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斗公主,劳动少女》所吸引的确来自于标题,直观地反映出作者希望研究的文艺作品特色,而在阅读过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作者基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女权主义浪潮分析的剥茧抽丝。
所谓“战斗公主”和“劳动少女”其实合而为一,指的是那些相对独立的战斗型女性角色,近年来文艺创作中的许多女性角色一反传统的爱情题材童话叙事中作为被保护的弱势方,而是塑造出一种强势的、具备战斗力的新公主形象,比如《星球大战》中持有“死星”设计图的莱娅公主。作者通过文本中的剧情和人物结合新自由主义视角,分析女性在争取权力的运动中与劳动等相关种种话题的关系——正如题材表面的“风马牛不相及”一般,是极致的“钻牛角尖”和“放飞主题”。
作者河野真太郎将《冰雪奇缘》视为革命性的女权主义教科书,就可见一斑。作者通过剧情中艾莎对劳动的彻底解放和反爱情叙事中心的视角,将其视为否定男性依赖的女权主义意志与希望劳动消失的全球资本主义思想的混合体,从而肯定其积极意义。
如果不是作者的分析,很难联想到《千与千寻》会与后福特主义时代的感情劳动和工作福利制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劳动牵扯上关系。但作为新自由主义领域的专家和女性主义研究学者的作者,将这部作品中汤婆婆和坊宝宝的关系视作依存劳动、照料劳动有偿化进程的展示。
尽管这本书中充满了流行文化的作品和元素,但能够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还需要深厚的社会科学尤其是女性主义理论的积累功底。比如在讲述上文提到的《千与千寻》时,作者分析到“无偿劳动绝对不是非资本主义式的劳动,比如家庭主妇的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系统的重要一环”,理解这句话就需要对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的理论有所掌握,作者接下来笔锋一转:
“也就是说,有偿的依存劳动存在一种可能性,即从完全把有偿劳动强加于女性的体制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不过我们依然不得不思考这种‘解放’被新体制回收的问题,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依存劳动有偿化的两面性。它既梦想着以理想方式脱离资本主义和家长制,同时又被后福特主义式的工作福利制所吸纳。”这种思考是需要站立在理解近现代各种关于劳动与社会问题的理论的全面观照之上的,不仅超越、而且几乎是重构了作为文本的《千与千寻》的故事的一角,而将其作为作者探照灯式文化理论探索的引路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战斗公主,劳动少女》初版于2017年,而几乎与此次中译本同步,原著的增订本时隔6年之久刚刚在日本出版。不禁令人好奇,这几年间流行文化中的哪些热门作品,又有幸成为了作者解剖和分析的对象?据说对于电影《芭比》的文化现象,作者亦有观点发表,期待能继续读到这样钻牛角尖而放飞式的解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