而不久后,他自临淄遁亡而去,与他的先祖孙武一样,避居山野,著书立传。

网址:孙膑:庞涓害他残废,齐人救他出囚笼,他大败魏军后,却反了齐国 https://klqsh.com/news/view/102289

相关内容

孙膑简介及生平事迹(战国名将孙膑的赌马术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
孙膑简介
快乐生活哲理故事
鬼谷子:如果你不会说话,这五句口诀让你后半辈子反败为胜
最后齐梦麟成了阶下囚…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废物”曾两度击败诸葛亮,战功赫赫的大司马!
三国演义一笔带过的小人物,后世却用30集电视剧纪念他,他是何人
名人励志故事(精选24篇)
三国演义中,长坂坡赵云能从几十万曹军中杀出,凤鸣山下为何被困
难怪武松战无不胜,你看他师父是谁?他抱着孙二娘时已说出了答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