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孙书磊:昆曲价值决定昆曲评论,掘古望今重塑昆曲未来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昆曲等 #生活知识# #传统文化#
01:28
8月9日下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邀请南京大学文学院孙书磊教授为大家授课。
孙书磊教授由昆曲、京剧和地方戏的差别、演绎的难易程度以及古典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差别引出昆曲价值决定昆曲评论的论述观点,随后他围绕昆曲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昆曲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昆曲的未来及其当代价值,价值认知下的昆曲评论等几个方面对昆曲的价值及其评论进行了由浅入深地解读与剖析,并在授课内容结束后详尽耐心解答了培训班学员们的各类疑问。
一、昆曲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孙书磊教授指出:昆曲起源于昆山腔,形成于对昆山腔的改革,魏良辅接触北曲后,意识到“依字行腔”比“依腔传字”更能准确表达,于是根据北曲的演唱形式对昆山腔进行改造,最终形成了昆曲。戏剧家梁辰鱼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格律创作《浣纱记》传奇,把昆曲搬上了戏剧舞台。因此昆曲有600年历史的说法并不准确,严格来说昆曲的历史应为400年。
昆曲的辉煌时代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此后明末清初也较繁荣。昆曲的流行范围,主要是上层社会。其“清柔婉折”特色,尤为士大夫赏识,被他们奉为“南曲正音”,因此,昆山腔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文人学士,一般多在官僚的庭堂上演唱。
但同时,由于昆曲流行受到一定限制,清乾隆中叶“花部”兴起,昆曲走向了衰落。“花部”即地方戏,“雅部”即昆曲,即便如此,昆曲仍有着极高的、神圣的社会地位,花部的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都以它为基础,吸收它的营养。
20世纪20年代,苏州开始兴办昆剧传习社,培养一大批的“传”字辈、“继”字辈的艺术家,昆曲一度复苏。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正式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第一位)。昆曲再次复苏。
由此可以看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层面的历史价值涵盖了四个方面:它代表中国古典优秀戏曲艺术的当代遗存,代表中国古典优秀文学文体的当代遗存,代表中国古典优秀文化的当代遗存,代表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当代遗存。
二、昆曲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在文本方面,孙书磊教授以《牡丹亭》剧本唱词片段为例,讲述昆曲的文学化、经典化特征。在脚色行当方面,昆曲集中体现出中国古典戏曲叙事结构的“脚色制”,孙书磊教授以演员演绎时手中团扇、折扇的高低位置等表现手法,详细讲述了昆曲中脚色分工明确,讲求对称、对比、映衬的特点。他由此特别提到,无论评价何种戏,均应考量此戏如何体现出中国古典戏曲昆曲的特点及程度的深浅等。在排场方面,昆曲的场次安排,注意文场武场、热场冷场的调剂。在唱腔方面,昆曲用喉转音,精致细腻,咬字分头、腹、尾,“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形成清柔婉转、抑扬顿挫的风格。在伴奏方面,昆曲以笛为主,江南丝竹特征尤为突出,风格悠扬,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沁人心脾。在表演方面,昆曲绝非一般的载歌载舞,而是“无动不歌,非歌不舞”的动、歌、舞的完美结合。在舞美方面,昆曲的舞台美术追求色彩雅致和谐,凸显象征意义。由此诸多特点,可得出昆曲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叙事文学、韵文学、乐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古典叙事学、表演学、美学、哲学等诸多艺术价值。
三、昆曲的未来及其当代价值
在讲授这一点之前,孙书磊教授首先强调了昆曲演出环境的重要性,谈及昆曲的演出应在雅致的环境中。这一点恰恰与昆曲的人文价值相呼应:昆曲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原则与古代文人的人格追求。它将民间俗文学、俗文艺提炼为受文人喜欢的雅文学、雅文艺,其追求独立的人格精神与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精英文人的生活理想。昆曲的上述品质,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昆曲与人类精神追求的发展趋势合拍,不会只是博物馆艺术。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可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关于如何进行昆曲当代价值的探索及未来创作,在课后的答疑环节,孙书磊教授也简要提供了思路:昆曲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大众化,但不能操之过急;不要担心昆曲成为博物馆艺术,一定会产生适应时代的创新,但只有经过时间验证的创新才是成功的;昆曲的发展需要提高观众的认知,不能一味迎合观众,需要把观众“向上”引导;昆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
四、价值认知下的昆曲评论
一是昆曲评论主要是艺术评论,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评论。二是昆曲评论主要是戏曲评论,不通用于话剧、歌舞剧、影视剧、小说的评论。三是昆曲评论主要是昆曲的本体评论,作为特殊的戏曲体制评论,不同于其他戏曲艺术(京剧、其他地方戏)的评论,尤其要注意昆曲对不同题材的适用性。四是昆曲评论应有传统文化评论的视角,但要具体,不是空疏的泛泛而论,应当有很强的使命感。五是昆曲评论应该在全球化语境下,既要有世界艺术发展的视野,又要坚持昆曲本体的原则。
在课程的答疑环节,孙书磊教授还就如何进行规范地昆曲写作训练、如何选择合适的昆曲观演剧团以及昆曲剧目中生、旦角色的出场等现实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传道解惑。
通讯员 曹梦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潘肖敏(实习)
校对 盛媛媛
举报/反馈
网址:艺术评论|孙书磊:昆曲价值决定昆曲评论,掘古望今重塑昆曲未来 https://klqsh.com/news/view/202281
相关内容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音乐季:古典协奏曲的新秀演绎与艺术魅力喜报!| 北方昆曲剧院袁国良荣膺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先守正再创新——上昆学馆制十周年暨庆祝518昆曲非遗日,赏“春色如许”
2025年“昆山市顾炎武日”主题活动暨昆剧电影《顾炎武》观摩会举行
上昆今年新创大戏《归鸿赋》京昆合璧 9月首演
著名戏曲史论家、教育家钮骠去世,享年93岁
不打开北昆《游园·惊梦》,怎知戏曲创新春色如许?
从舞台到直播:杨昆的艺术追梦与人生百态
昆曲演员邢岷山饰藏海传曹公公,阴狠扭曲诠释到位
冯巩姜昆郭德纲奢华别墅曝光 揭秘曲艺大腕豪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