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娱乐圈因一则“王楚然手写信”的爆料掀起轩然大波。事件起因于网友曝光的一张“王楚然亲笔信”照片,信中字迹娟秀,内容提及对合作演员张凌赫的“特别感谢”,并附有“期待再次合作”的暧昧表述。照片迅速登上热搜,#王楚然张凌赫恋情#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网友纷纷猜测两人是否因戏生情。
随着舆论发酵,细节逐渐浮出水面。7月14日,《这一秒过火》剧组路透视频中,张凌赫在暴雨戏份后单手抱起穿紫色旗袍的王楚然,水珠顺着西装肌肉线条滑落,画面充满性张力。粉丝将此片段与手写信内容关联,认为“字迹中的温柔”与片场互动如出一辙。然而,7月23日,有技术博主通过笔迹分析软件对比王楚然公开签名,发现信中字迹的笔画粗细、连笔习惯与本人签名存在明显差异,质疑信件真实性。
争议高潮出现在8月17日。某AI技术公司公开承认,该手写信系其研发的“AI笔迹模拟系统”生成,输入王楚然公开笔迹样本后,系统可复刻其字迹风格并生成指定内容。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技术原用于文物修复中的笔迹复原,此次被恶意用于制造娱乐话题。消息一出,舆论瞬间反转,网友怒斥“技术滥用无底线”,#AI伪造明星证据#话题冲上热搜榜首。
面对争议,王楚然工作室于8月18日凌晨发布声明,称“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撰写此类信件”,并表示已对AI公司及初始爆料者提起诉讼。张凌赫方则以“专注作品”为由未作回应。事件最终以AI公司道歉、删除所有相关内容收场,但王楚然因此陷入“技术受害者”与“炒作参与者”的双重争议。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娱乐圈的三大乱象:其一,AI技术滥用成新隐患,从伪造音频到模拟笔迹,技术进步正挑战公众信任底线;其二,明星隐私边界模糊,片场互动被过度解读,连手写字体都成为炒作素材;其三,粉丝经济扭曲舆论,部分网友为维护偶像,甚至对技术分析结果进行人身攻击。
大众对此事件普遍感到疲惫与警惕。有网友评论:“以前吃瓜看真人,现在吃瓜还要辨真假AI,娱乐圈什么时候能回归作品本身?”也有粉丝反思:“我们到底是在追星,还是在被数据和算法操控?”这场“字”迹风波,最终成为2025年娱乐圈技术伦理讨论的标志性事件,提醒着所有人:在AI时代,保持理性与人文温度,比追逐热点更重要。[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