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接触《成功学读本》的时候,就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美国有位叫塞尔玛的女子,一度时期曾陪伴她的丈夫驻扎在某个沙漠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塞尔玛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没人陪她聊天,附近只有语言不通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塞尔玛非常寂寞,她写信给父母说自己打算抛开一切回家去。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另一个却看到了星星。”这两行字深深地烙在了塞尔玛的心里,她决定要在沙漠中寻找自己的星星。她开始与当地人交朋友,对土著的纺织品、陶器感兴趣,还研究那些引人入胜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在沙漠中寻找几百万年前留下来的海螺壳。她甚至带着欣赏的目光看沙漠落日,这些环境原来曾是她难以忍受的,如今却慢慢变成了令她兴奋、流连忘返的景致。当地人被她的真诚所感动,纷纷将舍不得卖给外地观光客的纺织品和陶器都送给了她,这一切使得她的生活完全得以改变。塞尔玛回国后,根据自己的真实心历写成了《快乐的城堡》一书,引起了较大轰动。

这则故事十分生动,其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凡事必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进取,永不言弃。我也经常听人说起关于调整心态的话题,总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要遇事总是很懵懂的,对大方向的把握和操控没有局外人那么清楚,意气用事了便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利。我做过这样的试验,没有十足把握时很容易在判非过程中出现错乱,成功的几率很低,原因就是对似曾相识的东西心生疑虑,反而更易矫枉过正。对于心态的问题,我求解过许多答案,书上说心态是人行为的基础,影响着人的行为趋向,或者说心态干脆就是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态度,继而还有更抽象的说法,都不如有位朋友解释的通俗。这个朋友告诉我,心态就是遇事时的想法,可不是吗,凡事你往积极方面去想,再大的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如果想法消极了,多灿烂的天空也会变得灰暗,心态不同,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因而牢窗中的星星何等重要。
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常会手忙脚乱,大多是因为心态调整的不够及时,同时也少不了总在思前想后中优柔寡断。这也难怪,人的思维存在许多惯性,从调整到适应有一个必经的过程,那种像电影里紧急刹车而后就地掉头的特技其实只在理想中有过,并非人人都可迅速地拿捏到位。不过还好我是积极的,在不断向上的追求中也曾多次改变过命运,甚至还一度让世人惊叹不已。这就够了,印证了我生平如此的幸运。而人的命运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像俗话说的那样,“三穷三富不到老”,当处在低谷的时候,我是看到泥土还是看到星星呢?今夜的星空格外闪耀。
《成功学》是一门很好的学问,当我低调的时候,就捧出来诵读一二,企图找一点励志,找一点自尊,寻求一些克难攻关的勇气。再回到先前的故事,虽说围绕塞尔玛的一切依然如故,可添加了自信、乐观、进取与热情等诸多积极的元素,心态变了,行为变了,结果也就变了,所以说改变人生的还是自己。我的星星在哪里,我要去找寻!


来源丨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云鹏
本期编辑丨李璇
编审丨孔祥曙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