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

发布时间:2025-08-30 08:14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笔记帮助积累生活感悟。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读书笔记感悟#

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少:只懂那一点点。

整句翻译: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

读音

Shū dào yòng shí fāng hèn shǎo。(书到用时方恨少。)

原意

字面意思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

最后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例句

作为学生,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否则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也有与“船到江心补漏迟”连用的。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3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详见:语文,附录五 俗语类(p.56)

6词条图册

网址:书到用时方恨少 https://klqsh.com/news/view/199177

相关内容

书到用时方恨少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谁)
书到用时方恨少(汉语谚语)
眼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何处,全诗是什么?
顺恨的小苦瓜们到底要刀我多少次!
逆境重生——恨不早读十年书
书单|迷茫的时候,不妨看这5本书找到方向
升级啦!读书+观影+交友=一周一书NO.17:王安忆《长恨歌》
叶轻眉这个名字,爱者众多,恨者亦不少
青少年该看哪些书?推荐青少年人格养成的8本必读好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