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难再晨
'一日之计在于晨',分享一个有趣的晨起小习惯:用闹钟做倒数,倒数完再起床,既激励自己又不失乐趣。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幽默日常图文#
"一日难再晨"是中国传统谚语,完整表述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该谚语以一天不会出现第二个早晨的自然规律为喻,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与人生的短暂性,常被引用为劝勉珍惜光阴的警句 [2-3]。诗句创作于陶渊明归隐八年后,通过"盛年不重来"与"一日难再晨"的并列表达,强化了及时勉励、把握当下的哲理内涵。作为汉语谚语的典型代表,其四字结构与骈偶对仗形式符合语言传播规律,在教育、文学创作及新媒体传播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出处溯源
播报
编辑
该谚语原句出自东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3]创作背景与诗人归隐生活密切相关,陶渊明在归隐后写下此组诗,通过田园诗风格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原诗共十二首,此为第一首,采用五言古诗体裁,以"盛年"与"一日"的对比构建时间意象 [2]。
语义解析
播报
编辑
字面含义层面:
"一日难再晨"直指自然规律,强调太阳东升西落后不会在当日重现,比喻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性
"盛年不重来"则从人生阶段角度,喻指青春年华的不可复得 [3]
哲学内涵层面:
双重否定结构("不重来""难再")强化时间不可逆的绝对性 [2-3]
与后续诗句"及时当勉励"形成因果关系,揭示把握当下、奋发有为的处世哲学 [2]
通过自然现象映射人生规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1]
文化影响
播报
编辑
1.文学传承:与《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李白"长绳难系日"等诗句共同构建中国惜时文学体系 [3]
2.教育应用:自20世纪起被编入中小学教材,作为时间管理教育的经典案例 [1]
3.跨文化传播:与莎士比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等西方格言形成精神共鸣 [2]
4.新媒体传播:2024年相关短视频在度小视平台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验证谚语的现代生命力
引用场景
播报
编辑
学术写作:常见于时间管理、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的论文引言部分 [1]
公众演讲:企业培训、开学典礼等场合用作激励话语的核心素材
艺术创作:2022年央视春晚以该谚语为主题创作过开场短片 [1]
书法作品:行书、隶书等书法作品中高频出现的四字箴言
争议辨析
播报
编辑
关于诗句是否包含消极避世倾向的讨论:
部分学者认为'岁月不待人'隐含对时间流逝的警示与及时奋斗的劝勉 [3]
主流解读强调其积极意义,教育部统编教材将其归入"励志类古诗文"单元 [1]
陶渊明研究专家指出,该句出自《杂诗十二首·其一》,反映对时间流逝的警示
相近谚语
播报
编辑
与其他汉语惜时谚语形成互文关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十二首·其一》)侧重时间不可逆性 [2-3]
"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诗)采用价值量化表达 [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以时间不可逆性警示人生短暂 [1-3]
网址:一日难再晨 https://klqsh.com/news/view/103149
相关内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意思及赏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什么意思
张碧晨再次被曝出猛料
时隔三年,华晨宇再次带女儿去做亲子鉴定,张碧晨豪门梦彻底碎了
《晨间日记》—原来日记可以这样写
姚晨说媛大美我再也不嫌弃你了
每日一句,你的早晨问候语够温馨吗?
金晨的身材难道以前都是伪装出来的吗?现在一看终于明白了
4月24日和25日凌晨“银河之眼”挂夜空
金晨中国舞出身再跳Queen card好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