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科普|“新能源”已融入生活,“双碳”应成为“日常”

发布时间:2025-08-31 01:02

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生活新风尚#

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姚嘉莉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蔡国田博士,作客第111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带来了《赋能未来生活中国双碳战略制定及实施》低碳科普讲座,从“双碳”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为切入口,与公众共同探讨“双碳”与新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蔡国田博士首先介绍说,我国的双碳战略对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很多影响。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一词处处可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各类的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比如说,大家如今离不开的电,常见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些都跟双碳战略制定与新能源的发展密不可分。

为什么要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蔡国田博士介绍,例如当下气候的变化这个问题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一个因素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现在全球每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300至400亿吨,排放量会随着时间而累计增加。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多,就会产生温室效应,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频发。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社会的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凳子、桌子、生活用品的材料都要消耗能源制造。消耗能源,就会带来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持续增长,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趋势特别地明显,增长速率快。蔡国田博士说,“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就会越发严重,因此我们就要控制排放,提出碳达峰,最终的目标是努力实现碳中和。”

蔡国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是借助生态功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产业结构的转型;二是能源转型,将柴油、石油等能源往清洁能源方向转型,开展能源革命和能源安全。比如,珠江沿岸开展了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集群规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有我们要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为汽车的交通能耗占整个排放比重约20%至30%。助力双碳,大家要树立系统观念,从身边日常做起。

蔡国田提出,如今改变当前公众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生活中有很多“双碳”行为,比如垃圾分类、使用有机肥种植花草、绿色出行等等。这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行为不仅可以帮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够帮助“双碳”目标的达成。

图片由广东科学中心提供

审读:乔会青

举报/反馈

网址:湾区科普|“新能源”已融入生活,“双碳”应成为“日常” https://klqsh.com/news/view/201344

相关内容

2025“碳索新未来”大学生双碳科普知识大赛
昆山市周市镇举行青少年“双碳”特色科普活动
“科技追光之旅”登陆泉城,阳光新能源引领暑期科普新风尚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低碳行为 十大常见低碳生活方式分享
科技融入日常,体验升级生活每一刻
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科普动态】科普赋能 共筑美好——北辰区科协开展全国助残日科普宣传活动
融入智能科技,焕新居家生活体验
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社区
绿色金融激发“双碳”战略新动能——平安银行济南分行成功投放大额光伏电站项目贷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