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发布时间:2025-08-31 06:34

艺术阅读,如品读文学、艺术评论等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艺术休闲活动#

艺术家简介

童柯敏 Tong KeMin

童柯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金融油画院副院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特聘画家。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当代油画院副院长。

艺术评论

在笔触褶皱里打捞乡土灵魂

童柯敏以村庄为母题的油画创作,是一场对乡土精神的深度招魂。当多数艺术家沉迷于概念化的田园想象时,他却将笔触扎根进泥土缝隙,在颜料堆积的褶皱里,复活那些被现代性浪潮冲刷得模糊的乡土记忆。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一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01

笔触:乡土肌理的物质转译

熟悉童柯敏艺术履历的观者会知道,其代表作如《金满地》、《八一聚》、《文家市会师》、《倒伏的稻子》等,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母题,画面充满强烈的叙事张力与时代厚重感。而 "梦吟云水谣" 系列则将目光投向乡土生活。这种转向并非偶然 —— 作为湖南本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童柯敏对村庄形态有着天然的熟悉度 —— 黑瓦土墙的民居、依山而建的村落布局、环绕村落的梯田与林地。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二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他的画笔从不是顺滑的 “描摹工具”,而是带着泥土温度的 “拓印器”。看那夯土墙的肌理,颜料如干裂的泥土般堆叠,深褐与土黄的笔触交错,恰似岁月在墙面上刻下的皱纹;石板路的纹路里,灰蓝与赭石激烈碰撞,每一道笔触都藏着鞋底与石板摩擦的声响。在描绘水车时,厚重油彩反复积压,轮辐的线条像生锈的铁链般纠结,水流处却用稀薄颜料晕染,这种笔触的粗粝与细腻,本质是乡土物质性的视觉转译,把村庄的 “触感” 生生拽进观者眼球。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三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八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02

色彩:记忆光谱的主观重构

童柯敏的色彩逻辑,是打翻了乡土生活的调色盘。土楼系列里,本该暗沉的夯土墙体,被他调入金黄、赭红,在阳光下烧成暖烘烘的色块,像刚出炉的红薯般发烫;《水车》中,木屋的棕褐里掺着草绿,水面倒映着天空的灰蓝与远山的黛青,色彩不再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记忆的光谱重组。他刻意弱化 “真实光影”,用主观色块编织情绪网 —— 暮色中的村庄,房屋轮廓被紫灰与橙黄暧昧包裹,像老照片在昏黄台灯下泛出的光晕,把 “乡愁” 从抽象概念熬成了可触摸的色彩浓汤。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四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六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03

空间:折叠的乡土时空

这些画里的空间,是被折叠的乡土时空胶囊。土楼作品中,圆形建筑打破透视常规,围墙的曲线把远景、近景拧成麻花,菜地、小径、屋舍层层嵌套,像把整个村庄的时空压缩进一个陶罐;古树下的场景更绝,大树的枝桠如章鱼触手向四周蔓延,把天空、水面、房屋全卷进同一个平面,人物站在树影里,分不清是童年的自己在回望,还是此刻的观者在闯入 —— 这种空间的 “非理性折叠”,恰好暗合乡土记忆的碎片本质,让每幅画都成了能存放整个村庄灵魂的时间琥珀。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五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童柯敏 梦吟云水谣之七50×60cm布面油画2012年

从历史烽烟到田间地头,童柯敏的油画世界始终扎根于脚下的土地。那些画布上的人物与风景,既是特定时代的视觉记录,也是一个艺术家对生命、对土地、对历史的持续追问。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更看到了一位本土艺术家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着与土地和人民的精神联结。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二〇二五年八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艺术评论 https://klqsh.com/news/view/202251

相关内容

电视艺术评论
艺术鉴赏与评论
艺术评论
【电影艺术杂志】电影艺术用户评论
ArtReview Asia亚洲艺术评论杂志订阅
影视评论学术论坛
痛失巨匠!知名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陈履生辞世
艺术概论
论艺术与鉴赏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经典十道论述题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