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8-31 23:35

托儿所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托儿所管理技巧#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中心学校 杨爱农)

目前,平均不到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龙舟坪镇中心学校覆盖12个自然村,经济较不发达,外出打工现象普遍,留守儿童现象也较为普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发展。通过“宜昌市三峡旅游职业培训学校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服务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排除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而产生的身心缺陷,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构建充满希望、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六失”问题: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约有6%的留守儿童生活贫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顾,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衡。留守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抱怨、自卑、骄横、焦虑等心理问题;

4、行为失控。有的沉迷网吧,有的甚至存在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的恶劣行为;

5、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普遍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6、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和人身安全问题(上、下学)。

由于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依赖性少,但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力所能及的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十分迫切。

一、保障机制

1、成立留守儿童心理疏导领导小组

组长:刘彦

副组长:邓劲松 秦海书 秦明政

成员:彭建军、刘志君、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心理咨询师

2、组建心理咨询团队

组长:杨爱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成员:心理健康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共20人。

3、通过现场疏导、在线咨询、网络指导等方式让活动内容真正落地。

二、工作目标

以“定向结对”方式,根据留守儿童的“六失”特点,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关爱行动”;组建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建立服务“台帐”;根据留守儿童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亲情关爱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如下:

1、组成校内团队编写《留守儿童关爱手册》,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2、联合社区、村、学校组建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女能人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

3、开展“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宣讲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公共单位的优势,努力营造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通过宣讲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讲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讲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4、开展 “两地书亲子情”活动。组织 “留守儿童”给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写信,与父母交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5、通过系列活动,使留守儿童“六失”现象明显减少,其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纠正。

三、工作内容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包括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日常生活照料、心理健康辅导、不良行为校正、亲情沟通交流、安全自护训练等方面的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习惯决定一生。包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动手实践、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

2、健康心理幸福一生。包括心理健康维护、心理行为矫正和心理潜能开发等。

3、良好行为成就人生。包括法律知识讲座、合理利用网络,避免上网成瘾等。

4、生活帮扶点亮人生。包括建立帮扶机制,解除留守儿童生活障碍等。

5、亲情沟通理解人生。包括家长的沟通技巧和内容,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沟通技巧和内容等。

6、安全护航平安一生。包括生活安全、生理心理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等。

四、方法和途径

通过校内宣传、专家授课,志愿者服务等让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在服务主体上,不仅仅是社会组织和中小学老师作为志愿者,还让民宗、妇联、教育、扶贫等部门参与进来,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部署,将单位驻村干部作为志愿者参与,扩大了服务主体范围,特别是把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预期成效

1、编写《留守儿童关爱手册》并制作完成授课课件,开展授课和指导,使留守儿童及家长受益面达100%。

2、让留守儿童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动手实践、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将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的比例控制在5%以下;

3、对心理健康维护、心理行为矫正和心理潜能开发,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关心理健康测试优良率达90%以上;

4、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控制学生日常行为,确保留守儿童犯罪率为0;

5、建立帮扶机制,解除留守儿童生活障碍,让留守儿童衣食无忧;

6、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六、风险控制

活动实施中,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1、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社会问题比较多,有些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严重的已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2、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中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发育不全,远不能适应学生心理教育的严峻现实,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使管理重心向教学倾斜,忽视了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的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问题。教师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中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性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现实中,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4、家庭环境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指导;二是学生与家长沟通不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加大,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应对措施:

1、加强督导。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形成适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加强全体教师心理教育培训,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家长的状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举报/反馈

网址: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 https://klqsh.com/news/view/204454

相关内容

西峰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暨爱心捐赠活动
职工心理疏导培训方案(精选12篇)
“创意手工,乐享童趣”留守儿童成长小组
心理疏导简报
心理疏导的6个方法
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举办
科普教育、趣味实验 “代班家长”陪伴留守儿童过暑假
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疏导方法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实施方案.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