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底线何在?低俗当有趣,观众怒了!
通过观看脱口秀节目,了解当下流行的幽默元素。 #生活乐趣# #幽默搞笑#
最近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想找个乐子,看看脱口秀,结果看着看着,这心里不但没乐起来,反而越来越堵得慌。
本来是下班下课后放松一下的娱乐,怎么现在搞得跟上思想品德课似的,甚至有点像在围观吵架,让人坐立不安。
这门从国外传过来的说话艺术,到了咱们这儿,好像有点变了味道,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还是我们当初喜欢的那种,能让人从心里笑出来的脱口-秀吗?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咱们先从最表面的东西说起,那就是好不好笑。
一个好的脱口秀段子,听完之后的效果应该是,你先是愣一下,然后反应过来,接着就是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嘴里还念叨着“哎哟,可不是嘛,说得太对了!”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它说出了我们很多人心里想过、或者经历过,但就是没能那么巧妙总结出来的事儿。
它靠的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一种智慧的共鸣。
可现在呢,很多所谓的“梗”,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硬憋出来的。
你能明显感觉到演员在台上费了老大的劲儿,把网上流行的几个词,几个不怎么高明的谐音,还有一些标签化的人群,生硬地搅和在一起,然后硬塞给你,告诉你“这儿是笑点,快笑”。
这种感觉,就像上学的时候,班里总有那么个同学,特别想让大家开心,但又没什么幽默细胞,每次他讲的笑话,结果就是全场一片寂静,只有他自己在那儿尴尬地呵呵。
比如,有些段子为了显得自己很深刻、很犀利,就特别喜欢玩谐音梗,把一个普通的字往性别对立或者社会批判上引。
这种小聪明,偶尔用一次还算新鲜,可要是整场表演都建立在这种浅薄的文字游戏上,那幽默就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口号式的挑衅。
观众感觉不到艺术的巧思,只感觉到被强行按着头,听人输出观点,那种感觉,别提多别扭了。
如果说笑点尴尬还只是个技术问题,那接下来这个,就是方向问题了。
脱口秀这门艺术,在它诞生的地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它的矛头,一般是朝上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它主要讽刺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是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是那些需要被打破的陈旧规矩。
喜剧演员就像古代宫廷里的弄臣,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用笑声去挑战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东西。
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社会价值。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脱口秀,却把这个矛头给转了向,不向上,反而开始向旁边的人,甚至是向着更普通的人开火。
它不再关心那些真正的大问题,反而热衷于在普通人内部制造矛盾,最常见的就是挑起男女之间的对立。
这就像一把本来应该用来做精密解剖的手术刀,现在被当成了一把大锤,抡起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乱砸。
很多观众感到不舒服,根子就在这儿。
大家觉得,如果你真的想为女性发声,想反对那些不公平的传统,那你应该去说那些真正让人心痛的事。
比如,那些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那些真实发生在生活里,让女性被压迫、被伤害的事件。
这才是真正有力量、有意义的批判。
可现在有些表演,直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成“男人都有问题”,用一个生理特征来划分阵营,把所有男性都放在了对立面。
这就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新的问题。
比如,演员可以说自己家里的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来反映一个现象,但如果她绕开具体问题,只是反复用一些侮辱性的词汇和标签去攻击一个庞大的群体,那这就不是为了追求平等,而是纯粹为了发泄情绪,为了获得一部分人的掌声。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深刻的社会议题,变成了一场简单粗暴的拳击赛,除了加剧对立,让双方的误解越来越深,没有任何好处。
慢慢地,脱口秀的舞台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变了。
以前,我们觉得脱口秀演员就像一个善于言谈的朋友,他在台上分享他的生活,他的观察,他的倒霉事,我们听着,感觉亲切又好笑,因为在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交流,像朋友之间写信聊天一样,哪怕观点不完全一样,也能会心一笑。
可现在,一些演员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高高的台子上,他们不再是分享者,而变成了审判者。
他们好像手握着某种“绝对正确”的真理,对着台下的人指指点点,告诉你应该怎么想,不这么想你就是错的。
整个表演,不像是在说笑话,更像是一场不容辩驳的审判。
结果就是,台下的观众也分成了两派,同意他观点的人,就拼命鼓掌欢呼,感觉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嘴替;而不同意他观点的人,就感觉自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如坐针毡,只想快点离场。
一个本来应该用笑声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互相抱团、互相攻击的战场。
笑声不再纯粹,喜剧的精神内核——那种让我们在笑声中发现彼此共通之处的温暖力量,也就消失了。
当然,我们也要思考一个更深的问题,为什么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脱-口秀,偏偏就有市场呢?
这背后,其实是有着非常真实的社会情绪和历史伤痛的。
就拿重男轻女来说,在我们的父辈、祖辈那里,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很多家庭里,女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她们的牺牲被视为理所当然。
这种不公平所积累下来的委屈和愤怒,是真实存在的,不应该被无视。
当脱口-秀这个可以直接表达观点、抒发情绪的出口出现时,这股积压已久的怒火,自然就找到了一个喷发点。
但最让人担忧的,也正是这一点。
当人们把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和“观念”的愤怒,错误地、简单粗暴地转移到对另一个“性别群体”的攻击上时,其实就掉进了一个新的陷阱。
我们没有去合力拆解那个制造了问题的、不合理的旧思想,反而是在男女之间竖起了一道新的高墙,让大家互相指责、互相防备。
男人觉得委屈,认为自己被一竿子打死,被无端攻击;女人觉得愤怒,认为自己的情绪表达是天经地义的。
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内耗,都在互相伤害,而那个真正应该被改变的、藏在背后的问题,却被所有人忽略了。
脱口秀作为一种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它本可以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用幽默化解矛盾,用智慧促进理解。
但如果它被当成了煽动对立、收割流量的工具,那伤害的不仅是喜剧本身,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沟通环境。
我们作为观众,期待的是能让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感到温暖的喜剧,而不是那种看完之后,心里只剩下对立和疲惫的“喜剧”。
举报/反馈
网址:脱口秀底线何在?低俗当有趣,观众怒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107793
相关内容
脱口秀线下俱乐部,赔麻了脱口秀演员嘻哈:人们更尊重女性了,但离理想状态仍有差距
脱口秀内容引争议:生活琐事搬上舞台,观众直呼审美疲劳
女演员上桌,脱口秀的路盘活了还是走窄了?
脱口秀的艺术与笑料探秘
今晚80后脱口秀——趣谈读书声音免费在线播放
脱口秀的魅力与幽默艺术的探索
《克莱因历史》上演沉浸式悬疑脱口秀,独特喜剧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生
脱口秀为何变味?舞台笑点为何越来越难下咽
在肆无忌惮的笑声中,感受线下脱口秀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