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吃饭指南来了!8个准则,把吃吃喝喝的事儿全都搞明白
定时定量吃饭,避免饥饿时大吃大喝,防止血糖波动。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健康饮食建议# #孕妇营养指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96卷第5期
《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4年第32卷第3期
《中国健康营养学杂志》2023年第33卷第2期
咱中国人吃饭这事儿,简直是比打仗还讲究!从古至今,吃饭不仅关乎果腹,更是养生长寿的大道至简之法。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如今却被快节奏生活冲得七零八落,人人叫嚷着"我们到底该怎么吃"?
食色,性也,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占据半壁江山,若连这点儿事都整不明白,岂不白活这一遭?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7%,血脂异常检出率高达40.4%。这些数字背后,是国人饮食结构的严重失衡。
病从口入非虚言,许多现代疾病皆与饮食不当密切相关。
今日老夫不揣浅陋,将八大饮食准则娓娓道来,望诸君细细品味。
准则一:粗细搭配,五谷为养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理念。
《黄帝内经》中言:"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强调的正是饮食多样化。
粗粮细粮要搭配着来,光吃大米白面,肠胃日久必受其害。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如同一把细微的刷子,能将肠道中的毒素垃圾一扫而空。
国家营养师建议,粗粮应占到主食总量的30%左右。
准则二:三餐有度,早餐当皇帝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话用在吃饭上也是千真万确。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8%的城市居民不吃或少吃早餐,这实在是要命的习惯!
古人云:"早上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
早上7-9点是胃经最旺盛的时辰,此时进食,消化吸收功能最佳;而晚上7点后,脾胃功能逐渐减弱,过多进食易导致脂肪堆积。
别小瞧这顿早饭,它能调节血糖,改善认知功能,甚至有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常吃早餐的人高出27%!
准则三:八分饱足,慢嚼细咽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吃饭要细嚼慢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摄入过量,因为大脑需要约20分钟才能接收到"饱了"的信号。
饮食七分饱,平安活到老。
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导致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中医讲究"胃不过七分饱",正是为了给胃留下消化的余地。
过度饱食会导致气机升降失调,久而久之,脾胃受损,百病丛生。
准则四:食物多样,荤素平衡
《礼记·内则》有云:"食饮有节,男女有别",讲究的就是饮食要有规矩,荤素搭配要有度。
现代营养学建议,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5%-65%。
一菜一汤不成席,五菜一汤太奢侈。中国传统饮食强调"荤素搭配",一餐之中,有荤有素,有干有稀,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达到营养均衡。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食物的性味归经,告诫人们进食需适量、多样。
准则五:四季饮食,顺应自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饮食调养。
春季,宜食用春笋、香椿、荠菜等时令蔬菜,助肝气舒畅;夏季,宜食清热解暑之品,如绿豆、苦瓜、西瓜等;秋季,宜食滋阴润肺之品,如梨、银耳、百合等;冬季,宜食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栗子等。
准则六:饮水有道,勿以水代食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是喝茶就是喝汤",这话虽然调侃,却道出了中国人对"喝"的讲究。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饮水量不足1200毫升,远低于推荐量1500-1700毫升。
古人讲究"寒温得宜,冷暖相济"。温水最养人,过冷过热皆伤身。
《本草纲目》中记载:"凡水性寒,故宜热饮,令胃中温和乃可饮之。
准则七:戒口勿过,适当放纵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物既可果腹,又能养生。
但过犹不及,任何食物都不能贪多。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过度重口味的饮食,会伤害人的脾胃。但也不必过于拘谨,偶尔放纵,生活添彩。
清代医家张璐在《本草逢原》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准则八:食不言,寝不语
"食不言,寝不语"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进食时说话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同时分散注意力,容易暴饮暴食。
进食时应当心平气和,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温度、质地和味道,这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据研究,专注进食的人群消化功能更好,肥胖率更低。
翻开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卷,饮食文化如绚丽的彩带贯穿其中。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关乎生存,更是文化的传承。
遵循这八大准则,既能养生强体,又能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之道,贵在平衡,戒在过度。
顺应天时地利,尊重自然规律,方能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诚哉斯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举报/反馈
网址:中国人的吃饭指南来了!8个准则,把吃吃喝喝的事儿全都搞明白 https://klqsh.com/news/view/202719
相关内容
平衡膳食指南|吃对才健康,7大原则全解析!糖尿病人饮食指南: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都写了!
过年必看!吃好喝好还不长肉的饮食秘籍
吃喝玩乐过一生,风流才子蔡澜告诉焦虑的年轻人的生活哲学
外国演员吃宫保鸡丁辣到直喝水
当代人的“精神饭搭子”!《半碗人间味》看完我都想回家吃饭了!
怎样才能吃饭吃到七分饱?教你7个方法,帮你控制食量
生活就是要随性,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有事别放在心上
回家吃饭的智慧(全新修订典藏版 上、中、下三册) (亲笔签名版)(试读本)【全本
吃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