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爱诺教育与您同行丨共创教育美好未来
传统节日融入主题活动
给幼儿更好的成长体验
“传统节日融入主题活动”
以传统节日为依托进行文化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师推动幼儿素质提升、锻造幼儿文化品格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幼儿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对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
主题活动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富有价值而且有内涵的教育内容,它可以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审美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独特的民俗习惯和标志物品,如端午节的香囊、春节的春联、中秋节的月饼等。在进行传统节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一同制作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趣味和快乐。此时,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
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还可以增加幼儿园课程与生活实际、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的联系,提高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
主题活动的原则
幼儿正处在具象思维阶段,无论是理解力还是思考力都没有完全成熟,对世界的认识和是非的判断都相对模糊。因此,在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尤其要避免进行知识性灌输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体现开放性的特征,重视对中国传统节日中教育元素的挖掘,保证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另外在开展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时,教师也要重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家园协作的基础上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因此,在加强传统节日教育时,教师应当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以此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
主题活动的具体策略
1
01
1
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饮食、服饰、纪念物等,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然而,部分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教育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高效率地开展教学活动。
因此,幼儿园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加深教师对传统节日教育的了解和认知。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交流会,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分享出来,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教学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备课教学,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落实教学合力作用。
1
02
1
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结合传统节日的特点,设计游戏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乐趣,发挥自身优势并积累相应的经验。
围绕“元宵节”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设计“踩高跷”的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组织幼儿观看元宵节踩高跷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踩高跷这项活动对元宵节的重要意义,将幼儿参与踩高跷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踩高跷活动,营造元宵节的氛围,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
1
03
1
教室的环境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能够给幼儿带来设身处地的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环创的制作。仍然以春节为例,春联、窗花、灯笼、剪纸等都是重要的节日元素,给春节增加了很多喜庆的感觉。在进行上述环创的制作中,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参与度还是成就感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制作完成以后,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让他们自行布置教室,将其悬挂在自己喜欢的位置。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在浓重的节日氛围中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1
04
1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更是家长的任务。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作用,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为此,教师在落实传统节日教育时应当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例如,在春节里,包饺子是每家每户都会进行的活动,是营造节日氛围、融洽家庭关系的重要载体。
因此,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中与幼儿一起参与包饺子的活动。还可以将幼儿的成果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在拉近亲子关系时让幼儿逐渐感受到亲情与家庭的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