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的风沙飞扬,沙粒拍打在监视器上,段奕宏蹲在土炕旁,左手死死抓住馕饼,仿佛抓住了逃犯一般,右手端着奶茶碗的姿势宛如握住了枪械。监视器后面,导演的眼眶瞬间红了——这一幕比他拍的任何爆破戏都更震撼:段奕宏啃馕时那一抖动的咬肌,蘸奶茶时溅出的褐色液体,简直比电影里任何特效都更震撼。
与此同时,横店某剧组正在上演一场魔幻的现实:顶流小生咬下第18个“假包子”,场务忙得拿八台电风扇猛吹他的刘海。当段奕宏啃馕的视频登上热搜时,网友们纷纷评论:“某些人假吃的只是食物,段奕宏真吃的却是角色的命脉。”
娱乐圈的“假吃”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张若昀在《庆余年2》中咬包子的场景,被戏称为“牙医教学模型”;杨幂的“烤红薯吻戏”,更是被调侃成“假吃比假吻更伤眼睛”。最离奇的是,某仙侠剧中的“天界蟠桃宴”,在切到全景时是满汉全席,切到特写时却变成三颗圣女果——道具组可能把所有预算都花在主演的睫毛上了吧?
业内人士都清楚,今天的剧组中,顶流明星的日薪能买下一个菜市场,而剧组的盒饭预算却还是大学食堂的水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也曾一针见血地说:“现在拍吃戏就像玩‘找不同’,你得从假发、假腹肌、假食物中找到最不真实的那个。”
然而,观众的眼睛已经被4K画质培养得非常挑剔。B站影视区的UP主“列文虎克二代”用显微镜揭露了假吃的套路:欧阳娜娜代言的广告里,吸管离她嘴唇有2毫米,被做成“流体力学新发现”的鬼畜视频;林更新啃馒头时居然不破皮,这引发了网友讨论“如何用牙釉质开光”的玄学问题。更糟糕的是,网友们将段奕宏吃馕时的原声放大,吞咽声、咀嚼声和馕渣掉进碗里的声音,混成了ASMR,弹幕刷屏:“建议假吃演员戴耳机循环播放,感受一下生理性饥饿。”
段奕宏的演技较劲史堪比一部剧组的血泪史。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他在云南米线前狂吃了三个月,后来只要闻到酸笋味,台词就自动出来了;在《暴雪将至》里,他为了饰演下岗工人啃冷馒头,居然真去钢厂与工人同吃同住,吃到群演都看不下去:“段老师,镜头拍不到脚,您是不是垫个增高垫?”为了演好西北老刑警,他提前两个月住进戈壁滩的派出所,跟着民警出警三十多次,甚至为了体验“饿狠了才懂馕香”的味道,他真的饿了两天。
然而,资本的黑色幽默也开始上演。某S古偶剧男主的片酬能盖三所希望小学,而道具组却用硅胶包子充数。制片人哭诉:“真包子冷了会缩水,耽误拍戏进度!”更荒诞的是,某现代剧的火锅戏,火锅中的红汤居然是AR特效——观众们幽默地评论:“难道以后拍戏要用假呼吸来省氧气费?”当流量明星通过替身、抠图和假吃拼凑出所谓的“工业糖精”,段奕宏在沙漠里吃馕时的真实表现,却成了娱乐圈追光的目标。
西北的观众也被这一幕击中了。抖音用户@戈壁胡杨晒出一张爷爷1983年在矿场啃馍的老照片,并与段奕宏的剧照并排:“这腮帮子鼓起的弧度,这虎口攥馕的力度,DNA在动啊!”豆瓣小组连夜发起“寻找真吃名场面”,《山海情》里的黄轩蹲在田埴啃土豆,《觉醒年代》里于和伟则在雪花飘落中咀嚼炒肝。网友们用二创视频反击假吃:给那些假吃镜头加上“电子胃”、“3D打印咽喉”,并配上机械音:“食物载入中…咀嚼程序启动…”
这一行业的蝴蝶效应逐渐显现,爱奇艺开会讨论“真实性承诺书”,横店道具公司开始大量采购真食物,最搞笑的是某表演培训班推出了“啃馒头特训”课程——可惜学员们只能学会龇牙咧嘴,眼底的烟火气却依然没能学会。老戏骨王劲松在采访中嘲讽道:“现在夸演员‘真吃’,就像夸厨子‘真放盐’,真是多荒谬的表扬!”
这一荒诞现实主义大戏的高潮,莫过于段奕宏拍摄花絮流出。牧民送来的热馕烫得他左手倒右手,奶茶碗缺口割破了嘴角,他仍然毫不在意地喝着。当95后执行导演小心翼翼地问:“要不要保条脸?”他却擦掉胡子上的饼渣,淡定地回应:“刑警蹲点抓人还管帅不帅?”这一番话刺痛了整个娱乐圈,网友们纷纷创造新梗:“建议假吃明星集体观看《沙尘暴》里的吃戏,按段老师的标准来——卷腹肌不如卷咬肌,卷睫毛不如卷胃容量!”
资本和观众之间的拔河仍在继续。平台的算法仍在推送假吃剧集,但“列文虎克们”却拿起显微镜揭露真相;流量明星的粉丝们在超话里为“哥哥胃不好”辩解,但热搜榜上被真吃派称霸。也许,这正是最具讽刺意味的时刻:当某剧组花重金买下“演技炸裂”的热搜时,段奕宏吃剩的馕渣却在甘肃博物馆展出,标签写着:“21世纪表演艺术考古现场。”
沙漠中的风依旧在呼啸,段奕宏曾蹲过的土炕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模仿他攥馕的姿势拍照,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那口馕中揉进的,不仅是面粉,还有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较真。而当横店再次响起“假包子三二一Action”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见,西北戈壁的风中,飘来观众的冷笑:“你们假吃的样子,比段奕宏真饿的模样狼狈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