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8-05 22:03

音乐课堂学习乐器,培养艺术兴趣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增添乐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师生逐步认识到艺术修养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将乐器运用到实践中,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乐器教学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与创造很有帮助。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全面发挥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满足小学音乐教学的客观要求,这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成效所需。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乐器的作用

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教师必须了解乐器的作用,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乐器进行教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活动的方式是个体表演或与其他人合作表演,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对培养其艺术修养很有帮助,能够使其从中挖掘学习的乐趣。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乐器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基本作用,基于学习与生活视角在实践课堂中为学生呈现音乐表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其学习体会,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乐器演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以及表达音乐的基本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体现乐器教学特点

每个小学生都有参与乐器教学的权利,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与其他音乐知识相互融合,能够切身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加强对当下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并提高音乐技能、音乐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开展小学音乐演奏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在演奏中对音乐的表达、想象和创造力,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对他人音乐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尊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端正音乐学习态度,即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关于音乐的问题也能及时化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引导学生尊重文化

在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下,全球文化发展迅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乐器教学时,教师应该着手本土特色的音乐文化,合理地使用当地乐器,加强学生对本地音乐文化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增加学生接触乐器的机会,提高其对乐器活动的参与度,从而促进他们音乐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的提升。另外,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拓展学生对世界不同文化风格的了解,使其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形成尊重其他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观念,为今后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乐器教学产生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低

研究发现,常规的教学是以班级为主,学生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乐器基础不错的学生会觉得与一些培训机构相比,学校开展的乐器教学,其选择的乐器过于简单,没有难度。因此,为了获得有效的小学乐器教学,教师应该维持学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否则会影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乐器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整节课不同环节的衔接过渡不太合理,导致整体教学混乱。目前小学乐器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教师需要使用与当下教学实情和学生学习特点相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引,从而获得有效的乐器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安排方面,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与唱歌课堂中利用乐器辅助教学时,如果长时间使用乐器,会导致歌唱课程与欣赏课程的教学受阻,但是如果乐器教学的时间太短,则不能发挥乐器辅助教学的作用。另外,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不认同新的教学观,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具体因素。

三、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乐器教育理念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高效使用乐器是一个需要教师深思的话题。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对乐器教学的重视,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其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美育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清楚乐器教学对学生具有启蒙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判断,在各种学习与培训中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其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与审美观。与此同时,乐器能够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蕴含的乐趣,使其感受到快乐,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乐器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但是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也要认识到音乐学习的价值,及时与教师沟通,增加自身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从而带动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生长久学习的原动力。为了转变传统教学中重点教授基础知识与普及技能的模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拓展音乐实践活动形式,使其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乐器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指引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乐器学习基础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比如,某个班级的音乐课堂纪律非常不好,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上,学生很聪明,每次学习歌曲的效率都很高,音准也不错,只是一些学生不喜欢唱歌,所以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小乐器很感兴趣,特别是为学生展示一些乐器的使用时,如使用吉他弹出优美的乐曲,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仿佛置身其中,课堂变得安静有序,不仅可以高效学习乐曲知识,还能准确演唱,这就体现了乐器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是一个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三)广泛选择乐器种类

新课标明确提出,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以打击乐器辅助教学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声音素材作为歌曲或表演的伴奏,这些素材并不局限于演奏乐器,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音响等,不涉及具体的范围。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以学生参与演奏实践活动为主,如学习口风琴、竖笛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欢快的歌曲,如《嘀哩嘀哩》,通过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使其学会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等,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演奏速度、力度以及节奏,在演奏活动中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与自然音源;同时引领学生切身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或者鼓励学生一边打节奏一边打节拍,让学生的音乐技能随着成长速度不断提升。总之,在小学音乐学习中,组织节奏训练很重要,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节奏训练,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降低学习难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乐器教学注重在视唱、演奏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听、说、看、想不同感官的情绪,让各个感官都参与其中,通过聆听增强真实感触,加深其对乐器演奏力度、音色、方式等方面特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的提升。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通过乐器表演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如果为他们配备一个小乐器,则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乐器教学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组织赏析音乐活动时可以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音乐与美术的艺术融合形式,增强学科间的交叉互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蒙古族民歌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蒙古的大草原场景,再播放这首歌曲,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不断想象,绘画一幅关于草原的美术作品。以这样的实践方式强化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准确演绎歌曲的旋律,赋予课堂活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完善乐器融合方式

基于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不同因素干扰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乐器教学时,教师必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讲解乐器使用技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目的。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乐器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曲目与乐器的融合方式,优化乐器教学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选择那些蕴含浓厚的趣味性、简单易懂的曲目,合理地运用乐器进行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提高乐器教学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蕴含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青蛙音乐会》这首民间乐曲,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进行伴奏练习,让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乐器,模拟一场生动的音乐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很有帮助。结束某歌曲的教学后,学生可以利用乐器模拟不同动物的声音,从而通过歌曲演唱和乐器训练等形式锻炼音乐创作能力与想象力,提升音乐技能。

(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蕴含趣味元素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乐器演奏。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正能量,顺利开展乐器教学,充分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参与度。比如,在组织《我是人民小骑兵》的舞蹈音乐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的舞蹈,让学生切身体会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各种方式来伴奏。例如,一个小组使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一个小组使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其他小组则进行哼唱。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舞蹈音乐,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节奏进行伴奏,不同小组使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伴奏表演。为了避免混乱,学生可以进行分段演绎,一曲完成后,交换各自的乐器再次演奏,直至每个学生都能切身体会不同打击乐器的使用方式,完成了不同回合的演奏练习。

(七)增强演奏成就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乐器教学的初期,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乐器,确保乐器教学难度与之相符,避免使用那些旋律变化较大的乐曲,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奏出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组织《卖报歌》教学时,这首歌的旋律学生都比较熟悉,能够跟着音乐哼唱,教师可以进行演奏示范,加强学生对笛子、铝板琴等乐器的认识,并在演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曲子中使用了什么音符,及时为学生演绎这些音符的表演技巧;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笛子、铝板琴等乐器的练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些音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串联,以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必须不断地为学生渗透演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无形中熟悉各种演奏技巧,从而在接下来的演奏中自主摸索,积极参与乐器的演奏练习,获得不错的训练成效。

(八)提高乐器教学成效

小学生无法长时间维持好奇心与探究欲,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重复性内容的增多,他们会降低探索热情。为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必须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在各种问题的化解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比如,面对乐器的融合,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教师应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与支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各种乐器的热情。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表演的机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乐器的自信心。比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文娱活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乐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与指导,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网址: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https://klqsh.com/news/view/106126

相关内容

论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重拾生活旋律:退休后学乐器,来红松课堂 带您奏响第二人生!
用音乐陶冶生活:你应该学一种乐器的8个原因
《乐器的种类与特点:初中音乐教学教案》.doc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分享乐器音乐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如何打造小学“快乐作文”课堂
学习音乐与乐器演奏.pptx
生活中的自制乐器与演奏
论音乐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疗愈功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