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出狱行长当网红?对“毁三观”的流量经济坚决说不!
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经济”,推动了内容创作和消费的新趋势。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社交科技#
作者:何涛
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及至根绝“毁三观”的网络内容,让流量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近日,一名自称民生银行某支行前副行长的男子肖某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视频,通过讲述入狱前后的经历受到网友关注,一周“涨粉”2.2万。在收到网民投诉后,8月26日,抖音黑板报官方微博回应称,经核查,报道所示账号发布内容涉及以犯罪经历博眼球,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已处置禁言。
据媒体报道,该男子当年因参与一起金融诈骗案,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该起案件骗取了147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27.46亿余元。
一名因金融犯罪入狱9年的前银行管理人员,刚出狱就凭借讲述自己的污点故事成为网络红人,并且其主要目的不太像是教育警示世人,而是为了“带货”挣钱。这场荒诞剧直到网民投诉、平台制止才告一段落,折射出当下流量经济发展中的畸形现象,发人深思。
在这起事件中,最令人愕然的是肖某的行为逻辑——将本应是人生污点的犯罪经历,当作吸引流量的资本。这种将犯罪经历娱乐化、商业化的行为,不仅反映肖某接受法律惩罚后的灵魂涤荡并未到位,也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和对公序良俗的公然嘲讽。
肖某虽然已为此前的犯罪行为付出代价,但他对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认识显然仍有欠缺,依然没有摆脱通过旁门左道发财致富的冲动。这种迷失了是非观的行为倾向,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触碰法律的红线。
令人担忧的是,类似行为并非孤例。在粉丝经济兴起的当下,通过各种造假摆拍、恶意蹭热点来吸粉变现的情况层出不穷。前不久大量假冒“北大韦神”的账号刚被清理,最近又涌出一堆通过AI仿声假冒全红婵卖鸡蛋的账号。这些账号唯流量是图,愚弄了消费者,异化了流量经济,堪称网络世界的污泥浊水。
流量经济本是好事,坏的是不择手段、不讲吃相甚至不讲法律的“带病”流量经济。健康的流量经济应该建立在提供真实价值、传递正能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低俗、造假和违法犯罪。
在流量乱象中,社交媒体平台的角色与作为备受质疑。在算法驱动的流量逻辑之下,一些平台倾向于呈现猎奇与争议内容,从而给“带病”流量大行其道提供了空间。其实,流量乱象损害的不仅是用户体验,更是平台自身的公信力与长远生态。平台涨粉是好事,但绝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作为流量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平台最应该站出来对流量乱象大声说“不”。
此次抖音官方及时出手禁言肖某,做法值得肯定。但比亡羊补牢更应该做的是防微杜渐,当好流量经济的“守门人”。平台应当建立更敏锐的预警机制与更严格的内容准入门槛,争取更早识别不良信息,更早堵住污水入口,保持网络世界和流量经济生态的清朗健康。
网民也需要检视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的行为表现,避免成为“带病”流量经济的帮凶和“炮灰”。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关注、每一条评论,以及每一个下单,都在无形中为内容生产者投票。在肖某案例中,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还能为其一周“涨粉”2.2万,本身就不正常。理性看待网红文化,拒绝为低俗、违法内容贡献流量,是每个网民应有的责任。
只有平台、内容生产者、用户,以及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及至根绝“毁三观”的网络内容,让流量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造福于所有人。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责任编辑:刘德宾
网址:媒体:出狱行长当网红?对“毁三观”的流量经济坚决说不! https://klqsh.com/news/view/200730
相关内容
网红经济是指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对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营销,将粉丝对他们的关注度转化为购买力,从而将流量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近年来,网红经济出现爆网红经济:流量背后的财富密码
什么叫做网红经济?2022网红经济行业分析报告
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网红“掉粉潮”背后的流量经济隐忧平台、个人与行业的三重博弈
审陌:有人问:“如何看待网红经济?”。 网红经济,是指以网络红人为中心,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内容的传播,吸引大量粉丝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社会媒体营销的力量。 对于它的出现,众人对其态度褒贬不一,今天我们来站在客观角度分析网红经济的优劣。 1. 创新与就业:网红经济为很...
(参考)浅析网红与网红经济.doc
浅析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网红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网红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浅谈“网红经济”热潮下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影响及引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