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 | 一个人与一个剧种的传奇:记“锡剧王子”周东亮

发布时间:2025-08-04 17:26

每周挑选一集剧集,跟着剧中人物学做一道菜。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电影剧集推荐#

●龙海秋

在江苏戏曲艺术的星空中,“锡剧王子”周东亮无疑是最璀璨的星辰之一。这位兼具古典气质与现代魅力的表演艺术家,以其清俊挺拔的扮相、高亢醇厚的嗓音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新,为锡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初识周东亮,是在昆曲艺术家孔爱萍的引荐下。茶香氤氲中,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艺术家谈吐不凡,语速轻快却不失沉稳。他对戏曲艺术的独到见解,对艺术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振兴传统戏曲的坚定信念,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谈及锡剧发展时,他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位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十方庵里诞生的艺术生命

周东亮的生命起点颇具传奇色彩。早期父母新婚时居无定所,后来住进了江阴市南门的十方庵。就是在这座古朴的庵堂里,父母度过了三年时光,并在这里孕育了他。可以说,十方庵不仅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温暖,更孕育了日后照亮锡剧舞台的艺术生命。八岁那年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周东亮的人生轨迹。当时他在过浮桥时习惯性往后一靠,不慎从10米高处坠入河中,当场昏迷。这次意外让他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星期,出院后仍长期体虚。心疼儿子的父亲特意为他请来武术老师,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习武生涯。

这十年间,周东亮先后研习了八卦掌、形意拳、少林五形拳等传统武术。日复一日的站桩、走架、对练,不仅让他重获健康体魄,更磨炼出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这些武术功底为他日后在戏曲舞台上展现的矫健身手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塑造了他刚柔并济的艺术气质。

源于梦想走上从艺之路

对周东亮来说,对锡剧真挚的爱,源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周林华是江阴市锡剧团颇有名气的锡剧演员,爱戏成痴。本来,老人家认为自己吃了一辈子唱戏的苦,不想让儿子跟着吃这份苦,坚决不同意周东亮去考戏校,没想到儿子后来还是与戏曲结缘,考上了省戏校。

1989年,周东亮戏校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锡剧团,成了一名锡剧演员。从戏校学子到省锡的青年演员——他找到了事业发展的立脚点。

当时虽然正是戏曲低迷的时候,但团里 “任人唯才”的机制,他被推到舞台中央。为给锡剧的未来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一些老演员想方设法为青年演员架桥铺路,让新一代锡剧人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作为青年演员他赶上了一个黄金时代。此时,刚进入省团的周东亮便迎来《玲珑女》的排演机遇,饰演赵云卿一角。由于角色与自身气质高度契合,加之戏校功底的扎实积淀,他在塑造人物时进展颇为顺利。无论是唱腔的拿捏还是身段的演绎,皆与角色特质深度融合,该剧的成功演出不仅为他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更让他在舞台上收获了自信。自此,他从初出茅庐的新人逐步迈向成熟,在艺术道路上越发沉稳笃定。

守正创新的艺术探索

周东亮的艺术成就,源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与大胆的创新精神。作为“彬彬腔”传人周林华之子,他在声腔艺术上既完整继承了父亲“腔高气足、送字远、旋律美”的演唱精髓,又根据自身嗓音条件进行创造性发展,形成了高音清越、低音浑厚的独特声腔体系。

在表演艺术上,他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从王汉清处学得细腻传神的表情艺术,从王小坤处继承干净利落的武打工架,从周树林处领悟刚柔并济的身段韵律。这种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使他最终形成了“文戏武唱、武戏文演”的独特风格。

最具突破性的是他对传统程式的创新演绎。在经典剧目《珍珠塔》“跌雪”中,他巧妙融入现代舞蹈语汇,将原本程式化的扑跌动作升华为富有诗意的舞台语言。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拼贴,而是基于对戏曲美学本质的深刻理解,使传统程式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凭借在《珍珠塔》中的出色表演,他荣获了“曹禺戏剧奖优秀表演奖”、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十届文华表演奖。通过这个戏,周东亮完成了他艺术道路上的蝶变。

专家评价其艺术特色时指出:“周派表演既保持传统锡剧的程式规范,又在节奏处理、情感表达上独具匠心,形成‘规范中见自由、程式里显个性’的独特风格。”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正是周东亮对锡剧艺术最宝贵的贡献。

跨界融合的艺术视野

作为剧种领军人,周东亮始终致力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他坚持市场化运作,在上海演出《草民天子》时立下“不赠一票”的铁规,最终连演三场,场场爆满。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与紫砂艺术的跨界合作——《紫砂梦》不仅在宜兴引发观演热潮,更在北京获得专家“有民族魂”的高度评价。

与同乡画家徐惠君的相遇,进一步拓展了周东亮的艺术视野。当他站在那幅气势磅礴的黄河画作前时,两个艺术家的心灵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跨界交流,让周东亮对舞台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结语

从八岁落水的懵懂少年,到锡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周东亮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发展的无限可能——既要有“春蚕吐丝”般的传承耐心,更要有“惊涛拍岸”般的创新勇气。正如他在《大风歌》中的精彩演绎:那嗓音里既有昆山玉碎的清越,又具老龙吟月的浑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奏响了锡剧艺术的时代强音。

作者:龙海秋 曾任《南京日报》专刊部负责人,《周末报》《金陵瞭望》副总编辑。

校对 陶善工

网址:雅集 | 一个人与一个剧种的传奇:记“锡剧王子”周东亮 https://klqsh.com/news/view/103170

相关内容

2025长三角顾锡东戏曲艺术周在浙江嘉善开幕
今晚8点50到9点20,与无锡一起《相思》
曾庆瑞谈周振天剧作艺术:人物是一剧之魂
42岁孙锡久与83岁金惠子搭档引热议,韩剧情侣组合再次刷新认知
王锡良《国色天香》抱月瓶:瓷韵风华里的艺术传奇
无锡大剧院场地租赁:艺术与城市活力的交汇点
王锡良《桃花源记》瓷器:瓷上桃源,古韵流芳
运河畔的光影奇遇:当千年京剧遇上露天电影
再现诗圣壮阔人生,舞剧《杜甫》在东安湖大剧院上演
冲!这个周末“市集+剧场”在多伦路上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