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短短几分钟一集的微短剧,已经成为这两年最热门的影视新宠。在西安高新区的孚希AI影视中心,这里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后期处理及影片发行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平台。写字楼里“造梦”,电梯上下“转场”,这种忙碌和快速发展正是西安微短剧产业发展的缩影。
举个栗子,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已成为当下内容消费“新赛道”。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安目前有600余家微短剧公司,微短剧产量占到全国的60%,无论是作品承制数量还是爆款产出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可以说,西安已经在全国抢得了先机,占据了一定的行业优势。
今年以来,随着行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微短剧正处在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短剧之都”,西安需要加速构建从创意孵化到制作发行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条,使微短剧从“数量流量积累”迈向“质量效益提升”,推动微短剧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集群化方向持续迈进,努力构建这一新型文化业态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
首先,微短剧要获得长远发展,核心还是在于扎实的内容质量。那些粗制滥造、违背现实逻辑、靠猎奇博眼球的内容,注定走不长远。朝着精品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在政策的引导下,西安微短剧已经开始了精品化的探索。例如今年4月25日,国内首部非遗秦腔戏曲题材竖屏微短剧《火焰驹》精华版亮相央视电影频道,以“非遗+微短剧”的形式,用现代影视语言重构秦腔经典剧目,在年轻观众中掀起传统文化热潮。
其次,打造一流的微短剧产业生态体系。微短剧出现之初,有着生产难度低、制作成本小、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复杂的打光和摄影设备,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拍摄制作要求也在不断升级。相较于传统影视微短剧拍摄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要积极发展符合微短剧拍摄制作的基地,才能构建一个真正闭环的微短剧生态圈。目前,西安的西咸新区造梦工厂影视基地、西安高新孚希AI影视中心、十里沣河微短剧影视基地等一批专业的微短剧拍摄制作基地正在快速发展。
同时,需要积极借助“微短剧+”等跨界融合新模式,让悬浮、单一的剧情借由文旅、普法、品牌等找到落点,丰富创作维度,加快孕育新内容、新模式、新服务,推动微短剧产业链愈加健全。
如今,微短剧作为影视行业的新兴力量,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内容不断迭代升级,行业的社会责任属性也在不断强化,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要推动西安微短剧产业从“当红”走向“长红”,还需要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社会多方合力推动。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评论区聊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