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育儿:饮食清淡的标准——来啦!
托幼机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标准 #生活常识# #育儿技巧# #托儿所教育#
此文为果雪儿面向亲子中医育儿家庭俱乐部推出的“清明时节中医育儿”系列公益讲座内容之一,欢迎更多家庭参与到中医育儿健康家庭俱乐部中来。
中医育儿群的家长朋友:
您好。
平时啊,我们经常听说,饮食要清淡。
那么,怎么吃,才算饮食清淡呢?饮食清淡的标准是什么呢?
接下来呢,作为家长亲子中医育儿课程暨儿童中医启蒙课程的研发者、推广者,果雪儿就为您分享下。
第一个方面,口味上,要清淡。
口味要清淡,做到这“四少”。
1、少油。
食物中油脂多了,人就容易肥胖,引起高油脂、高血压、高血糖。
平时应以植物油为主,成人每天摄入25克到30克。
2、少盐。
摄入过量的盐,容易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肾病。
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下。
3、少糖。
吃糖多了,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增加肥胖、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几率。
成人每天糖的摄入,要控制在25克以下。
4、少辣。
过度吃辣,容易导致口腔、皮肤、肠胃等多方面的身体问题。
平时还是要少吃辣为好。这里的辣,除了辣椒,还包括胡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第二个方面,食量上,要清淡。
管住嘴,吃饭七八分饱,不要吃撑吃顶。
超量过载的饮食,容易增加脾胃负担,引发多种疾病。
少吃一口饭,垃圾就少一点,健康就多一点,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第三个方面,食材搭配上,要清淡。
饮食清淡,不是说不吃肉,也不是说一味吃素、多吃粗粮。
饮食清淡的前提是膳食平衡,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海鲜坚果野菜等食物多样化,要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
尤其要注意的是,大鱼大肉的“荤腥”要少一些,蔬菜水果的“素”要多一些,荤素搭配饭更香;
粗细也要搭配,过度吃粗粮并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四个方面,烹饪方式上,要清淡。
烹饪方式是饮食的关键,而我国烹饪方式之丰富,几乎穷尽想象。
一般来说,煎炸熘炒的油传热方式可以少一些,氽涮煮炖的水传热方式以及蒸的气传热烹饪方式可以多一些,至于卤酱熏烤腌焗及拔丝膨化等其他烹饪方式更要少一些、再少一些,以保证饮食的清淡、健康。
第五个方面,时令上,要清淡。
清淡食品才可尝其“鲜”,而时令蔬菜及水果都是当时季节的食材。
多吃季节性的蔬菜水果,也才能顺其自然规律,保证食品的营养更加全面新鲜。
第六个方面,饮食清淡,水是基础,亦是灵魂。
要保证足量饮水、及时饮水、少量多次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适当喝些果汁、茶水。
平时还可以多熬粥汤,热热乎乎,汤汤水水,细水长流。
第七个方面,饮食清淡,需要更多“清淡”好习惯。
比如,饮食时候,要细嚼慢咽,享受人间美味,而不要狼吞虎咽;
限酒,禁烟,尤其是饭桌上不要抽烟,喷云吐雾,污染环境;
避免或尽量少吃零嘴,少点快餐;
坚持吃早饭,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等等。
此文为果雪儿面向亲子中医育儿家庭推出的“清明时节中医育儿”系列公益讲座内容之一,欢迎更多家庭参与到中医育儿健康家庭俱乐部中来。
1、科普内容旨在推广中医药文化,厚植中医药文化自信。
2、凡诊疗及养生,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具体应用。
亲子中医育儿群|亲子中医育儿366课程欢迎您
中医育儿根文化、母亲育儿心经、健康中国家风
原创作者:敦敏老师(果雪儿“儿童中医启蒙课程+家长亲子中医育儿366课程”团队成员)
点击图文了解详情
中医育儿家长俱乐部
1、加关注。关注本公众号:中医育儿群
2、加好友。微信号:guoyiqimeng(“国医启蒙”的汉字全拼),标注“家长俱乐部”。
3、加群。添加好友后,需要自我介绍(地区、姓名、意向、目标),让群主确认您是真诚家长,而不是广告党,之后将您加群。目前入群学习免费,敬请把握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大国育儿:饮食清淡的标准——来啦! https://klqsh.com/news/view/195229
相关内容
平衡膳食的八大准则,助您享受健康饮食!育儿小知识︱夏季幼儿健康饮食小知识
“饮食清淡”就是喝粥吃素?其实你应该这样做
秋季清淡饮食能养生,但要牢记这7大饮食原则!
想吃出健康?日常饮食要点来啦!
秋季幼儿饮食小常识 秋季幼儿饮食注意事项
儿童饮食与健康,儿童健康饮食知识
“月嫂”“育儿嫂”服务有了“新国标”
幼儿园夏季育儿知识大全
选择食品的七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